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292)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多谢许大夫了。”壮汉握紧妇人的手,对着她点点头。

妇人坐下,小声说:“我这病,吃了吴大夫开的药汤,也不见好转,许大夫能看?”

许黟如实道:“不知,还需问诊后才可以判断。”

吴关山在旁边插话:“你们夫妇俩可放心,他的医术不低于我,甚至能和老师相比。”

“吴兄莫要打趣我。”许黟咳嗽两声,提醒说道。

因为提前知道妇人得的是逆经之证,许黟在诊脉时,先往这处去想,切其脉搏,脉象呈现细数。

问她平日里可会腹不满,但自觉痞满。

妇人回答:“会,来时去后,胸口都会闷得慌。”

许黟问:“如便怎样?可会溏黏味臭?”

妇人羞涩点头,确实如此。

许黟接着问:“麻烦将舌伸出来。”

问题一出,妇人便将舌伸出,许黟见她舌微微带着降色,舌上有刺,默然地点点头。

问完,许黟看向看他们,说道:“这是血虚,阴虚虚热内扰所致,要开芍药地黄汤才行。”

“芍药地黄汤?”吴关山眉梢微微皱起。

“对的。”许黟看向他,说道,“这汤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吴兄不知吗?”

吴关山想了想,了然记起,随即点了点头:“记起来了,确实有这么一个方子。”

他说完,就问许黟,是否按这个方子直接开药。

许黟沉思说道:“她体有狂热,还要加一味黄苓。”

吴关山喃喃自语:“黄苓可治湿热痞满,确实得加上这一味。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许黟离得近,对他自言自语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却没打算插话。

他转而看向这位妇人,对她轻声说道:“这病不难医,我为你开一药剂,你服用三日,若是鼻出血止住了,再喝五日就可以停药。”

妇人和壮汉闻言,两人热泪盈眶的起身给许黟行礼。

许黟连忙将他们扶住,不让他们行礼的说道:“我不过是举手之劳,两位不必如此。”

见他们还是依旧擦着泪水,连连致谢,许黟又道,“要谢的话,还得谢吴大夫,他邀我来,诊金药钱都是他出。”

吴关山从凝思中回过神来,赶紧说道:“还是得谢你,你今日本是要入住新居,好好在家里歇息的,倒是我的不是,把你给喊出来。”

许黟幽然看他:“……”知道就好。

申时之前,便是许黟乔迁请客吃饭的时辰,他们没在这对夫妇的家里多待。

许黟取出纸笔,吴关山在旁研墨,他提笔写下芍药地黄汤。

这汤方本只用四味药,芍药、地黄、丹皮、犀角屑,其中的犀角屑,许黟用水牛的角代替。

如此的话,这药方的成本就会有所降低。

许黟写完,把药方递过去给他们,之后,便又详细说了一些注意的事项,让妇人不要心有多虑,好好喝药。

从茅草屋出来,许黟微微皱眉望向身后的小院,看着院子里晾晒着的数条浆洗的布条,沉默半晌。

在旁边一直等着他的吴关山心里生出异样,问他:“怎么了?”

“你不是说,她的丈夫是医馆里的帮厨吗?”许黟回过头,缓步的往前走,坐上牛车后,方才问道。

吴关山没觉得哪里不妥:“是啊。”

许黟看他:“那为何院子里有那么多浆洗的布条?”

“原来你好奇的是这个。”吴关山恍然大悟,“他家贫寒,只靠着帮厨的月钱,日子过得苦,他娘子便顾着家里,每日也替医馆里浆洗药用的布条。”

这活,本用不到妇人去洗,医馆里好几个学徒呢,哪个不能洗了?

但是陈大夫再如何不管事,心里都有数呢,便把这些杂活之类的,分摊出去,让一些贫寒的人能多挣一点钱过日子。

许黟微微一顿,侧目隔着药箱看了他一眼。

……

“这是诊金,说好的要付给你的,这个是我准备的乔迁礼,不是贵重的东西,就两块墨锭。”

回去路上,吴关山低声的说着话。

许黟见着十文钱,又一个小盒子,说道:“多谢了。”

吴关山摇摇头,见着许黟把东西都收下了,他笑说:“今儿是好日子,我还让你给病人看病,本就不吉利了,再不送点礼,说不过去。”

不说还好,这么一说,许黟就有些忍不住了。

“你都知道这样不吉利了,还找我?”

吴关山笃定道:“因为病人需要大夫,而你会答应我的。”

许黟:“……”这话,确实无法反驳。

以前他家里人,要是遇到情况紧急的病人,别说是搬家这样的日子,就算是过年,都会立马回到医院。

“既然送了礼,待会就跟我一起回去,这酒,你得喝一杯。”

“必须去,这是你的乔迁酒,我怎么能不去。”

两人闲聊着好一会儿,城门到了,车把式套着黄牛,驱赶着它进入到城里。

吴关山满意地看着周围,目光留恋的看向两边街景。

他们到家里时,阿旭和阿锦他们已经把申时宴席上的吃食备好,一盘盘的放在蒸笼里温着。

等待片刻,陆陆续续的车辆停在许家门前。

里面的人依次下车,分别是邢岳森、鑫盛沅和陶清皓他们,以及过来凑热闹的刑岳书和雪莲。

后者是鑫盛沅的大丫鬟,本是没有资格来参加的。但她之前受过许黟的恩惠,亲自绣了一副山水画作为贺礼。

鑫盛沅便觉得,许黟不是那等看人眼低的,就把雪莲给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