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81)
许黟目光沉了沉,看着醒过来的小男孩,对阿伯道:“阿伯你且轻揉这个穴位, 此为‘回春法’中的印堂穴,可清神。”
“可!可!”阿伯惊急地抱住孩子, 按着许黟说的穴位, 小心翼翼的拿着带粗茧的指腹去轻揉眉心中间的印堂穴。
许黟见小男孩的身体状况没有加剧严重,快步地出来去到灶房。
灶房里的小女孩一边守着炉子, 一边焦急地等待着。
见到许黟回来了,小女孩心急地开口问:“小郎君,我哥哥怎么样了?”
她还不习惯改口,依旧喊许黟做郎君。
许黟说道:“无碍的,我看下药汤好了没有。”
他拿着抹布掀开盖子检查药罐里的药汤,见是煎到只有五分汤了,就将药罐拿下来,倒出来到碗里。
“你可记得,哥哥在吃了豆饼和水之后,还吃了什么吗?”许黟一边问她。
小女孩抿起嘴角,想了想,还是摇头。
他们从家里带来的吃食不多,除了豆饼,之前就还有一些馒头,但是馒头先吃完了,这两天只剩豆饼。
不过小女孩年纪还是太小,她只想到了这处,没有想到更多的细节。
许黟知道问她无用,便叹了一口气,端起药汤,喊她跟着他回堂屋。
堂屋里,小男孩虚弱地躺在爷爷怀里,旁边的青壮来回踱步,他想提前走,却说不出口。
这会,正好看到许黟回来了。
“许大夫,这孩子不是那……冷热之痢吗?怎么看着像……像……”他不敢明说。
乡下里就有好些孩子突然这样,先是肚子疼到受不了,接着又吐又拉,没几天,就病死了。
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呢,有的懂一点药草的,就去山里挖药草回来吃,能不能救活,就要看这孩子命大不大。还有的舍得花钱去看大夫的,但也不是每一个都能救得回来。
他家和这阿伯家住得近,也知道这阿伯家里的情况,他家已经失去了两个夭折的孩子,要是这个平哥儿也夭折了,那不得是多大的打击。
许黟冷静道:“先把汤药喝了。”
“好,好,好。”青壮连连点头,喊阿伯快一点,“平哥儿是有福气的孩子,这点小难怎么会捆住他,他也不像是去那儿的面相。”
许黟瞥眼看他,缄默地收回视线,督促着阿伯喂药汤。阿伯不敢耽误,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给小男孩。
小男孩即使难受到这个地步,依旧很乖的没有哭闹,只难受得受不了时,痛苦地哼两声。
黄连味苦,再加入其他药材后,熬出来的药汤浓稠而又苦又酸,却是乖乖地就把这一碗汤药给喝下肚。
喝完,阿伯问许黟:“许大夫,这药喝下去,可就好了?”
“没那么快。”许黟摇头,对他说,“你孙儿从病症上来看,不单是冷热之痢,他脉象虚滑,起病又急骤,呕吐后头发热,带有暑湿郁蒸之症。”
说白话,就是不仅吃了不干不净的东西,还喝了生水,细菌感染了,甚至可能装水的盛具也不够干净。再根据突然狂吐,又腹痛,呕吐物酸腐,人还发热神昏,是夏日中暑的表现。
黄连可以解毒泻火,这汤药下去,小男孩的情况就会明显好转。
不过想要彻底好还不行,少说要再喝两副药汤。
许黟将话表明了,然后目光落到那处呕吐物。
兴许是他的目光过于直接,阿伯反正过来,羞愧着脸说他立马收拾。
半个时辰后,许黟再次观察了一下小男孩的脉象,发现他的脉象没有之前那般虚滑了,又去看他的眼睛。
小男孩被他撑着眼睑,下意识地转动眼珠子,精神也恢复过来了。
“哥哥,你怎么样了?”小女孩在旁边烦忧地拉着他的手问。
小男孩摇摇头,摸着妹妹的手,低声地说:“我好很多了,让你和爷爷担心了。”
“呜呜呜,你刚吓着我了,隔壁的大牛当初就是这样,然后就再也没醒过来了。”小女孩憋了那么久,这刻终于忍不住,趴到哥哥的怀里哭出来。
阿伯在旁边看着,有些局促地对许黟说道:“让许大夫见笑了,这孩子跟平哥儿感情好,我,我也被吓到了。”
许黟笑笑:“无妨的,孩子天性纯良,是好事。”
等小女孩害羞着没再哭之后,许黟才开口问道:“平哥儿,你现在肚子可还痛得厉害?”
“不是很痛了。”小男孩乖乖回答。
许黟:“哪里还痛?”
小男孩就把还有些痛的地方摸给许黟看,是胃通着小肠的地方。许黟将手伸进衣服里,轻轻地按压着那处,发现里面有些胀气,比其他处还温热一些。
“许大夫,他这是还有问题?”旁侧的青壮忍不住地询问。
许黟颔首,不急不慢地说道:“治病最忌讳半途而废,他现在看着是好很多,但热痢暑湿都还未痊愈,还需要继续药汤调理。”
阿伯看着许黟,对他已是很信任了,毕竟孙子的命刚刚就是他救回来的。
他赶紧说道:“许大夫,我听你的。”
“阿叔。”
一旁的青壮闻言,脸色微微变化,他连忙拉着阿伯离开堂屋,去到院子里说话。
“阿叔,我看平哥儿瞧着没大碍了,不用再吃药了罢。这药可不便宜,今日咱们来这还不晓得花去多少钱嘞,再开药,哪晓得还得再花多少。”
青壮看着是为阿伯着想,心里却是有自己的心思的,阿伯家中哪有什么银钱,治病花钱,要是拿不出钱,还不是要找他借。
借钱容易还钱难。以阿伯家的条件,想要还钱还不知什么时候还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