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512)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许黟看了他们一眼,道:“那两个乞儿,是想看你钱袋在哪里。”

“啊?”二庆有些迷茫。

驾着车的阿旭接话,说道:“阿锦要是再晚点叫你,你的钱袋怕是要被偷了。”

二庆想到他们为何靠那么近,顿时恍然大悟,有些生气道:“他们怎么能这样,我、我都想给他们银钱了。”

许黟眯了眯眼,偷窃这行为,自古以来就有,就是当着他的面差点发生,还是头一回。

他们这回到昭化,已经漏了一次财,下回可不能再漏了。

不过,这小插曲很快过去。许黟他们看完杂技团的表演,就像寻常客人一样,进到永兴茶坊里喝茶。

盛茶会还没开始,茶坊里的一切照常营业,里面坐着喝茶闲聊的人不少,许黟他们上楼,望着前厅的茶桌,几乎没有空的。

他问带路的茶保,茶坊里可还有房间,茶保笑道:“客官们来迟了,坊中的房间有数,官人们要是想入房间饮茶,还得先派个小厮订房,要不然,怕是没空的房间留着。”

许黟点点头,他也不是真的想要房间。

不过来茶坊的多数是来品茶的,许黟他们坐到一处临窗的位置,点了一壶今年的春茶。

另外,许黟还点了一位茶师,来为他们点茶。

茶保笑着应下,施施然离开,片刻,他端着茶盘回来,跪坐在许黟对面的垫子上。

他一面摆完茶具,一面不急不慢地说道:“官人们,容在下给各位点茶一番,还请笑纳。”

许黟眼眸露出异样神色,这永兴茶坊……果然有些意思。

迎宾的茶保,亦是身怀茶艺的茶师,可以说,整个茶坊里的人,个个都是点茶者。

如此超前的经营模式,可见这茶坊的东家,应是个妙人。

许黟心里感慨,何时何地,都不能小瞧了古人。

这位东家是,客栈的掌柜亦是。

第182章

昭化县因为即将举办盛茶会的缘故, 热闹程度不亚于州府大城。

来来往往的客商们,沿街贩卖的摊主和货郎,耍把戏的杂技团, 还有故弄玄虚的算命先生……

许黟他们乘坐的驴车在拥挤的街道中,速度缓而慢,悠悠地漫无目的地逛着。

不过很快,这种悠哉的氛围被打破, 他们看到了济世堂的招牌。

阿旭拧着眉头, 回头看向许黟:“郎君,为什么这里也有济世堂?”

许黟道:“沈家在蜀中立足已有上百多年, 也算大家族了。”

在蜀中任何一个地方看到济世堂的招牌, 都不奇怪。

阿旭和阿锦都叹了一口气, 他们从来没这么讨厌过人,非济世堂的东家莫属了。

许黟看他们愤气填膺,也是哭笑不得。

只不过, 他观昭化这边的济世堂, 门面不大,堂前看病的病患并不多。

这个发现,让兄妹俩的心情好了不少。

一路上,他们俩又恢复回有说有笑的模样,连带着不爱说笑的二庆,也开始愉快地加入其中。

待驴车从城东出来直往主街, 驴车在一家茶肆前停下来,许黟下车挑选了两块茶饼。

买完茶饼, 许黟又叫阿旭去陶瓷铺, 买一套新的茶具。

接着,他们还要去到杂货铺, 买了新的惠夷曹。

阿锦看得眼睛发亮:“郎君。你是要参加那个盛茶会?!”

“嗯。”许黟道,“去长长见识。”

“我能跟着郎君一块去吗?”阿锦问。

许黟看向他们,个个眼睛都露着渴望,他笑说:“都能去。”

他们今天在永兴茶坊时,问过那个点茶的茶保,茶保听到他们想参加,便道可在茶会前一天去到茶坊领牌子,领了牌子的都可入楼。

许黟吩咐阿旭:“你明日食过早便去领,莫要迟了。”

阿旭这边点了点头,先拿着钱袋去买惠夷曹,另一边,许黟换了辆车,去到二庆和阿锦他们那辆,继续外城北逛去。

许黟一坐上来,阿锦就给他倒茶水,一面面带思索地问:“郎君,你会点茶吗?”

许黟平静道:“不会。”

阿锦表情裂开:“郎君你都不会,那不就刚上去就要被请出来了。”

一想到自家郎君就这么灰溜溜的离开,阿锦就先替许黟着急。

不行,不行啊,郎君怎么能这么快就输。

“你是有办法的吧?”阿锦盯着他问。

许黟:“你觉得我做的薄荷枇杷饮好喝吗?”

“好喝。”阿锦不假思索地点头,可又道,“但那是香饮子啊。”

许黟:“那就对了,它不是,但与做药茶的道理相同。”

许黟就没打算按照茶馆茶肆里的点茶来制茶,他想到的是药茶。

阿锦没明白,不过看许黟胸有成竹,隐隐期待起来。

不过药茶有无数种,许黟想要做的,是从中选出一款普适性高,味道又好的药茶来。

这样接受的人才会更多。

再者,相较于味道难闻,味苦、辛、酸的药汤,药茶大多数味甘温,喝着效果更加温和,更适合长期喝。

想到这里,许黟心中已经确定好了其中一个药茶方子。

……

城北也很热闹,许黟他们的车辆刚到,就遇到了堵塞情况。

二庆下车去问前面的人,才知,前面有个医馆,今日有大夫义诊,才会有这么多人在这边排队。

“义诊?”许黟疑惑。

每年冬季,邢家都会布棚施粥,又因为要为邢岳森积善缘,自那次义诊之后的每年,邢家都会请许黟,以及妙手馆的大夫为普通百姓们义诊。

像冬季天寒地冷,缺少炭火棉衣取暖的穷苦百姓容易受寒生病,义诊这种事在蜀中各地常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