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501)
漫步在热闹的街市上,可见各色稀奇玩意,许黟在一个捏泥人的摊子前停下来,问捏泥人的老汉,要了那个小黄狗的。
老汉见是个俊秀青年,笑着又推销了其他的泥土。
许黟看了一圈,又看到了只猫咪造型的,不过不是只狸猫,而是三花。
这三花捏得惟妙惟俏,许黟多看两眼就喜欢上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没见过这玩意,他一时冲动,忍不住就多买了几个。
等回过神,看向手中拿着的四个泥土,有小狗,小猫,女娃娃和男娃娃,许黟陷入了沉思:……
罢了,等会这多出来的泥土就送给阿旭阿锦他们好了。
如此想着,他就把手中的泥人放到腰包里。
许黟没有急忙急赶,他虽然目的是济世堂,却也不只为了看济世堂。
街道两边的饭店、茶肆酒馆,不同的风土人情,都与庞博弈写的游记里很像。
他闻着街边时不时飘来的食物香味,与盐亭、梓潼等地也不同。
不多时,许黟便觉得肚子有些饿了。
他目光落到这些饭店酒楼和小摊,扫了一圈,就来到一家贩卖酒糟鱼的摊子前。
经营这个摊子的是对年轻的夫妇,模样瞧着不过三十,见到有客人入座,妇人先跑来擦桌子,询问许黟要吃什么。
许黟看向她:“不知小摊卖的有什么?”
妇人道:“我们只卖酒糟鱼和豆饭。”说毕,又笑盈盈地继续说,“这位官人要是想饮酒,可在旁边的李家酒肆买两角酒来,他家的酒便宜又好。若是还想要其他的下酒菜,也可去那边的婆子买些咸水货。”
许黟仔细听后,取了几十文,让她帮忙买些咸水货来,多出来的钱,可做跑腿费。
妇人自是欣然答应,拿着钱跑去对面的婆子买咸水货了。
这咸水货并非什么上好的吃食,但平民百姓却是爱吃。方且做得好也要有所讲究,用的虽然是下等的猪下水,可需要清洗干净,不能有一丝腥臭味。
接着,这洗好的猪下水,还要过清水煮开,煮到能用筷子一戳就能戳穿的软道劲儿,就可以捞出来了。
捞出来的猪下水,便可以浸泡在盐卤好的咸水里面,半夜煮好浸泡,到午时便可捞起来吃。
一份咸水货里,所有部位的猪下水都有,切好能装上一盘,价钱也实惠,只要十五文。
许黟给那妇人是二十文,她能得五个钱的跑腿费,何乐而不为。
这钱,都快要比他们卖出去一份酒糟鱼挣得多了。
如此大方的客人,这妇人不是遇见过,但她并为此就理所当然,让丈夫给许黟挑了条肥美的酒糟鱼端来。
餐饱饭足,许黟付了钱刚要离开,迎面走来一行人。
这些人有的穿的是汉人的衣裳,有的则是羌族的服饰,浩浩荡荡的,将整条街挡了一半。
许黟目光落到这些人身上,突然,身形顿住。
他竟然在这些人里见到了熟面孔,就是那真木的叔叔。
当时见到这位真木的叔叔,还是几年前,这么几年过去,这位真木叔叔的面貌没有多少变化,只皮肤更加黝黑了一些。
许黟通过他,又看向了旁边那几个青年,很快他就认出来其中两个,就是当时拉肚子的。
不过,他没在人群里见到真木。
许黟微微皱眉,不知道真木有没有跟着来到普安。
他犹豫着要不要上前,哪想,这群人先朝着他这边过来。
不到片刻,这七八个人就坐到他旁边的两张木桌,年长的真木他叔开口喊道:“店家,来八盘酒糟鱼,再来二十碗豆饭。”
“好嘞,客官们稍等~”妇人欣喜,快速地跑去帮忙准备吃食。
许黟站在原地沉默地看着,半晌,他轻叹气,选择先离开。
“这位官人且慢。”
身后,中年男忽然站起来,向着许黟喊道。
许黟脚步微顿,回身去看他。
中年男不确定地拱手问道:“请问这位小兄弟,可是个大夫?”
许黟点了点头,又道了自己的姓氏。
果然,中年男听后,高兴地拍手说道:“没认错人,还真的是许大夫你啊,你可还记得我,对了,可还记得我们在茂州城外见过,但是你还救了我们一命。”
“记得。”
许黟怎么会忘记。
当时这些人里,有的人还与那些想要作乱的羌人对峙,就差一点,便要拔出弯刀了。
想到那些仿佛是批量生产的弯刀,许黟眉眼里多出一丝笑意。
双方彼此相认后,两人所聊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说到彼此为何会出现在普安了。
中年男感慨道:“我们本来只跑绵州的货,可惜这几年,绵州也有不少混乱,那边的情景不好,跑商也没以前那般活跃。”
后面,他们的商队能走茂州、绵州两地的货物日渐减少。眼见着再不换道,商队就要被迫解散了。
“好在真木这孩子头脑机灵,他知道这两地的买卖不好做,就想着往东来。”中年人道,“这两年不少往这边跑,这回,我们还是接了济世堂的单子,跑来普安送药材的。”
许黟拧着眉问:“是严大夫吗?”
中年男一愣,而后摇头说道:“不是,如今茂州里的济世堂,已经换了大夫了。”
许黟听到这话,心中顿时生出不安,连忙问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沈家又派了大夫替换严大夫了?
中年男并不知道许黟与严大夫两人的关系。
他以为许黟只是随口一问,便道:“那严大夫去年严冬得了场风寒,没熬过去病故了。如今济世堂的大夫姓田,是严大夫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