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340)
就在掌柜唉声叹气,觉得这面脂怕是没人会买时,一个穿着雾蓝色窄袖衫,头戴银钗的年轻娘子上来二楼。
陆秀姐一上来二楼,便发现二楼明显有了变化,左墙角处多出一面货柜。
她瞧见,有几个女使在货柜前逗留片刻,还是空着手离开,去买了其他的面脂。
心里疑惑间,她已经来到货架前。
先是看到上面摆放着的白瓷罐,接着就是上面写着的名字。
“许氏……”陆秀姐轻声呢喃着,脑海里想到了那个年轻的许大夫。
这时,胭脂铺的掌柜朝着她走了过来,笑呵呵的说道:“陆厨娘可是有好些时日没来了,今日来,可有什么想要买的,在下叫人给你取来。”
陆秀姐莞尔而笑,拿着一个瓷罐在手中把玩,问道:“掌柜的客气了,这许氏润颜膏是何物,可能为我讲解一二?”
掌柜:“……”
无奈,他又解说了一番。
陆秀姐听后,更是好奇了,陶家的面脂怎么会取这样的名字。
“这名字是有什么缘由吗?”她问。
掌柜深吸气,苦笑了下,实话实说道:“其实呐,这面脂是一个姓许的大夫研制的,我家小郎君把方子买了下来,自然就取了这名字。”
说完这些,他已经在想着陆厨娘也会像其他女使一般,转头去买别的面脂。
谁知,陆秀姐在听完他的话之后,二话不说就让他包起来。
“陆厨娘,你不再考虑考虑?”掌柜迟疑地问。
陆秀姐摇头:“不用,我就要它。”
第125章
陶家小郎君认识的许大夫, 除了风头正盛的许黟,陆秀姐想不出第二个人来。
这许黟她见过几回,未曾说过话, 陆秀姐心里想着,拿上新买的面脂回到家中。
她从角门入内,给她开门的是个十三岁的丫头,见着她了, 毕恭毕敬道:“娘子, 有客来了。”
“谭家的?”陆秀姐问。
丫头道:“是邢家的三房管家,请娘子去做席面。”
陆秀姐一听, 眼眸流波转动:“是邢五郎要去参加春闱了。”
离着春闱还有半年时间, 但蜀地要去往汴京路途遥远, 得早做准备。邢家每回做席面,都会特意请了她去,陆秀姐没觉得有何意外的。
她去到堂屋见邢家的三房管家, 商榷好事宜, 便唤贴身的丫头小雀送客。
是夜。
陆秀姐的房中,她擦拭了身子,坐到梳妆台前。
对着铜镜,打开今日买回来的“许氏润颜膏”,闻着有股说不出来的好闻药香味。
陶家胭脂铺的掌柜说,这面脂用法不同, 拿小银勺挖一小块出来,先在手背揉开, 再涂抹在脸颊、额头和下颌处。
润肤一刻钟, 就可以用温水清洗了去。
陆秀姐看着年龄不过二十出头,其实已经快要临近三十了, 知晓她年龄的贵妇们,都夸她驻颜有术。
只有陆秀姐清楚,她年年花在买养颜面脂的开销上,不止十几贯钱。
家里还要养着这么多人,手里头剩余的银钱并不多。
但排场架在那里,如今想要将架子放下,却是不易了。
如果许大夫做的面脂,真的有那样的好效果,以后她便能省下一大笔钱。
……
陶家胭脂铺新上了面脂,不出两日,城中的贵妇们和小娘子们,便十个九个都知晓了。
有与陶家生意来往的,总是要给点面子,便差使女使来买面脂。
因着这关系,这几日面脂倒是成功地卖出去十几罐。
这日,许黟陪着陶清皓过来胭脂铺里查看账目。
掌柜请着他们去到二楼,连忙将这几日的账本递了上来,许黟看到上面写着谁买了面脂,又买了多少,便不由看仔细了一些。
接着,他就看到陆厨娘也在账本上面。
“小的每日都推销新面脂,可惜多数客人都不买账,也是无法。”掌柜看着陶清皓不悦下来的脸色,急忙解释。
他又看了看旁边神色不显的许黟,斟酌地询问:“若不然,郎君我们换个名字?”
“不换。”陶清皓想都没想地驳了回去,“这是许黟做出来的面脂,自是要用他的姓来取名。”
他心里也纳闷,这面脂如此好,怎么会没有人买。
要是许黟知道他在想什么,便会告诉他,这叫做“缺乏品牌效应”。消费群体在选购一件商品时,往往会优先考虑知名度更高的牌子。
就拿面脂来说,若是冠上陶家的名号,兴许会更加热门些,会因为是陶家出品,而考虑买的人会更多。
不过从陶清皓的坚持程度来看,改名字这事,怕是不成的。
果不其然,陶清皓觉得卖出去的面脂太少,想要掌柜把许黟做的面脂放到主货架上。
“郎君,万万不可啊。”掌柜惊恐地喊出声,“郎君有所不知,咱们的胭脂铺里,如今卖得最好的面脂,就是羊髓膏了。”
他还想说,这许大夫做出来的面脂如此兴师动众,不仅要先用织娘试用半个月,还要替换羊髓膏的位置,怕是适得其反。
“来买羊髓膏的女眷居多,若是把它换下来,恐怕后面的账目会不好看。”掌柜委婉说着。
陶清皓轩然笑道:“不会,之前忘记叮嘱于你,如今你就照着我说的去办。”
掌柜还在犹豫:“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陶清皓脸色冷下来:“还不去办?”
“是。”掌柜知晓劝不动,便退下去,叫下面的人快速重新安排位置。
许黟安心地喝着茶,听着他安排完了,便说要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