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475)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至于宋朝之后,更有《万病回春》《医宗金鉴》等医书, 也都有记载症治的方子。

比起前朝, 《医宗金鉴》里面妇科心法要诀里的归脾汤,算是集结了历代名医的临床实践,从而改良后的新药方。

但从客观上来辩证,会得“夜梦鬼交”症,其实本质还是脏腑虚引起的。

精气神不足,就容易出现体虚的症状, 在中医上又叫“虚证”,身体出现倦怠疲劳、心悸心慌, 严重者还会视物模糊、思维混乱等。

那么在这样前提下, 出现女梦见男的旖旎梦境,就不难理解了。

阿锦不知道郎君怎么了, 为何坐上驴车后,便面沉如水,一路上闭口不言。

她以为是自己在辛府里表现不好,使得郎君失望了。

“郎君。”小姑娘突然小心翼翼地开口唤他。

许黟侧脸看去,眼里带上疑惑:“怎么了?”

阿锦道:“郎君是在怪我没看好翠小娘子的病吗?”

许黟:“?”

他恍惚片刻,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问。

想到他这一路回来,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倒是把阿锦给吓住了。

许黟缓缓摇头:“我知你水平,今日让你诊脉,确实存在着让你多攒经验的想法。”

他目光落到随着车厢摇晃的幅度而摆动的帘子,失笑道:“至于你能不能看懂,知不知如何开药方,最终我都会出手验证。”

毕竟,阿锦离出师还有距离。

许黟怎么可能完全放手,让阿锦独自应对。

阿锦知晓郎君不是因为他而心情不好,瞬间就放心了。

但她还是不解,小声地问道:“郎君心情不好,是为何啊?”

许黟垂放在膝盖处的手掌,手指微微曲起。

他在思索着,后面若是复诊,该如何面对这位翠小娘子。

不过令许黟意外的是,这事之后,翠小娘子并未再差遣小厮过来请他出诊。

很快,岁暮天寒,梓潼县的冬日寒峭入骨。白日里,街市上的行人渐渐减少,平头百姓若是无事,不再轻易出门。

连那些沿街乞食的乞儿,都已经见不到几个了。

空中时不时的飘着鹅毛大雪,落下来的雪还没消融,又有新的落雪覆盖,一层层交叠,积雪很快漫过脚踝。

街道司的衙役们叫苦连天,在这样寒冽的天气,还要出来扫街上的积雪。

有的挨不住冻,不到两日就受风寒病倒;有的则是双手双脚都出现了冻疮,皲裂。

城中医馆人满为患,多数都是来治疗风寒和冻疮皲裂的病人。

这样的天气,许黟自然是暂停了摆摊出诊。

他在租赁的屋子里,守在暖炉前,搓着双手,吃着阿旭从炭火中挟出来的芋头。

芋头外面的表皮烤得黑漆漆的,闻着有股浓郁的焦香味。

几个烤得香喷喷的芋头挟出来后,阿旭又将挂在上面的陶罐取下来,倒出里面装着的牛奶。

煮沸的牛奶,少了之前的腥味,上面飘着红枣、肉桂,里面还有枸杞和姜片。

倒在陶碗里面,奶香味扑鼻,颜色又好看。

许黟捧了一碗握在手中,暖了暖手,低头喝了一口带着香味的热牛奶。

半碗牛奶下肚,感觉身上的寒气消散了不少。

“郎君,明日可还要寻吕婆婆买这黄牛乳?”阿旭看着许黟爱喝,出声问道。

许黟放下碗,伸手拿着放在罐子里烤好的芋头,一面剥开外面的皮,一面道:“牛乳稀罕,你明日问问吕婆婆,若是有就买回来,没有就算了。”

“嗯。”阿旭点点头。

看着许黟剥芋头,连忙上手剥了一个放在他旁边的空碗里。

“叩叩叩——”

外面响起一阵急促的拍门声。

阿旭下意识地站起来,看看端坐在凳子上吃芋头的郎君,去到外面开门。

“你是……”阿旭将门打开一道缝,还没说完,见着面前穿着皂吏役服的衙差,话音顿住。

他连忙问道:“这位差爷,可是有何事?”

站在门口,将两手揣进袖子里,缩着肩膀的马三呼着白气,道:“许大夫是不是住在这里?”

阿旭不敢瞒着,只管点头称是。

马三见没找错地儿,嗓门便大了起来:“我找许大夫看病。”

阿旭闻言,引着他进屋。

马三走进小院,就察觉到这里与外面不同,小小的院落里不见一丝积雪,廊道处放着一盆枝叶繁茂翠绿,叫不出名来的盆景。

他多看了两眼盆景,目光就被坐在屋里门口处吃着芋头的青年吸引。

他曾扫街时,见过这位许大夫一眼。

当时只远远瞧着,并没有瞧得真切,哪想到这位许大夫竟长得如此神采英拔。

马三的心弦被勾了勾,赶忙将那生起的心思压了回去。

“郎君,这位差爷来寻你看病。”

阿旭走到许黟旁边,把马三来访的目的道明。

许黟随即起身,抬手示意马三入座,一面看着马三的面色,问道:“差爷身体哪里不适?”

许黟的嗓音清冷,宛若泠泠秋水,马三喉咙微微滚动。

他怕被他人瞧出端倪,急忙抬手一遮,便露出他揣在袖中的双手。

那双手开裂出几道沟壑,红森森的,渗出些许血丝。

马三将手一翻,掌心向上,将上面的情况也暴露了出来。

“我在街道司当差,这些日子可不是人受的,才几日,我这手都成这破样子了。”马三没好气地吐槽,“许大夫可会治这皲裂?”

他这是明知故问,要不是有人跟他提起,这位许大夫会治皲裂,且收费便宜,他才不会来见这许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