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694)
他等了大半个月,还没等到许黟来到京都,这段时日每天从衙内下值回家,都要问门房有没有收到许黟的帖子。
今日休沐,邢岳森在家中处理公务,书房外的庭院突然闹哄哄地响起声音。
邢岳森肃冷着眉目走出书房,便看到大哥儿邢鹿源没有在做功课,反而在庭院里舞剑。
他眉头皱得更深,不悦地喊道:“源哥儿,在做什么?”
邢鹿源听到声音吓一跳。
糟糕,吵到他爹了。邢鹿源僵硬着双肩回头,拿着剑的手紧张攥着,脑子飞快转动,想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但他低估了邢岳森的威严,哪能这么容易被他两三句话搪塞过去,老老实实地低垂脑袋回话:“爹,我在练剑。”
邢岳森很头疼,他这个大儿子不爱读书,平时里爱看那些武将们耍弓剑,今年不知是谁的主意,偷偷买了剑回来练。
还说要参加京都书院的比武。
邢岳森:“……”
好不容易考上京都书院,不好好读书,跑去练剑?
他拳头微硬,揍儿子的心越来越甚。
可惜邢鹿源不知他爹的拳拳父子心,对练武一事爱得深沉。
邢岳森捏了捏烦躁的眉心:“我听你们学院的助教说,今年你们学院会参加国子监的考试,前三名者可进国子监,你不温读书册,在这里练剑是为何道理。”
邢鹿源头皮发麻,小声回话:“……我功课都温读完了。”
邢岳森挑眉:“那就再温读两遍。”
邢鹿源震惊抬头,学院里的助教都没有他爹可怕啊。
“爹,那么多功课,还要温读两遍吗?”
邢岳森冷笑:“你有时间练剑?没时间温读?”
邢鹿源不说话了,扁了扁嘴角,生无可恋地行了一礼,就打算回屋温书去。
看到他儿子那神色,邢岳森眉眼一跳:“回来。”
“爹还有事吗?”邢鹿源不明所以地回来。
邢岳森道:“温读完了,可去练剑。”
说罢,也不去看他儿子瞬间扬起来的笑脸。心里暗自无奈地一想,当爹不易呀,怕他时时刻刻拘着不好,又怕他太过放纵,害了孩子。
他家源哥儿,也是个读书苗子。
若是弃文学武,实在过于可惜,就这几年来看,邢岳森隐隐觉得,朝堂上那位已经在暗地里压制着那些权高位重的武将。
从武,不是一条好出路。
……
与此同时,一个穿着布衫的高壮青年,拿着帖子往邢家宅邸的方向而来。
第248章
阿旭来到朱雀门街南, 向着一位卖腊脯的老妇人打听纸条上的地址。
老妇人是京都本地人,家就在街南某条平民巷里,听了阿旭的问话, 老妇人像是没听到一般。反而问道:“小相公买腊脯吗?”
阿旭:“……”
看着老妇人的摊子挂着的各种腊味,多是用猪肉腌制,他想了想,买了两条。
老妇人这才乐呵呵地数着钱, 指了指远处的巷口:“你往那去, 走两百步,右拐入内, 是条横街, 那里是太学南门, 再走一百步,就是熟药惠民南局,接着再往南继续走个五里地就可以看到一片住宅, 数第六巷, 就是你要找的明乔小巷了。”
阿旭听得懵然眨眼,这地儿也太不好找了。
知道地址不好找是一回事,当真找才觉得这里头的麻烦。
好在老妇人说得也不算太难猜,阿旭顺着她说的话,走了大概有一刻多钟,就遇到了她口中所说的熟药惠民局。
接下来的路便好认了, 一路往南走着。
整条横街的治安非常好,偶尔还能碰到巡逻的直军营队伍, 身着盔甲举着长枪, 眼神如同鹰隼般冷视周围行路的百姓们。
待阿旭走得满头大汗时候,他终于看到了老妇人所说的住宅区, 他走近,就看到小巷口的石门上雕刻有名字。他要找的明乔小巷刚好排在第六个石门。
入内,是条长长的窄道,只能单行车马。
若是遇到来往都有轿子,还要避行才能过去。
不多时,他就找到了邢岳森在京都安置的邢宅。
看着眼前窄小的大门,阿旭愣了愣。邢家在盐亭是富庶大户,他以前在盐亭时常去邢府送物什,盐亭的邢府占地面积颇广,有前、□□院不说,还有各房的阁楼小院。
迟疑一瞬,阿旭上前敲门。
很快,就有人应声打开,门房是个三十来岁的青布长衫男子,看到阿旭,打量着问:“你找哪位?”
阿旭拱手道:“我家郎君托我来送拜帖,想来拜访邢大人。”
门房听到是来求见他家老爷的,想着近来老爷的叮嘱,问他帖子在哪里。
接过阿旭递上来的帖子,门房看到上面用漂亮的毛笔字写着“许黟”二字,当即展露笑容,忙请阿旭进来。
“今儿老爷正好休沐,我且去去就来,这位小郎如何称呼?”门房笑着问。
阿旭赶紧报了名字,门房听后,让他暂且在角房里小坐,他带着拜帖,不敢怠慢地快步去到书房。
……
阿旭离开后,许黟他们搬完行李,时间已然来到酉时,日照偏西,延真观里的膳堂开始准备晚食。
有不少留宿在延真观的百姓去到膳堂外等候。
阿锦趁着空闲去瞧了一眼,回来摇头道:“没甚油水,都是些素食茶汤。”
“膳堂人可多?”颜曲月问她。
提到这话,阿锦瞬间话多起来:“瞧着好多人哩,我看老老少少都有,都是结伴去的,听他们口音,好些都听不明白。”
膳堂同时没法容纳这么多人,他们要是去了,得排着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