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734)
宋教授故意答:“你脸上是没东西,但你身上有点东西。”
回到宿舍,许黟点灯换衣,重新出来唤了个打杂的小童,给他十几个钱,问他要一壶开水和一盆热水。
小童拿了钱,兴匆匆地跑去给他烧水去。
没多久便提着壶烧开的水来,许黟提着壶泡茶润喉,门外再度响起敲门声,是小童搬着装热水的木桶来了。
他打发小童离开,简单地洗脸泡脚,便披着外衣,坐在油灯下看书。
昏黄而黯淡的光线间,映照出书中晦涩难懂的医方,许黟家里有许多传书,从小便跟着家里人接触古方,加上这么多年来,天天跟古人打交道。
读起这样晦涩难懂的医方,并不困难。
饶是如此,他看书速度依旧不快。
在民间书肆,很难买到医书。大部分的医书都是师承传本,代代相传,寻常人几乎碰不到。
这也是为何民间的大夫水平参差不齐的缘故,常有百姓看不起病,或者是被庸医骗取银钱,丢了钱也丢了命。
许黟很珍惜来太医院的日子。
他边看医方边琢磨,时间很快就消逝而过。
一个时辰左右。
许黟合上医书,抬手揉了揉眼角,熄灭油灯,回床睡觉。
……
翌日睁开眼睛,屋外墙角有几只鸟儿叽叽喳喳在聊天。
许黟当即起身,练拳片刻便出来屋外。
昨夜的小童跑来问他可要跑腿买早食。许黟闻言取了铜钱给他,打发他去买羊杂汤饼,多出来的银钱算是赏给他的。
食过汤饼,许黟揣着两本医书去书房。
他来得不早不晚,书房里已有人在,许黟跟他打完招呼,便开始把带来的医书放在莘淮桌前,再去到昨日还没整理完的墙柜前,把剩余的活干完。
待他忙完,余教授带着好几个医生过来了。
许黟挑眼一看,便看到里面有两个熟悉的身影,是廖宁才和胥黎他们。
两人是自告奋勇报名的,余教授看他们如此积极,便应允他们。
余教授带着人往许黟这边走来,接着就将人交给他来处理:“那法子是你想出来的,你最为了解,便由你来讲如何分类,好叫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这法子简单,许黟三言两语便将分类法说清。
便又示范了一回,拆剪出模样相同的纸条子,在上面写下辩证病脉分类。
“辩阴阳,其中细分为太阳病脉、阳明病脉、少阳病脉、太阴病脉、少阴病脉和厥阴病脉,其六经辩证,我们可以按照这样来细分,将这六种类别的医书归类整合,放在同个位置。”
许黟说着,把写下来的纸条糊上层米糊,竖贴在清空的书柜框边,在对应的标签格子上,摆放上他归类好的医书。
从心里讲,作为一名新时代年轻人,这种分类法对他来说太熟悉了。看到这样的排列循序,仿佛有那么一瞬间,他好似回到了以前。
他恍惚一瞬,很快清醒过来,笑着对那几个来帮忙的医生道:“这类分法,只适合医方集,若是像这本总录,就要另外分类。”
胥黎拱手问:“许先生,那这类该怎么分?”
“另归一处。”
许黟目光扫过他们,伏案写下两张纸条,分别为“综合方”和“杂类方”
书房里这两类书籍不少,想要重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没有这些免费劳动力,只靠许黟和几个教授,两三年都不一定彻底分完。
这是细活,几个医生都不敢松懈,听许黟说罢,余教授皱着眉头,慎重地带着他们开始干活。
接下来这里就没有许黟什么事儿了。
他如今主要的任务是纂修医书,留着余教授在这里监督,他和宋教授几人搬着找出来的书册,去到昨日办公处。
纂修医书,需要抄录、归类、统合。
目前他们要先进行的步骤就是把夹杂着外疡方的医书找出来,再将其抄录在册上。
许黟拿了书来到座位,这项活不轻松,许黟拿着医书翻看几页,找到一处,就开始研墨。
这一坐,便是两个时辰。
期间,许黟偶尔停笔,一面抬手捏着发酸的脖子,一面手不停地翻阅医书。
待众人都饥肠辘辘,发出抗议的呼噜声时,众人才想起午时已经过去一刻钟。这时,外面有小童提着食盒进来。
原来是尚弘深担心他们忙到忘记时辰,累坏身体,便请了两个婆子来到院里给他们另开小灶。
第268章
七月廿三, 休沐日。
今日的太医院门外,有一辆尤为醒目的驴车,车首上坐着的青年, 脚边趴着条肥壮的老黄狗。
老黄狗神态已显垂老,但那双金瞳猛鸷锋锐,使得人瞧去寒毛卓竖。
好犬啊!
这黄狗年轻时定是打猎一把好手。
许黟的身影刚从大门处出现,小黄便兴奋地站起来, 朝着他“汪汪”叫着。
“郎君。”阿旭见着许黟, 跟着高兴喊。
许黟坐上车,小黄毫不犹豫地站起身, 晃着脑袋抖了抖毛发, 转头用鼻子撩起帘子钻进来。
它趴在许黟腿处, 许黟温柔地顺着脑袋摸到它的脊背,问阿旭:“家里一切如何?”
阿旭边驾车边回道:“家里都好着呢,娘子怕闲得慌, 这几日都去庄子里忙。”
许黟笑着问:“阿锦二庆呢?”
阿旭驾车的手顿了下, 慢吞吞地回答:“阿锦说今日是相国寺交易的日子,郎君回来又不是稀罕事,便叫上二庆去相国寺摆摊了。”
许黟:“……”
他也不生气,只笑笑道:“无碍,晚点见都一样。”接着问起这几日他不在家里,可有人来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