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562)
“罢了。”许黟手掌撑着额头,轻叹一声,“这事就这样吧。”
阿旭和阿锦互看一眼,老老实实地退了出去。
不多时,许黟起身来到主屋这边,颜曲月在屋里学着做女红,看到他来,就把做了一半的女红给他看。
“你瞧出什么了吗?”颜曲月笑盈盈问着,“我绣了好些天了,还没给别人瞧过嘞。”
许黟兴致不高,但在看到颜曲月时露出笑,拿过绣棚仔细看着,而后猜道:“是虎霸王?”
颜曲月道:“猜错了,是小黄。”
许黟失笑地勾了勾唇,想说什么,颜曲月忽然拉住他的手,轻声问:“你怎么了?”
“无事。”许黟抬了抬眼眸。
颜曲月道:“你这眉头都皱成那样了,还说没事。”
许黟知道瞒不过她,却也不想拿这种事烦她,说道:“是医患上的事,不提也罢。”
颜曲月揉揉他的眉心,笑道:“那便不想了。你快来给我指导下,我这真的不像小黄?”
“不像。”许黟笑着摇头。
颜曲月拿着左右瞧着,不相信自己的水平就这样差,说道:“我都学了两个月的女红了!”
许黟想了想,道:“我来试试。”
“你会?”颜曲月震惊了。
许黟道:“不会,但我可以学。”
颜曲月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说道:“我没见过男子也学女红的,你真要学,不怕别人笑话?”
许黟道:“女红虽带了一女字,却不一定只女子能学,便如学医者,男女皆有之。”
他说要学,还真的学了起来。
第二天,就开始让颜曲月教他如何分线,穿线,要用哪种绣法。
颜曲月不是个合格的刺绣师傅,她教了两遍就没了耐心,不想教许黟了,想学抓鱼。
“你不是爱吃鱼,我学会了抓鱼,来年春出游在外,就能自个抓鱼吃。”颜曲月憧憬着开春的到来。
许黟笑起来:“那要阿旭教你,阿旭会抓鱼。”
他不拘着颜曲月,她在这边无亲无故,只跟着他们几个好,见她对钓鱼感兴趣,便去找季师傅,让他给颜曲月做几套适合她的渔具。
接着,他又让林氏去安排裁衣服的师傅,让她做几身便利的窄袖裙,好让颜曲月去河边钓鱼时方便些。
颜曲月师傅有了,钓鱼的装备也有了,欢欢喜喜地跟着阿旭出了门。
至于许黟学的女红,还没绣好虎霸王的两只耳朵,诊堂里就忙得脚不沾地。
不到几日,连教颜曲月钓鱼的阿旭,都跑回来诊堂帮忙。
天气渐寒,一日比一日冷,来许家瞧病的病人,受寒者变得更多。
他们瞧不上病,拖得严重了才开始来找大夫。
这些病人,多是听到许黟看病收钱少,慕名而来的。
颜曲月来到诊堂看了几日,心里生出不忍,来问许黟:“我们不若,在院子外搭个棚子,给那些穷苦的百姓,发一些御寒的衣物。”
许黟听了,摇头道:“这想法是好,可咱们家里御寒的衣物不多,这时候再去收集,怕是来不及。”
颜曲月看着他,问道:“你是有别的主意?”
许黟颔首道:“以往我都会下乡义诊,不过这回,我想你这法子不错,我们在院子外搭个棚子,送驱寒药丸,还有姜汤吧。”
有这两物,底层百姓便有更大的可能熬过冬日的寒冷。
这事只他们来办不行,过于显眼了,而且他们的银钱也有限。
许黟很了解盐亭县的人口,除了大户人家,能饱腹之人不足七成,最少也有三成的百姓艰难熬着。
第197章
许黟和颜曲月刚商榷好此事, 还未找其他人商量,邢家大管家先上门拜访。
冬寒时节,邢家等几家大户都会布棚施粥, 今年亦是不例外。
邢家大管家上门来,想请许黟去当义诊的大夫。
“这些年,老爷都开义诊,今年许大夫在盐亭, 自也是要请许大夫的。”邢大管家和煦地笑着。
许黟淡定地喝着茶, 不紧不慢地问道:“与来年相同?”
邢大管家道:“当然。”
然后顺着许黟刚才的话题,继续往下说着, “今年吴大夫也会在, 吴大夫还问我, 道许大夫你可来。”
听到吴关山会参加,许黟有些意动。
他心底依旧介怀着梁娘子那事,总想着找个时机问个明白。
许黟很快就应下这事, 不过在此之前, 需要先忙完布棚施药一事。接着,他便跟邢大管家说起布棚施药的事宜,让他带话回去问邢老爷,可要参与一份。
布棚施药不是小事,邢大管家无权做主,但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儿, 以如今邢家的情况,那便是锦上添花的作用。等来年, 邢岳森当上了朝廷大员, 自也是一笔美谈。
邢大管家收回心神,将许黟说的事好生记下来, 然后才施礼离开。
送别邢大管家,许黟喊来阿旭:“你去给陶家、鑫家送贴。”说罢,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给秋哥儿和张兄也送一份。”
这等事,要人多才力量大啊。
只他和阿旭阿锦几个人,怕是忙不过来。
半个时辰。
陶清皓、鑫盛沅、余秋林等人在得到消息后,陆陆续续地登门了。
“有啥好事啊,怎么还让阿旭跑一趟?”张铁狗大大咧咧地敞开着腿坐下来,娴熟地提着茶壶,给自己倒了杯热茶喝。
喝着,还埋怨道:“这天是真的冷,我今儿还想着去山上找些山货,差些就被雪埋了。”
许黟道:“山上的雪都有一尺多高,你怎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