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441)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比起常吃药,食疗的方法虽然没有柴胡疏肝散、四磨汤等要有效。

可却能经常吃,像萝卜、大枣、山楂等食物加入到日常食谱里,以及用生姜、枸杞和佛手泡脚,都可以疏肝理气。

庞博弈咂舌:“是不是我掏个东西给你,你就要掏个换回来。”

许黟笑了笑,不回答。

他把写下来的方法交给庞叔,让庞叔多盯着他:“庞老不爱惜自个的身体,庞叔你便辛苦多了。”

庞叔深有体会地感叹,还是许大夫懂他的不容易啊。

要是大郎有许大夫这么省心就好了。

……

日子很快过去,八月初六那日,许黟如约参加了陶清皓的成亲喜宴。

之后,离着他要离开县城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天气渐渐转凉,但对于许黟他们来说,这样的天气正合适出行。

微风凉爽,拂面柔和,树梢上的绿叶飒飒作响,不见枯黄凋零。

许黟和阿旭两人,轮番驾着毛驴出城。

他们一到城外,许黟就吆喝着拍了拍毛驴健硕的屁股。

毛驴的尾巴晃了晃,略微表现出不满,但在许黟的温柔驯服下,它还是欢快地跑了起来。

驴的速度没有骡子快,但行得稳。

跑在被来往车辆碾压得平坦的黄泥土路上,也不会过于摇晃。

适应得差不多了,许黟就放手,换阿旭来。

面对阿旭,毛驴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郎君,它不肯动。”对于不听指令的毛驴,阿旭毫无把握地寻求许黟的帮助。

许黟拧着眉,拿手拍向它的后方,喊道:“跑!”

“哒哒哒——”

片刻后,拉着车厢的驴子动起来了。

阿旭见状,松了一口气。

这头驴只听许黟的,若许黟不发指令,它是动也懒得动,甚至招惹到它,还会踢人。

待毛驴适应了拉车的习惯,许黟把阿旭换下来,由他驾着驴车返回城中。

翌日一早。

许黟醒来时,便把阿旭和阿锦给叫上,三人坐上驴车,赶到南市杂货铺。

杂货铺的掌柜识得许黟,见着他进门,喜笑颜开地过来迎接:“许大夫你来了,你让某留的一百斤木炭,都给备齐了。”

木炭的价钱一年比一年昂贵,如今一斤木炭已经涨到十八文钱了。

许黟付了余下的银钱,杂货铺的小厮当即将这些木炭,一筐筐的搬到车厢里。

偌大的车厢,分出三分之一的区域来存放行李。如今还没装别的箱笼,只三筐木炭,便占去了三分之一位置。

从杂货铺出来,许黟他们又去了经常换交子的金银铺里。

把手里头的银钱兑换成交子、碎银,还有一部分直接兑换成黄金。

宋朝的黄金,除了带有官印的金元宝,民间里,多使用金块、金饼。

金块和金饼的规格也有不少,小到一两,大到十两。

许黟直接换成了十两的金饼。

陶家胭脂铺每年给他带来了不少分成,许黟几乎没碰这笔钱。

如今这钱换成黄金,有一百三十两。

听着好像不多,但放在平头老百姓身上,这些钱足够他们一家三口无忧无虑的度用一辈子。

况且,许黟手头不止这些钱。

带着沉甸甸的金钱回来,路上,阿旭和阿锦两人都震惊得说不出来了。

两人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郎君好有钱!

这些钱都是郎君的,而他们跟在郎君的身边,可真好。

他们高高兴兴地回来,许黟把钱带回了屋,并让阿旭去把林氏林芳芳和刘壮两人叫了过来。

两人不知道许黟要吩咐什么,便乖乖地在堂屋里等着,

过了片刻,许黟过来了。

他手里捏着个锦囊,里面放着十两银子。

许黟道:“我们离开后,这宅子便辛苦林姐和刘哥照看了,这钱是我先给你们预支的月钱,要是我们没有及时回来,我在东厢房的偏屋里,还留了个存钱箱,里头还有十两银子,可拿去花。”

林氏震惊:“郎君,这也……太多了。”

刘壮亦是应和地说道:“是啊,郎君我们的月钱不值得这么多。”

“宅院不住人,久易坏,我们都跑了,还留你们在这里守着房子,本就不该。”许黟笑笑,这点也算是补偿吧。

这几年,便就辛苦他们夫妇二人了。

交代完一些事情,许黟便也没再说什么,摆摆手,让他们下去忙。

第二天。

张铁狗夫妇带着小安安来寻他。

小安安踩着小短腿,见着许黟的第一句话,便是喊:“干爹!干爹!”

扑到许黟的怀中,小安安带着哭腔地抽泣问:“爹说干爹要走了,干爹为什么要离开,是不要安哥儿了吗?”

许黟听到这话,心都要软化了,捏了捏只有三岁的小安安,笑说:“干爹等安哥儿去私塾读书时,便会回来,到时候给你带礼物。”

小安安红着眼眶点点头。

见他不哭了,算是被许黟给安抚好了。

许黟抱着他起身,看向张铁狗:“我不在的日子,张兄要多珍重。”

张铁狗点头,他不太会说话,只道,“你也是。”

“好。”许黟笑说。

……

许黟不愿友人们来践行,但出发那日,这几人不约而同地来到城外,等着他的驴车出现在城门口。

驴车没有停下,在路过他们时,车厢里传来一道畅怀的声音:“诸位朋友,珍重了。”

众人一愣,而后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形象,纷纷破口骂起来。

不说再见还真的不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