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267)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守着摊子的张铁狗正在和一个客人说话,这客人来晚一步,没买到酒, 忧愁着跺着脚:“没了?还能再去拿酒回来吗?”

“没了,明日是元日, 不出摊。”张铁狗回他。

不出摊这事, 是今儿出门前就商量好的。

这人一听没酒了,脸上都是愁绪, 连忙追问道:“我是府里采办的管事,主家正想要两壶好酒,还请这位小哥通融一二,再取两壶酒来。”

他想,有买卖做,这壮汉肯定会答应。

哪想到张铁狗是个榆木脑袋,说没有就是没有,让他过几日再来。

这人傻眼了,没见过这样做买卖的:“……”

阿旭回来见此场面,对着这人问道:“你想要两壶?”

这人一看还有转机,立马态度谦和说道:“正是,我也是替主家办事,小哥儿你通融下吧,要是能给我带两壶,我愿意每壶多出五十个钱。”

他刚当的采办管事,正想在主家面前表现,适才经过这摊子,看到是卖药酒的就停下来观望。

闻到药酒香味,他便心动了。

主家嗜酒,盐亭县什么样的好酒都喝过,还没有今晚闻到的药酒香。

他要是能买回去送到主家面前,肯定能得到不少赏钱。

阿旭思考再三,说道:“我们要收摊了,你要是想买,可以跟我们走一趟,去家里取。”

至于专程跑去拿,阿旭不敢私下做主。

这人听到要跟着去拿酒,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点头同意了。

很快,回去的人里,多出一个陌生的客人。

这客人在看到许黟也是好奇,询问之后,得知这药酒是许黟制的,而许黟还是一名大夫,眼神充满意外。

“许大夫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能耐,实在令人另眼相待。”他夸赞道。

又问,这酒后面还有没有。

“我虽不是爱酒之人,但我家老爷爱酒,平日里需得顿顿有酒,县中几家酒馆的好酒,几乎都已喝了个遍。老爷常说,想试试别的酒。”

潼川府也有好酒,往来的行商队伍有车马,来回送一趟酒不算难事。

但爱坐地起价,一角好酒都卖到上贯钱,即使是他家老爷,也不好这般挥霍。

许黟淡淡道:“我这药酒后面还会有的,就是饮酒时不宜贪杯,你带回去时记得告知你家老爷,别超过一碗酒的量。”

许黟让阿旭在卖酒时,提醒买酒的主顾记得喝酒的量,这回,他也一并提了。

第二日就是元日了。

这天,南街里的街坊们,是在一声声炮仗声中清醒过来的。

阿旭和阿锦,两人起床,用牙粉刷牙,温水洗脸,换上一身今年冬天新做的棉布袍子,提前的来到许黟的屋子里拜年。

许黟戴着阿锦做的赤狐围脖,穿着阿锦做的靴子,穿上一身清水色长袍,他坐在屋子正中位置,给两人发了赏钱。

不多,每人一串铜子,当是喜庆的过个节。

得了赏钱,阿旭和阿锦实实在在的磕头拜谢。

这回许黟没有拦着,他在这日之前,先询问过邢岳森了。邢岳森告诉他,当郎君的,想要让下面的人听话,敬重,就不能一味的给好处,还要让他们晓得,当主家的威严。

许黟心道,他没这么想过,但两人的生契在他的手里。

该有的形式走完,接下来的时间里,就不需要这么拘束,平时怎么样,就继续怎么样。

阿旭阿锦先把新衣服换下来,去到灶房里忙活今日份的吃食。

许黟不想吃得太麻烦,就他们三人,准备一桌子菜的话,后面的菜没做好,前头做的菜都冷了。

于是,他提议,今日打边炉。

打边炉是什么,阿旭已经从许黟的口中知晓。

这个时节买不到好的河鲜,许黟就让他去买一只家鸡,一条鲤鱼,一条羊腿。

羊腿的蹄部剁下来熬汤,做成边炉汤底,上面带肉的上截部分,则是先用香料去羊膻味,再加入洋芋、栗子和菌干,用小炉子慢火煨着。

要煨几个时辰,到晚上吃的时候,羊腿肉就会被炖得软烂,外面一层带油脂的皮,亦会像果冻,软糯弹牙。

做完这些,阿旭就开始杀鲤鱼片鱼肉,片成薄薄的摆成盘,再洗几盘时蔬,泡一些山货干,用来涮着吃,每样都很美味。

这个时候,张铁狗提着腊肉上门来。

他昨晚留在城中的客栈休息,天还没亮就离开,去了一趟家里取肉,就直接马不停蹄的过来。

“你来得正好,今儿的早食是阿锦做的山药粥。”许黟招呼他落坐。

阿锦闻言转身离开,回来时,手里多出一副碗筷。

简单的解决早食,许黟递给张铁狗一本《千字文》,这本是他昨晚临时抄,直到半夜才抄完。

他告诉张铁狗,前面的句子,就让阿锦教他。

“阿锦念书天赋颇高,识字的速度很快,她如今已在读后半部分,由她教你,绰绰有余。”

张铁狗:“……”要让一个九岁的女娃娃教他读书,说不出口。

许黟似乎看出他的窘迫,笑着说道:“我已跟阿锦说了,阿锦说她没有问题,还会像我一样,给你出作业。”

张铁狗更加不想说话了。昨晚经历那事,他一冲动就答应许黟要学《千字文》,心里馋着那套拳法,可他明白,让他识字,比让他跟山匪搏命更痛苦。

本是想过来告诉许黟,识字这事就算了吧,结果许黟先下手为强,把《千字文》都抄好了。

看着好兄弟慢条斯理地与他说话间,还不忘揉捏着手腕处,就知道这本如此厚的书抄完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