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615)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鸨母不知他们来历,不敢多劝阻,只道这酒,一壶要三钱银子。

阿旭这才满意地带着消息返回画舫。

“琬儿姑娘呢?”

阿锦看他回来,往他身后瞧去,没见到人,便问起他来。

阿旭道:“那鸨母说要让琬儿姑娘梳妆打扮一番,得晚一刻钟才来。”

颜曲月听了,皱眉:“该不会被罚了吧?”

许黟淡淡道:“等她来了便知。” 说完,他就问阿旭,那酒是何价钱。

“说是一壶要三钱银子。”阿旭说道,“这价也不算多贵,就是不知道郎君怎么突然要点这酒?”

许黟盘腿而坐,从旁提起酒壶,浅浅倒了半杯,酒液微黄,色泽清亮。他晃着酒杯一会儿,问他们:“这酒,你们觉得如何?”

阿锦紧紧皱眉:“烟花柳地里卖的酒,还能如何。”

阿旭也是一脸不赞同:“这酒,喝了不好。”

他担忧郎君一时不忍,将那酒给喝了。

许黟失笑道:“换个思路想,这酒不就是治肾气虚,阴寒证吗。”

兄妹俩深吸一口气,眼里都是“原来还能这样啊”的惊讶神色。

旁边,颜曲月忍了半天,没忍住地笑道:“想来这画舫,也想不到你能拿这酒如此用。”

许黟露出笑容,他也没想到会有这等收获。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要是鸨母知道他们这样干,肯定不会只把酒卖到三钱银子。

这会儿,她带着琬儿换身更加单薄的衣裳,琬儿瑟瑟发抖地来舫里。

“这里不需要别人伺候了,把那酒留下来就好。”看到鸨母带着人来,领了任务的二庆,黑着脸赶人。

鸨母还想说什么,看到他阴沉沉的脸,不由地有些后怕。

这少年看着凶得很,身上闻着有血腥味,让惯会看脸色的鸨母,很快就讪讪笑着跑了。

许黟很满意二庆的表现,招招手让他去旁边玩。

这时,心中害怕的琬儿就看到上一秒黑着脸的少年,顿时露出憨笑来,高兴地跑去一旁了。

琬儿:“……”

她深吸一口气,朝着众人欠身:“多谢各位相公,娘子。”

“不用如此。”颜曲月开口,她指向阿锦那边,对她说道,“你坐到她旁边去,让她给你瞧瞧。”

琬儿不明所以,却也听话的过去。

对着阿锦行礼,琬儿才轻拂着膝盖处,缓缓坐到一侧。

“你把手给我。”阿锦收起嬉皮笑脸,端出平日里看病时的态度。

“你怎么来的这里?”阿锦问着,一面为她诊脉。

看她脉象虚弦,可见过得不好,又看她面庞虽然涂抹胭脂水粉,然而难掩气色差,再观察她坐下来时的动作,像是膝盖处有伤。

“我……”琬儿对于今夜发生的事,都有种恍如隔世般,便是这刻,她也不明白,这些人为何突然转变心意,点名要了她。

“我六岁时便被卖来这处了。”

阿锦又道:“你元阳虚弱,可是常有腹痛泄泻?”

这时,琬儿这才反应过来,惊讶看她:“锦小娘子是大夫?”

“还未出师。”阿锦眨眨眼睛,笑着解释,“我家郎君才是大夫,我在他身旁久了,也学了些本事,但却不及郎君三分。”

她这话,便让琬儿惊了又惊,难怪会不碰那熏香和酒。

琬儿面有羞耻道:“我这腹痛,自妈妈让我接待了那贵客,便时常有之,但妈妈给我请了大夫来看病,说是不碍事。”

阿锦冷笑:“又不是她难受,对她来说自是不碍事。”

她说着,就咕哝着这病要好好地调理身体,要不然长久下去,定是不行的。

要是旁人说这话,琬儿自当是笑笑而过,这会儿,她有些羡慕眼前这位小娘子的真性情。可她不过是个低贱的花娘,便是富贵人家想要养个小娘做外室,都不一定瞧得上她。

她苦涩笑着摇头:“锦小娘子何必这么生气,我这等人,不值得如此。再说这病,拖着拖着,我亦是习惯了。”

“切不可这么说,人不分贵贱,你我都是女子,只是别无选择罢了。要怪也该怪这世道,不该怪你自己。”

阿锦说得恳挚,频频回头去看郎君。

许黟收到她的视线,轻叹了一口气。他道:“琬儿姑娘,还是要谨听医嘱才是。”

琬儿缄默地抿着红唇。

想到什么,她突然起了身,缓缓地朝着许黟那方跪了下去。

她低声道:“许相公心善,可奴有一事瞒着,这吃药花钱,我钱有限,吃了药,就攒不到卖身钱了。”

“你想卖身?”许黟微诧。

琬儿抬起头,眼眸泛着泪光:“奴虽身破不堪,但也想逃离这里,但妈妈说我这身价,要两百贯钱……”

她还是个丫头时,每个月只有五十文钱的月钱,吃穿用度虽不需要她花钱,但每月用的油头脂粉也不是小数,攒这么多年,又偷偷藏了些,也只攒了二十几贯钱。

离着她想离开画舫,不知何年何月。

有个姐姐劝她死了这条心,等她攒到钱,亦是半老徐娘,那时就算赎了身,也是孤苦无依。

“你有这心是好事。”颜曲月过来扶起她,心有不忍道,“可你若是不治病,有钱了也不一定能熬到那时候。到时候一身病痛,怎不是个凄凉。”

琬儿道:“奴晓得,因此我心中不自在,便想不如死了算了。”

这样反而解脱不是。

听如此说,许黟转了个话题:“你之前想着赎身,可想过出来后做什么?”

被他打了岔,琬儿果然回忆起往事:“我便想着做绣娘,妈妈为了调教我们,曾请了绣娘教我们做女红,我女红学得不错,只要能脱了身,我就可赁个小院,安安稳稳过我以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