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554)
阿旭从庄子里回来,问道:“郎君,还没给他们取名字。”
许黟稍稍琢磨,就把名字定下来:“男的就叫阿清,阿明,阿武,女的就叫秋菊春兰冬,至于怎么分,你去安排吧。”
许黟吩咐完,阿旭就跑去召开下人会议了。
留在许黟身边的就剩二庆,许黟看向他,说道:“跟我去城外接颜小娘子。”
二庆迫不及待地点头,他两日没见阿锦,很是想念。
……
城外。
颜曲月和阿锦在河边钓鱼。
“钓到了吗?”
文玮见她们钓鱼这么久了还没回来,便过来问。
颜曲月抛远鱼钩,让文玮安静些,低声道:“差些就该上钩了,你说话这么大声,吓跑了怎么办。”
文玮垂眼看到她们旁边的木桶,嘴角猛地抽抽,敢情一条都没上钩。
“不如我来。”文玮嘟囔着,也没孟浪,坐到一旁等着她们,他看向对面的阿锦,笑了笑地说,“月妹妹喜欢玩,阿锦姑娘也这么爱玩吗?”
“我不爱玩。”阿锦回他,“是郎君喜欢吃鱼。”
颜曲月听了,心中意动,想着一定要钓上鱼来。
文玮趁机套话,温和笑着道:“盐亭是你家郎君的地盘,不知许姑爷住在城里哪里。他是大夫,应该还开了医馆吧。”
“文二爷不知道?”阿锦挑眉,看他。
文玮眼里带着诧异,道:“我从哪里知晓,可没人跟我说。”
阿锦抿了抿唇,这人是颜小娘子的表兄弟,她若不回答,就失了礼数。
“城内东街承平巷第五户,便是许宅了。”阿锦轻声道,“郎君出行游历,还未曾开医馆,至于以后如何,就要问郎君了。”
她不卑不亢地回了话,便安静地继续钓鱼。
后面,文玮还想为妹妹套别的话,阿锦都巧妙地没回答,要答,也是答她“不知,得问郎君去”。如此下来,文玮什么都没问到,有些失落地捏着站麻了的腿。
颜曲月催促道:“玮兄弟,你别在这杵着,鱼都不上钩了。”
文玮:“……”
他讪讪一笑,刚想走,就见一辆驴车朝着他们过来。
驾车的是另一个人,好像叫二庆来着。
颜曲月和阿锦也听到车辆的声音,她们齐齐起身,默契地收回鱼竿,不钓鱼了。
文玮眼尖地看到河里有鱼跳出水面,他张嘴喊:“有鱼……”
颜曲月头也不回地说道:“送你了。”
文玮:“……”
……
阿锦虽不知道郎君在城里这两日做了什么,但有一点能确定,只要是郎君出马,那么事情肯定能办好。
她无忧无虑地上了车辆,找二庆聊天。
另一边,许黟和颜曲月、齐叔、文玮同乘一辆驴车。
许黟一面交代他们即将要住的地方,一面眼睛余光望向颜曲月。
短短两日时间,颜曲月的变化不大,肤若凝脂,笑着唇红齿白,丝毫见不到疲惫之色。
倒是他这两日东奔西跑,没来得及如何休息,眼里罕见地多出一丝疲态。
“许姑爷这两日辛苦了,到时还有诸多事宜要忙,要是缺人手可跟我说,我颜家最不缺的就是人手了。”齐叔看到他态度诚恳,为人处事亦是稳重,很是满意地说道。
他喜爱月姐儿,对着这许姑爷有些爱屋及乌了。
等到庄子里,见着里面有几个剃了头的小厮候着,还有几个十来岁的丫头,是来伺候月姐儿的,齐叔更加满意了。
“很好,这庄子不错。”齐叔道。
许黟笑着安排颜家标师们住的地方。
他素知阿锦与颜曲月合得来,一并让阿锦住了进来,就安排在东屋偏房里跟巧琴做伴。
阿锦也欢喜,拉着巧琴去备衣裳和被褥。
“颜小娘子要穿的衣裳虽然都有,不过林妈妈说了,这天渐渐转冷,我们还不知住到什么时日,冬天的衣裳都要备。”阿锦说罢,去请示颜曲月。
“颜小娘子,还不知你穿衣的尺寸,我带做衣裳的婆子来。”
“不用这样麻烦。”颜曲月拉着她,“巧琴会,让她量了记下来便是。”
阿锦点点头,笑道:“得嘞,听颜小娘子吩咐。”
她们这边安排着,西屋文玮那边,就把许黟留了下来。
“许姑爷,离着十八那天还有数日,你这边能来得及?”文玮为了月妹妹的事简直要操碎了心。
许黟笃定道:“玮二爷放心,别的事不好说,这事还能拖不成。”
那是他的结婚大事,两辈子就这一次。
文玮听后,打哈哈地笑了笑,调侃了几句才放人。
张家。
一大清早就坐满了人,何娘子、唐大叔等人都来了。
“黟哥儿成亲这么大的事,自是要办得热热闹闹的。”唐大叔说。
何娘子皱眉:“黟哥儿这才回来,便买了庄子和下人,这手里头有几个钱,花的应该也差不多了。”
陈娘子看看何娘子,又看看唐官人,笑道:“热热闹闹也好,风风光光也罢,只要是黟哥儿高兴,怎么来都成。”
“对。还是要看黟哥儿怎么说。”何娘子点头。
他们说罢,就把目光看向了许黟。
许黟对于他们的各种操心心生感激,他不好意思地眨眼,道:“当初秋哥儿怎么办的,便那般办就成。”
他家在盐亭,已没有什么亲戚族人,唯一的亲人明姨妈在普安,离着盐亭数百里。
回来时,他们在普安城外修整一夜,许黟当时就已拖了信过去。
明姨妈收到消息便已送来贺礼,她是想参加许黟成亲的大好日子。可惜没法如愿,一来路途遥远,二来她身上还有差事,需要照顾家里,脱不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