在北宋当名医(160)
鑫盛沅刚想说,就看到庄子的下人端着碗脚步匆忙地过来。
他们急忙搁下话头,先去看雪莲服药后如何。
这甘草金银花汤喝下肚,没多久,雪莲脖子处的红疹就渐渐地消下去,喉头水肿也有所好转,没那么难受了。
只是想要彻底治愈还不行,这瘾疹一起,快的话数个时辰就能好全,慢的话就得数日。若是治疗不彻底,恐会从急性者转变为慢性,严重的话,迁延数月、数年都可能经久不愈。
这瘾疹易消也难消,这雪莲起的反应这么剧烈,许黟叮嘱她,以后莫要再接触跟绿豆有关的食物了。
雪莲抿着唇,她心里也后怕,只管点头。
这会,鑫盛沅再怎么迟钝,也反应过来,不解地问她:“你是知道自个不能吃绿豆糕的?那为何不说,我让你吃就吃,那出了命该如何是好?”
雪莲咬咬牙,也知道错了,哽着声道:“我不晓得会这般严重,我以为就难受一会。”
大娘子怕儿子吃坏牙,就不让他多吃甜食,因而西厢园里的小灶,都不怎么备点心的。
可是鑫盛沅喜爱吃绿豆糕,常偷偷让灶娘做,雪莲一开始也不知她不能吃绿豆糕,是后来有一次,鑫盛沅赏了她绿豆糕吃,她吃了一口觉得喉咙不舒服,便把绿豆糕赏给下面的丫头。
后来,她尝了几次都喉咙不舒服,就没再碰。
然而这话她是不敢跟鑫盛沅说的,身为大丫头,多的是想上位的丫头拿她的错处。
这回鑫盛沅当着面催她吃,雪莲一时想不开,就把那块绿豆糕吃了。
听到是这样的误会,鑫盛沅久久没有说话。
良久,他赌气道:“我是那种不讲理的郎君吗,你不能吃却不跟我说,害得我白担心就罢了,现在委委屈屈的哭,不晓得的以为我欺负了你。”
鑫盛沅哪里这么委屈过,说着说着就来气,甩着袖子不理想解释的雪莲,独自快步地走了,他走了,雪莲就在后面追。
看在眼里的许黟,不着痕迹的蹙了下眉。
再去看旁边的邢岳森和陶清皓,他们俩对于鑫盛沅和雪莲的主仆之情,并没有表现出不妥。
难道是他想多了?许黟心里想着,没有说话地跟着好友们一同回到庄子里。
经过这么一闹腾,众人对于去后山摘桃的兴致少了一半。
“不去了?”许黟略有些遗憾。
他是真的想来摘桃。
邢岳森道:“我让庄子的人去摘几筐回来了,到时你们带回去尝。”
邢家庄子里种的桃子是晚熟品种,九月末果子才成熟,果实不大,但皮薄肉厚,汁水多,撕开粉红的果皮,里面的果肉软口甜香。
好吃的桃子,使得气氛重新恢复融洽。
鑫盛沅没再生雪莲的气,干巴巴地说要吃桃。
雪莲蹲坐在旁边,取了桃给鑫盛沅剥桃。
许黟坐的位置离得她不远,看着她几乎好全的脖子,说道:“雪莲姑娘,稍后我给你开方子,你回去后,再煎服几贴药汤服用,待喉咙痊愈,就可以停药。”
雪莲感激不尽,连忙起身道谢。
他们吃了桃,小厮们早已预备好纸笔,许黟坐过去,提笔写下方子。
他先写了病症,而后写下防风、荆芥、蝉蜕各一钱,地肤子、赤芍、黄芪等各五分。
写完,他就跟雪莲和鑫盛沅说:“每日一剂,日服两回,药汤需煎服到七分再喝,第二回则减到五分。需忌口的吃食都在方子里,要谨记。”
鑫盛沅拿来方子看,问道:“为什么黄豆也不能吃?”
许黟说:“这黄豆虽不是发物,但黄豆能入脾经,此汤药是解邪热之毒,多食黄豆能使其相冲,还是少食为好。”
鑫盛沅点头:“原来还有这种说法,看来这东西还真真不能乱吃。”
许黟听着就笑了,让他不要惊慌,只要不会过敏的食物,吃吃也是无妨,但不管再好的东西,还是要少吃的。
他看陶清皓还在吃桃,就提醒他不能继续吃了。
陶清皓遗憾地放下手里的桃子,其他人的话可以不听,但许黟的话还是要听的。
不多时,灶房里的人回话,说打边炉备好了。
许黟他们转移阵地,前往到后山脚下的小溪边,溪边搭着一个亭子,亭子里并着两张桌子,放着两个不同汤底的边炉。
下方的炉子已经烧着木炭,上面的铜炉里的汤咕噜噜地冒着响。
许黟挑眼看过去,一个是辣汤锅底,旁边的灶娘介绍,汤底用的是羊骨先熬了一天一夜,熬成浓白色,只取汤,不要骨头,再用花椒,茱萸,用羊油炸出香味和辣味,加入到汤里一起小火炆。
稍稍闻着,就有股辣油的香气。
另一个边炉就是纯清汤底了。
灶娘道:“这汤底什么都不加,只取庄子后山的清泉,连盐巴都不用调,食材涮好后,尝的就是食物的鲜。”
“不错不错,这肉呢?”陶清皓盯着那锅辣的汤底,问灶娘。
灶娘让他们别急,说这汤还不能就这么吃,是有讲究的。
蜀地没有海鲜,但有河鲜。
这个季节想要买到河虾不容易,灶娘也是寻了好久才买到的。
她把河虾端上来,先将虾放到汤里煮,煮好捞出来,由旁边的小厮们剥了壳,放到碟子里。
不仅如此,这虾肉要蘸酱吃。酱汁只调了姜葱水,加盐、酱油,其他的料都不加。
许黟以为这样吃味道会一般,没想到蘸了酱汁的河虾,口感更鲜甜了。
邢岳森他们都是头次打边炉,对于这样的吃法也是新奇,发现味道惊人的不错后,就不让灶娘和小厮在旁边伺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