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200)
……
此时。
隔壁的陈二旺已许久没露面,这回粮食涨价他在屋里听到了,但却没有出来。
不就是涨了几个钱?每年不是都这样涨的吗?
陈二旺心里想着,裹着棉被不愿意动弹,这天儿太冷了,他为了省着木炭用,盆里只放了两三块炭就不舍得加了。
这点木炭根本起不到保暖的作用,他只能是整日里躲在被窝,才免得被冻僵。
而东郊一处小木屋。
陈娘子脸颊微微红润地守在灶口处烧火。
自那日从陈家和离出去,陈娘子拿着带出来的钱在东郊一个老妪那里赁下这间小木屋。
老妪见她孤身一人,身边又没有傍身的哥儿姐儿,怜惜她可怜,就将赁金减少一半。
这善举,让陈娘子这几个月终于缓了过来。
她这几个月里,日日往县城里跑,给办席的大户人家的灶娘打下手,或是接了绣活,白天里忙别的事,夜里就挑灯刺绣。
一文钱一文钱的攒着,攒到了上贯钱,再与带出来的银子,买了一个铁锅回来。
有了铁锅,她就可以做吃食买卖了。
冬日天气寒冷,要是能吃口热乎的暖身,就再好不过了。
陈娘子便想着有什么稳赚不赔的买卖,没几日,还真的被她找到了。
她在东郊野外,寻到了一种宛若拳头大小的菌子,陈娘子不知道这菌子的名字,只晓得这菌子能吃。
在冬天下大雪之前,就能寻到这菌子。
陈娘子把能找到的菌子都挖了回来,她去到屠夫那里买别人不要的猪骨头。
这猪骨头煮开刮去浮沫,小火一直炖着,炖到汤汁化为浓白色,就可以把洗净后撕成块的菌子放到铁锅里煮。
煮得菌子的味道飘出来,就可以加入盐巴,姜片。
陈娘子舀了一碗菌汤送到老妪那里。
“老太太,这天气冷,我做了菌汤,里头加了姜片可驱寒,你尝着还能不能入口?”
陈娘子放低姿态,捧着碗送到老太太面前。
老太太见着是碗模样不错的汤,就收了下来,说道:“你好不容易做的汤,怎么还净挑着往我这里头送,往后不许这般客气了,该住就住着,不用担心我会驱赶你走。”
陈娘子捂嘴笑:“老太太心善,我自是不怕的。左不过是不值钱的玩意,我还怕老太太你看了不喜。”
“看着是不错,我且喝着合不合意。”
老太太没说什么,拿着汤匙小舀一口,喝完便觉得这汤鲜美得很,喝完心窝里生出暖意,冬日里能喝一碗,身体都暖和了。
“这汤……”老太太惊讶,她知晓这陈娘子住在她家房子后就一直做着事,没想到手艺还不错。
陈娘子趁机问道:“老太太,你说我这汤要是拿去县城里卖,可行?”
老太太呵呵笑道:“怎不行,我瞧这汤一碗卖个二文钱,都会有不少人买。”
有她这句话,陈娘子心里稳了稳。
她端着空碗回来,就把这一锅姜片菌汤倒入罐子里,用木盖盖紧实了。
而后将陶罐放到竹筐,再拿几个干净的陶碗放在木桶里,接着背着竹筐,提着木桶地进城。
进城的第一件事,她就去到许家找许黟。
这日,许黟坐在木炭盆旁边,他手里拿着医书翻阅着。
还没看完几页,就有人过来敲门。
阿旭去开门,惊喜地喊道:“陈娘子。”
闻言,许黟眉眼带上喜色,高兴地引她进屋,看她身上带有寒气,他立马说道:“阿旭,快去给陈娘子倒一碗热身的鸡子姜汤。”
“黟哥儿不用,我今儿来,是来告知你和何娘子一声,我上回说的话不是假的,真的要来城里做吃食的买卖。”
陈娘子不好意思让许黟破费,说罢就把带过来的东西放到地上。
竹筐里的陶罐重,这一路虽不算远,可勒得她双肩的衣服压出两道痕。她揉了一下肩,对许黟说她来县城是要做什么买卖的。
许黟听着,就让阿锦去隔壁的何家,喊何娘子过来一趟。
第79章
这年岁, 天寒地冻的,市井小食是不好做了,陈娘子赶在这头背着罐子汤进城, 就想着能不能挣到几个钱。
她与许黟说,她这罐子汤都是用什么食材熬的,几个大骨头屠夫只收了她两文钱,菌子是野外采的, 花银钱的便是那几根柴火。
这柴火省不得, 好在烧火时能取暖,间接地省下一份烧炭取暖的炭火钱。
许黟听得感叹, 但这盖子打开, 陶罐里便溢出来带有肉香味的香气儿。
“好香。”他轻声道。
陈娘子莞尔一笑:“都是贱物熬出来的, 说要给你们尝尝总不能食言了。”
她盛一碗给到许黟,见阿旭给她端来香甜的鸡子姜汤,里头还加了红糖, 连忙给阿旭也舀了碗。
“阿旭小子, 离开前你还没到我腰间高呢,这才多久没见到人,怎么就要到我心口这儿了。”
陈娘子感慨完,这厢许黟打发阿锦去叫何娘子,何娘子听到陈娘子来了,欣喜地跟着阿锦过来许家。见着陈娘子穿着粗布裙儿, 外面罩着紧身坎肩,往上梳的发髻扎着酱色头巾, 旁侧戴着木梳, 一副村妇的装扮。
她眼眶微微地发红,又高兴又心酸地喊道:“好姐姐, 你这几个月过得如何了?”
陈娘子见到好姐妹,心儿也激动:“我过得可好了,一个人吃饱不愁的,日子过得紧实得很。倒是你,怎么脸色不好,是出了什么事?”
“也没大事,你近来两日可进城?”何娘子与许黟对了下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