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232)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许大夫,这没来月事,会不会对身子不好?”如今,王氏更担忧的是这事的后果。

许黟道:“月水不通,气力衰少,林娘子平日里做活,可容易出现怠惰?”

数秒后,林氏擦拭着眼角,低着声道:“是有这事儿,常忙了不到一两个时辰,就困乏得很。”

但家里活多,乏了也不能歇,只能是继续织布做活。

许黟又问:“可出现腰疼?”

“不多……”林氏对上许黟清亮的眼眸,没再那般难以启齿,不自不觉地放开心神,把藏了多年的话说出来。

她素日里并不觉得身体有何难受的地方,只偶尔会突然胸中支撑胀满,或突然几日四肢酸痛没什么力气。

许黟听后,问她:“是否还会手足虚热,时寒时热?”

林氏摸着怀中睡着的孩子点了点头,犹豫地问道:“许大夫,我这样莫不是真的有病?”

许黟坦然的与她说道:“月事不通,乃闭经证,严格上来说确实是病。”

单从林氏的脉象上看,她的脉象是弦中带涩。

这足以看出来林氏是月经不通,肝气郁滞,还有气血不畅等原因。

“我先开个药方,这药方每剂分三回服用,有何问题我且写在方里,不明白处可问我。”许黟对着她们说。

王氏听他能治,心里那点担忧也落了下来。

反观林氏,她在知道这是病后,就没再多说什么,只脸上流露出一丝愁然。

许黟想了想,问她:“林娘子可有其他要问?”

林氏方才回神,踟蹰地问:“这病治好,会不会要花好多银钱?”

许黟沉默。

下一刻,他说道:“用的多是寻常药,且如今有义诊堂,我所开药方都可去义诊堂取药。至于后面……”他顿了下,继续道,“我还赁着刘伯的牛车,要是还想在我这取药,用赁金抵也是可行的。”

林氏呼吸微微一重,公公辛苦驱车的银钱怎么能拿来给她看病。

旁侧,王氏突然开口:“许大夫,你就开药吧,这既然是病,就该给治。我们一家已得了许大夫诸多好处,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许大夫再这般亏下去。”

她又对林氏说道,“我们家虽穷,但也不是那种不讲理的,桃娘你嫁到我们家就没享过福,如今有病,还不给你治,就是我们的过错了。”

王氏没读过书,不识得字,但刘伯常年在外当车把式,见到不少年轻才俊和趣事,回来后便会与他们说。

长久下来,王氏便知道些道理,想要家和万事兴,就不能过多苛责。

他们村就有一户人家,婆母待两个儿媳都不好,平日里都不给她们吃饱饭,还要让她们下地干活。没几年,就一个病死了,一个跑了,也不知去了哪里。

许黟见她们说完,开口道:“我开一芒硝汤,这方里的药材要碾成粉,用水九升熬取三升,过渣后,需要加入丹砂和芒硝,再分三次服用。”[注1]

此芒硝汤主治月经不通,里面会用到芍药,当归,大黄,桃仁,朱砂末等八味药。但其中有一味水蛭,义诊堂备药里没有,要去医馆里买。

王氏听到是水蛭,立马道:“这东西田里有不少,去田里抓来晒干不难的。”

“可以。”许黟颔首。

许黟写完,喊了阿旭进来,让他去请刘伯他们。

很快刘伯和两个儿子就进来堂屋,他们看看王氏和刘氏,看她们神色不对,就知道有事发生。

果不其然,便听许黟说他已开好方子,问他们谁识字。

他们一家人面面相觑。

许黟:“……”很好,都不识字。

无法,他就把药方给到阿旭,说道:“明日,刘伯你派个人去义诊堂取药,这几张方子的药,我都写得明明白白,如何煎服我会让阿旭再同你们说,要是还有不知的,再来问我。”

阿旭如今就是许黟的小帮手,麻烦的事他还做不好,但照着药方念,他还是绰绰有余的。

他满口念着方里的注意事项,听得刘伯一家子一愣一愣的。

特别是他的大儿子,他那好端端的妻子,怎么突然就得了病,还是他一直不知晓的。

他也是个傻的,两人同床共枕十来年,竟不知妻子从没来过月事。

阿旭把最后一句话念完,许黟道:“林娘子,这事无须避讳,该说时还是要说的。”

林氏咬唇,她如今已明白了。

她起身朝着许黟福了福身:“多谢许大夫。”

……

翌日,邢家的驴车准时抵达许家院外。

许黟带着阿旭阿锦出来,就有几个街坊过来客套。

他们已知晓许黟是义诊堂的坐堂大夫,过来客套说话时,顺带问他们也可不可以去义诊堂看病。

邢家此次开义诊堂,并没有说只能穷苦的人才能来看病,许黟点头道是,说排队之人,他们都会接诊。

等许黟来到城隍庙外,看到外面人潮拥挤,过来领粥的人比起昨日还要多。

他们穿过人群进来棚子,吴关山亦刚到,他在解着披风,朝着许黟拱手行礼。

“许大夫,昨日歇得可好。”他问。

许黟回礼道:“一夜无梦,睡得颇为踏实。”

“彼此彼此。”说罢,吴关山爽快一笑,拿过学童递上来的热茶,撇了撇茶沫喝完,两人便要开诊。

这回,反倒是许黟这边排队的人多起来。

那些看病回去煎药服用的人,喝了药就感觉到症状好转不少,就跟熟悉的人说许黟的厉害。

今儿过来排队的人里,有不少都是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