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688)
两日时间转眼到来。
这天,注定是个热热闹闹的夜晚,黄昏时分,临时租赁的庭院里张灯结彩,红艳艳的灯笼高高挂满抄手廊间。
众人脸上的喜庆之色溢于言表,对比庭院的热闹喧嚣,此时的南屋有些静谧。
亮着红烛的房屋里,只有媒妈妈守着头戴珠冠,髻发插着一根蝴蝶镶金簪,穿着红绿嫁衣的阿锦。
坐在床榻边的阿锦手持绣着鸳鸯的团扇,脸庞略施粉黛,眉眼微微羞涩,既期待,又害怕。
然而在庭院里接待宾客的二庆,闷葫芦的嘴巴说不出什么讨喜话,在面对众人贺喜的话时,嘴角挂着僵硬的笑容。
一遍遍拱手道:“多谢。”
那笑容,他偷偷地练习了许久。
今夜的席面,许黟和颜曲月坐在主桌,庞敏才和杨修谨等几个共事过的大夫也都来了。便是贺县令在听到阿锦结婚的消息,也命丰师爷前来送份贺礼。
不过让许黟意外的是,洪巡检也来了,他不单带来了贺礼,还来吃席面。
洪巡检坐在许黟旁边,两人说说笑笑间,一道道佳肴端了上来,许黟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六月蟹,盘子里煮熟的蟹红彤彤的,颜色十分应景。
这时候的螃蟹还很小,只能尝尝鲜,清蒸带有微微的苦味,更适合用来做辣炒螃蟹。
里面的蟹膏浓香,蟹肉饱满香甜,就如同今夜的心情,相当美好。
杯觥交错间,月悬当空,热闹的席面终归散去,阿旭和二庆等人送完宾客,二庆还想留着帮忙,就被阿旭赶走了。
“我妹妹还在屋里等你。”他闷闷地说了一句,埋头继续干活。
二庆脸颊涨红,难掩激动神色地说:“阿兄,我先走了。”
话音落下,他脚步走得飞快。
第245章
成亲后, 阿锦将头发盘成妇人髻,戴着她喜爱的蝴蝶镶金簪,搬到南屋住, 其他照旧不变。
她早晨醒来,先在庭院中练拳,吃过早食,便去到前院坐堂。
以往左邻右舍的婶儿们在见到阿锦时, 都会唤一声:“阿锦姑娘。”后来阿锦参加安置坊的防控救治, 名声跟着打响,婶儿们再见到阿锦, 都改口成为:“许小娘子”了。
阿锦很喜欢这个称呼。
因为郎君说, 若有人这般喊她, 证明她可以出师了。
“许小娘子,这么早就醒来了?”路过许宅的杜婶儿看到前院诊堂开着有些意外,进来见到阿锦在里面挑拣药材, 笑着出声询问。
阿锦回首, 喊声杜婶儿,说道,“郎君允了我几日假,我闲得无趣,便来开诊。”
杜婶儿笑眯眯地打量着换发髻的阿锦:“成亲后可习惯?”
阿锦微愣,想着这两夜二庆不一样的表现, 脸颊不自觉地微微红起来:“还成。”
“看来是不错呐。”杜婶儿是过来人,当即笑着道, “二庆小郎看着就是个壮实的, 许小娘子以后有福咯。”
阿锦:“……”别说了。
她以有事要忙做借口,急急地堵上杜婶儿还要说的嘴, 送着她出堂门。
看着人走远了,她吁出一口热辣辣的气,想着她果然道行浅,几句话就叫她面红过耳。
……
阿锦成亲,对于他们一行人来说,变化都不大。
众人依旧住在一个庭院里。
早晨醒来出屋,就能见到彼此。许黟和颜曲月练拳完毕,回屋闲聊时,说起阁楼后方那面湖最近开了不少莲花,莲花渐次开放渐次凋谢,多出来的莲房还没人摘。
“这莲子莲蕊都是良药,枯萎败坏了可惜,不若我们趁今儿晴朗,赁条船摘莲房去?”许黟提议。
颜曲月眼神微动:“我记得,这时节莲藕也该有了?”
许黟笑着说:“对,要是能挖到莲藕,我让阿旭做鲜藕凉茶。”
颜曲月听了,更加心动。
她是闲不住的性子,确定要去摘莲房挖莲藕,在屋子里转悠一圈,不一会儿就换好衣裳,手里拿着兜鱼的篓子和渔具。
许黟喊阿旭备车回来,见状也没阻止,随意地问:“你要去钓鱼?”
“嗯,湖里有鱼。”颜曲月说道。
站在阁楼远远赏景时候,就能看到湖里偶尔浮出水面冒泡的鱼儿,她馋那些鱼很久了。
许黟见她这般期待,温和笑了笑,故意打趣道:“要是没钓到鱼,岂不白费功夫。”
被他这么一问,颜曲月有些发愣,她没想到这点上。
看着手里拎着的渔具和篓子,颜曲月左右犹豫:“那我带不带啊?”
“带。”
许黟压抑着笑意,说道,“大不了让阿旭钓,他兴许能钓上来。”
有他这话,颜曲月决定还是带上,要是她钓不上来,还有阿旭和二庆。
阿锦听到要去游湖,顺带摘莲房挖莲藕和钓鱼,哪会不去,很快换好衣裳,跟着上来驴车。
他们驾着车来到湖畔时,二庆早已雇好船只等着他们。
已有几条船只穿梭在湖中,瞧那仗势,目的与他们一致,也是来摘莲房的。
“咱们快些,要不然都被摘完了。”
“欸,你们将帽子戴上。”
“别了,戴上帽子都不好行动。”阿锦摆摆手,推了二庆递来的帽子。
二庆愣在原地一瞬,连忙将帽子放回去,快速地跑到前头,跳上船只,为他们撑船。
许黟上船来,随口问:“没船夫?”
二庆回道:“雇船夫一天要五十文。”
他嫌贵,没要。
许黟:“……”
很快,许黟的注意力放到别处,湖畔的莲叶莲花不多,船只慢悠悠地往湖里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