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721)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还有一种虚火旺盛则是心肾不交所导致。

只是这个假设很难成立,黄瘤病的病症特点,其一就是血热湿蕴郁于肌肤。两者同时存在的可能性极低,但也不是没有。

这两种情况的救治方不同,但无疑都需要在治疗黄瘤病前,先将这个“虚火旺盛”的情况处理了,要不然虚不补,对于药性来说也是同理。

“先治虚火,再治黄瘤病。”许黟说着,就将想到的两个病症列出来。

看着茶座上摆设文房四宝,他不客气地拿起笔,根据不同病症书写了两张方子。

直到写完药方,时间还未过去一刻钟。

莘淮很是意外地拿过方子端看起来,见着许黟所用药方,满意地点头笑着。

“好好好。”

他连道几声,拍手道,“老夫果然没小瞧你。你这用方,可比院中一些老顽固强多了。”

对上这话,许黟自然不能应答,答了就要得罪太医院的其他前辈了。

可莘淮不管这些,兴致勃勃地拿着方子去找尚弘深了。

许黟眉头挑了挑。

想着莘淮一时半会不会回来,起身去找阿旭阿锦。

其他大夫的茶座没有固定位置,先到先得,兄妹俩跟着廖宁才努力挤到前面一些,坐下后,两双眼睛都在张望找人。

许黟身形颀长,模样出众,只穿着寻常长衫在人群中依旧能一眼认出。

“郎君。”

阿旭阿锦先看到了他。

许黟过来坐到他们旁边空位,下一刻就注意到有个年轻人直勾勾地盯着他看。

“在下廖宁才,是太医院的医生,久仰许先生大名,今日茶会一见,许先生果然如坊间传闻那般高明。”

廖宁才看到许黟朝着他看过来,难掩心中惊喜,主动拱手报了姓名。

今日好些同僚都想要见识一番,他和胥学长在茶会上没多久便收集到好几个奇方。

就是不知道这许黟提供的方子又当如何。

胥学长看学弟跟许黟套近乎,他也跟着报了姓名,姓胥名黎。又道他是顺昌府人士,随着族叔来到京都做客,没想到一入京都就再也没回去过。

如今他在太医院不远处的住宅区租赁了一间合租房。偶尔也会给左邻右坊瞧病,挣些银钱做生活费。

“我和学弟所学尚浅,只能勉强看些不难的病证。”胥学长叹气。

廖宁才微微羞涩地说道:“宋教谕说我短处明显,只让我攻读内科。”

听到他专攻内科,许黟微诧,时下中医不同现代医学,多是脉证并治,辩阴阳、虚实、胆腑、伤寒、少儿婴孺等,须是辩证开方,不分其他。

像廖宁才这般独特之处,少之又少。

许黟狐疑地问道:“如何学?”

看出许黟惊讶,廖宁才羞赧地说太医院里有很多医书,他可以挑着来看。

这番话,让许黟羡慕了一瞬。

几人说着话。

后方有个人一直盯着许黟看。

便是适才的庄大夫。

在看到许黟时,他恍然想起来,这人曾去他药铺里买过药材。

之所以记得这事,还是当时许黟问了他好几样药材的价钱,但问完却也不买。

这事常有,庄大夫也没那么在意,但还是将这事记住了。

他目光落在许黟身上没移开,很快就引得旁边的人也看过去。

同伴瞧见了,笑着问:“你觉得这许先生如何?”

庄大夫收回视线,冷声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懂得藏锋芒,可不是好事。”

“我想的正与你相反。”同伴笑道,“他此举又能扬名声,又引得多方关注,必当收获颇丰。便是得了几家权贵青睐,以后在京都便算站稳脚跟。”

虽说医者行医治病是本分,可医者也是人,也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

都说大夫挣钱,还真的挣钱。

像他和庄大夫两人只在京都开着一家小小的药铺,便在京都住着宽敞的房屋。

庄大夫凝眉沉默。

……

片刻,厅外布帘从外打起。

小童进屋熄灭了香炉,又领了几个穿着朴素,打着补丁的人家进来。

被带进来的人有老有小,还有一个老妪。

老妪驼着背,背脊彻底弯曲,像是背着个大铁锅,她一出现,就吸引在场所有医者的注意力。

瞬息间,已有医者指着那老妪,朝着同桌之人低头交谈,还有的持笔飞快地写着东西。

许黟目光扫视一圈,没有急着做什么,而是看向廖宁才和胥黎。

廖宁才道:“这五人都是院里派人找来的病患。”

胥黎打断他的话:“宋教谕说话了。”

这个宋教谕是刚才与许黟论道的其中一人。

他言简意赅地道明辩证规则,这五个病患都身患疑难杂症,或是合病者,诸位医者不可直言探询病患哪里不适,只能靠望、闻、切等三个步骤,来辩证开方。

这个规则很简单。

宋教谕说罢,茶座间已有医者站起来,朝着几个病患过去了。

许黟目光掠过他,落在了一个小孩身上,这小孩身形瘦弱,神色带有惊慌,只敢怯怯地瞧了周围一眼,就害怕地垂着脑袋没再抬头。

众人对这小孩感兴趣不大,都跑去观察那个老妪了。

这老妪双手满是过度劳作的粗茧,指甲缝都是黑黝黝的,藏着不少污垢。

再看她穿着,里面是条开裆裤,外面系着条挡风的酱色腹围,腹部有些臃肿,四肢却又细瘦干枯,皱巴巴的皮覆盖在骨头上,上面布满黑斑,看着有些吓人。她的脚下是一双漏脚趾的草凉鞋,脚指头粗厚变形,结着一层层冻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