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632)
他娘将最后一碗药汤喝下,不久,眼前视野恢复清明,看清他儿子,他娘泪珠落下,唤他儿去给许黟磕头。
“老师不爱叫我们磕头。”程宜然挚诚笑起来,转而说道,“我只要好好地学了医术,又如何会用,老师才更加欢喜。”
他娘连连摇手:“哪里来的话?他教导你是他心里念着你这个徒弟,可娘与他无亲故,若不是因为你,他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来给娘治病。这谢礼,便是磕头也不足的。”
听他娘如此说,程宜然正色道:“那我去给老师磕头去。”
“哎呀,你这孩子。”他娘拉住他的手,“既然你老师不喜你们磕头,那怎么还去磕头了。”
程宜然不解:“磕头也不行了吗?”
他娘无奈地叹气:“都怪娘不好,小时候忘了教导你,你别磕头,去市井里买些许大夫爱吃的果子,好肉食,再不济,那茶馆里上好的茶饼,你也去买几块来。”
“老师确实爱吃这些。”程宜然心里有了主意,很快,便去到市井里,挑几样好的。
他提着大包小包的回来。
进来许家院子,就步履如飞地跑去见许黟。
许黟看他提着这么多东西,又瞧他喜笑颜开,问道:“你娘病好了?”
程宜然点点头:“好得差不多了。多亏有老师改的药方,要不然我娘便没法这么快就好。”
说着将手中东西放在桌上,拱手道:“老师,请吃果子。”
许黟惊讶道:“买这么多?”
程宜然不好意思地说:“不知道老师爱吃什么,就都买了些,要是老师不喜欢,我再去多买点回来。”
许黟:“……”倒也不必。
第219章
今年立春的日子在二月初四。
而立春一到, 山上的积雪终于全化开了。
变成溪流从山顶流到山脚下,山脚处住着的居民,都拿着桶来寻找溪流里养了一年冬肥的小野鱼。
这日, 许黟带着兄妹俩和程宜然到山里寻找药材。沿途中,亦有不少背着箩筐上山的。
寻了一会儿,程宜然发现一株苦参,将它全根都挖起来丢到竹筐里:“老师, 今年山上的药材少了很多。”
许黟平静点头, 识药材的百姓多起来,挖的人便也多了。
像那种上山后随处可见药材的日子, 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我们往更深的山去。”许黟当机立断, 不与这些百姓们争抢这处的药材。
程宜然迟疑道:“天气暖和了, 那些过冬的猛兽也要出来觅食,我们这般进去,怕是会遇到。”
他手无缚鸡之力, 要是真遇到危险, 恐怕是要成为拖累。
阿锦以为他害怕了,笑道:“有我们在,师弟莫要怕。”
程宜然摇摇头说他不怕,道是怕成了累赘,耽误到他们。
许黟沉着道:“这处深山多密林,瘴气比其他地方重, 遇到猛兽的可能不高。”
要是真遇到了,他们手里头有刀, 只要不是成群结队的野兽, 奈何不了他们。
再者,他们已经有好几个月没上山来, 手里头储存着的药材早就见底。
也亏许黟说要进深山,他们一行人前脚刚进到里面,后脚就发现一丛黄精。
这丛黄精长在岩石边上,粗壮的枝杆上面挂满了绿色的浆果,有些提前早熟了,还会变成褐色掉落到地上。一颗颗都有土鸡蛋那样大,闻着带有微微的苦甘味。
黄精的果实要比它的根茎苦一些,能食用,但想吃它挺麻烦的。它带着的苦味重,要泡水两三天,泡去多余的苦味后,煎煮的时候还要多次换水。
一般情况,许黟也不提倡吃黄精。
是药三分毒,这黄精的浆果带有微弱毒性,这东西吃多了不好。
时下里,这些黄精的浆果还没成熟,许黟只让几人挖走一部分根茎,其余的继续留着,让其生生不息。
又行一段路,往里面更深些时,许黟还发现了川连,也就是黄连。
阿锦打趣道:“怎么今日找到的药材,都是苦的。”
“良药苦口利于病,这药就没有不苦的。”阿旭应声道。
阿锦哼哼两声:“这世间万物皆可入药,谁说这药只有苦的了,这甜的亦能入药。”
许黟笑笑:“阿锦说得对,这大枣能入药,蜂蜜亦可入药,龙眼肉也能入,便是枇杷膏亦是甜的。”
如此说着,他们就找到了一棵枸杞树,可惜这时节的枸杞还没成熟,枝条只长着绿色的小果实。
看着细长绿叶里面结着密密麻麻的青色果实,许黟眼里多出遗憾。
这么大一棵枸杞树,要是能摘了去,能摘满整个竹筐。
程宜然他们同样依依不舍地仰头看向这棵枸杞树。
“要不然,咱们将这树标记了下来,下回再来摘?”阿锦提议。
阿旭和程宜然亦是心动地看向许黟。
许黟思虑半晌,摇头道:“还有四个月的时间,时间太久了。”
程宜然试探问:“老师,那下回我来摘如何?”
许黟看向他,一脸严肃地说道:“你一个人?太危险了,如无意外的话,往后你也别一个人进来深山。”
阿旭和阿锦跟着附和:“是啊,你要是一个人进来,被熊叼走了怎么办。”
程宜然哑然:“……”
虽然知道他们说的是事实,但还是有些失落。
待到几人背来的竹筐都装满药材,他们该下山回去了。
路过山脚处瞧见有老伯在卖鱼,许黟要了几条,串在草根上面拎着回到驴车。
……
同年三月,许黟打算离开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