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239)
邢岳森神思一动:“这药囊,黟哥儿身上还有吗?”
“你想要?”许黟看向他。
邢岳森说:“天冷后,阿翁太婆夜里睡得不好,我听你说这药囊的好处,便想着不如把他们以前用的安神香包换了。”
许黟颔首,他可让阿锦做几个出来。
于是两人便说好,等过几日就派阿目去许家取药囊。
至于这药囊嘛……许黟想着当初得了邢老太爷的榉木家具,至今还没想好回礼。
不如就当做是谢礼了。
且这里面还加了极品沉香,也算是拿得出手。
言归正传,他们这厢说完,老太爷屋里的妈妈就在旁边催着了。邢岳森把怀里的孩子交给丫鬟,带着许黟去见邢老太爷。
这邢老太爷的屋子许黟熟悉,前两回过来给老太爷问诊,都是来的这屋子。
妈妈打起帘子,侧身请他们入内。
一进入外屋,就闻得空中暗香浮动,香炉架上悬挂着铜制的镂空雕花香炉,袅袅香烟便是从镂空处飘出,燃的是沉香盘香。
许黟脚步一顿,这香味极其熟悉,他前两日削了一拇指熏制入药,就是这个味儿。
他往邢岳森方向看去,就见邢岳森对着他使了个眼色。
“是黟哥儿来了?”里面,老太爷的声音响起。
许黟没有耽搁,应声进去,对着邢老太爷行了一个晚辈礼:“邢阿翁。”
他说完,对着旁边另外一个穿戴荣华富贵的老夫人道,“老太太安好。”
前两日阿目过来,就透露了老太爷老太太想要见他,许黟今日过来,自然不是单纯来见邢岳森。
老太太拿着眼看他,那眼神落到许黟戴着的赤狐围脖,不由多看几眼。
邢老太爷与许黟聊着琐碎日常,像关心孙儿的模样关心了一番许黟,接着就问他识不识得陆厨娘。
陆厨娘?
许黟脑海里过了一遍,想到这人是谁了。
那日在翠园见过济世堂的少东家,他就被鑫盛沅拉着去参加陆厨娘的席面。
别的许黟忘得差不多了,就是那鱼羹至今念念不忘,还想再吃一回。
“识得,有幸吃过陆厨娘的席面。”许黟笑笑说道。
老太爷便道:“我请陆厨娘来家中做了一道菜,正好想着你今日过来,特意让她多做一些。”
他拉着许黟起身,叫旁边的邢岳森跟上来。
邢岳森看向比他还像孙儿的许黟,无法,只能是扶着旁边的太婆,一同去隔壁的屋子。
隔壁屋子。
婆子正提着个食盒进来,许黟颇有兴致地看向食盒。
这婆子把食盒盖打开,就有一股热气飘出,紧随而来的,就是鲜浓的鱼香味儿。
她端着出来盛食的青瓷钵,里面是陆厨娘做的鱼羹。
婆子恭恭敬敬地说道:“老太爷,老太太,这鱼羹是用鲜活的鲤鱼,片成可透光的鱼片,先拿鸡、鸭、鹌子煨汤,需得煨八个时辰,再去渣,只留汤用,其佐料,陆娘子加入的是栗子、芋艿以及白冬瓜,煮熟后,再下鱼片。”
这鱼片羹煮的时间也很有讲究,不可让鱼片卷边,还要它能熟,就只能用小火煨熟,对火候的把控极为重要。
光是婆子说的步骤,这鱼羹好似简单。
等舀出来装到青瓷碗端到众人面前,屋外进来一个婢女,她端着净手的水盆和帕子。
许黟净手,要了块帕子擦手,闻着面前丝丝缕缕的香味,觉得这鱼羹没有婆子说的那么简单。
跟他上回吃的鱼羹不同。
兴许是季节的缘故,里面加的材料,相差很大。
老太爷开口道:“黟哥儿,这鱼羹是陆厨娘的拿手菜,四季所用食材都不同,吃的就是那新鲜。”
许黟侧身,便笑着说:“我还记得那回吃的亦是鱼羹,不过是在孟夏时节所食,与今日的鱼羹用的食材的确相差颇大,不知今个的味道会是如何。”
邢岳森挑眉,问他是哪回吃的。
许黟就跟他说是见到鑫盛沅那回,那日他还嫌弃陶清皓身上的香味太重,没想到这两个少年郎,如今能跟他走得那般亲近。
邢岳森道:“早知道,那回也去了。”
陆厨娘的手艺千金难求,她会做上档次的席面,亦会这种市井小食,用最是寻常的食材,做出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来。
能食得她做的吃食,亦是味蕾上的享受。
尤其是,时下的人爱吃,也喜欢专研吃的,像邢家,府里就养着几个手艺不错的灶娘,只是跟陆厨娘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个档次。
许黟才听着婆子在旁说着这鱼羹的吃法,先吃鱼片,再吃冬瓜,而后是芋艿和栗子。
鱼片鲜甜滑嫩,丝毫尝不出鱼腥味,且也吃不出这汤加了什么其他的香料,竟然一点都没有盖住鱼肉本来的鲜,甜得好似加了蜜。
再吃冬瓜,只在嘴里一抿便化开。冬瓜本身没啥味道,汤汁是什么味,它就沾了什么味。汤浓鲜,煨得刚刚好,这冬瓜就吸满了汤汁的精华,吃了一块还想再吃一块。
不过许黟还是打算听婆子的话,先吃芋艿。
芋艿口感粉糯,咬开外面,里面竟然是虾糜。许黟有些意外,他看这虾糜质感甜脆有弹性,在嘴里爆咬开后,齿间有回甘的香甜汁水。跟汤汁的浓鲜形成明显的差别,口感变得更加层次多变。
而栗子味重,自带甜味,与汤汁融合后,甜味不仅没有变淡,反而更加香甜软糯。
这时,陆厨娘进屋,笑盈盈地朝着邢老太爷和老太太欠身,轻笑道:“各位食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