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4岁:男神养成计划(27)
短短几句话,让文卿聊得很累,她并不想搀和太多,如果不是因为文胜国想要投资跟风,她不会去关心与这件事情有关的任何一点消息,更不会去拉着唐听雨问东问西。
唐听雨走到文卿身旁,跟她一起坐在文佑的床上,轻声问:“你还知道些什么?”
文卿合上书,用手指按捏有些酸痛的眼睛,好半晌,才说:“我们家的消息是从城建局来的。其他的……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唐听雨“嗯”了一声,又坐了一会儿,看外面已经染上了火烧云的颜色,站起来,跟文卿说:“那我先走了……再见。”
文卿一把拉住他的袖子,抬头看着他,轻声说:“如果可以,我姑父……他肯定是个小卒子。”
唐听雨什么话也没有回答,轻轻甩开文卿的手,重复说道:“再见。”
文卿有些颓败,她明白自己和唐听雨果然还是两个世界的人,玩的再好,也只是小孩子之间的感情,而唐听雨只是偶尔才需要这样一两个玩伴,跟他家家族比起来她什么都算不上了。她叹了口气站起身,随他一起出去,在门口与他道别,说:“再见,听雨。”
那天,唐听雨走后不久,文佑就从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面冒了出来,满身大汗,脸上的汗水混着尘土,好像花猫一样。
文卿很是无语,压着他去卫生间里冲洗,文佑痛痛快快冲了个冷水澡,洗去一身尘土,又变成妈妈刚出门时那个干干净净的文小猪。
文小猪出门溜达一圈心情变得好了很多,居然能自己坐到书桌前面去看书了。
陈洁是晚上八点多回来的,给姐弟俩带了些饭菜回来,文胜国早早打电话回来说与工友出去吃饭,不到十点钟是不会回家的。
饭后,文佑再次被赶回卧室,娘俩还是在厨房里面聊天。
这次,文卿没有多做拐弯抹角的打探,直接跟妈妈说:“妈妈,我问过唐听雨了,他二叔根本不负责什么建设工程的事情,他是京城下来熬资历锻炼的,将来肯定会回去,这种容易让人抓住把柄的事情人家不做。”
陈洁听得将信将疑,觉得这事儿不是12岁的小女孩应该知道、应该了解、应该会说的,但内心又总觉得她说的是对的,她问:“是他这么跟你说的?”
文卿肯定地点头:“对,他亲口跟我说的。晚上咱们的地区新闻我也看了,唐市长确实是主管国企的,说他管着国企员工下岗、企业改制我信,说他主持工程可就差的太远了。”
陈洁点点头,忽然扯着嗓子反问一句:“他管国企员工下岗改制?!”
文卿心里“咯噔”一下,糟了,说错话了,赶紧打圆场:“我是打个比喻,我也不知道他管不管。”
陈洁可不管这些,自顾自跟文卿吐起苦水来,叨叨叨没完没了:“前几天厂里不是开了个全体大会吗?回来之后咱娘俩也一直没机会聊聊天。哎……李建安那个熊玩意儿,又出新花样,说什么响应上面的号召,要给厂里改制,说让我们每个人交多少钱,以后这个厂就是我们这些人的,厂里赚了钱,每个人除了工资,年底还能分红!哈,这种美事谁能相信,他李建安就从来没有长过好心眼儿……”
文卿听着陈洁的唠叨,心越来越沉,在记忆中,家里的条件没有如今这么好,当时爸爸拿了买断金之后被亲戚忽悠着开饭店,头一年是挺好的,第二年刚要开始赚钱的时候,周围却好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家类似的饭店,让竞争大了许多,客流量迅速减少,堪堪能够收支平衡。
但是没过多久,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开始下岗了一样,大家手头再也没有钱,根本没有人光顾爸爸开的小饭店。原本头一年回来的本钱渐渐又投回去,饭店的流动资金越来越少。
头一年还不错的时候,爸爸回老家吹嘘,那些亲戚便当真把他的饭店当做了进城时的食宿大本营,一顿两顿还好,十顿八顿还带打包是怎么回事?合伙人不乐意,爸爸只能自己赔上,长期下来,这也算是不小的开支。
幸而,爸爸也算聪明,预想接下来会越来越难过,便及时止损,把饭店变卖给了合伙人,最后算下来,赔的钱还在一家人的心理承受范围内。
然而屋漏又遇连夜雨,在爸爸努力找工作偿还欠款时,妈妈也面临着下岗的危机。
机械厂在陆续买断了一批文胜国这样的职工之后,又要改制,要求所有厂内职工必须交钱“认股”,交了钱就可以成为厂子的“股东”,可以在厂里继续干下去,而没有交钱的就只能清算买断。
对于那时候的文家来说,厂子里要交的款额不啻于天文数字。母亲陈洁最终只拿了少得可怜的买断金,正式下岗。
而文家,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穷困潦倒的。
想到这里,文卿打了一个冷颤,母亲的下岗,居然是这时候吗?
第三十六章 机械厂
那次改革之后,机械厂元气大伤,上层领导一心圈钱,中层领导投钱自保,下层职工人心涣散,机械厂再不复往昔风光。
放到今时今日,无论母亲是去是留,如果文家再依附于机械厂生活,那么必将重蹈她记忆中的覆辙。而文卿她自己,也有可能再一次因没有钱治病而病重离世。
这对于相当于重活一世的文卿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未来!
机械厂,必须要离开了。
坚定了想法,文卿冷静地开口:“妈妈,离开机械厂吧。咱们家没有那么多钱,就算有,谁知道改革是好是坏,是不是能成功呢?咱们走吧,我看新闻,好多跟爸爸差不多时候买断下岗的人,都已经创业成功了,比在国企混着的时候过的还要舒服!”
这些天陈洁和文胜国也聊了许多,现在文胜国开着那个小店铺,虽然只是在学校旁边卖个零零碎碎的小东西,但是一年算下来,竟然比他在厂里工作的时候赚的还要多。加上小店铺进的东西多,家里用的许多东西都比自己买要便宜,所以算下来,还省了不少钱。
文胜国现在还跟他同一批买断的职工有联系,确实有好几个工友,干着他们之前觉得“根本不是个活儿”的工作,却赚的比他们还要多!
他们两口子决定把姐弟俩送出去上学,其实也是文胜国受了他那些朋友的影响,那些朋友有几个南来北往出去见过世面的,把外面的天地说的那么广阔,直说自己不应该在一个小破厂的一方天地里耗费前十几年的大好时光,如果早早离开,说不定会比现在还要好。
文胜国听后倾羡不已,但是他当时还不敢抛下家庭跟着老伙计一起出去打工赚钱,所以便先听着朋友们的建议,让一双儿女走出去,不再把他们困在这个小小的机械厂里面。
但是,如果不让陈洁交钱,两口子全都下岗,一家人全都出去重新找工作……
陈洁叹了口气,喃喃道:“说的容易。咱们这一家里,手里也没多少积蓄,真要出去了,干什么去?机械厂这份工作,是没多少钱,但是胜在稳定,一辈子不愁吃不愁喝,多好……”
文卿听着妈妈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好像根本不是在同她说话,更像是在自言自语、说服自己。其实,妈妈并不是不明白这些事情吧?妈妈担心的,是离开机械厂之后那头几年茫然的转型期。
拖家带口,处处用钱,家里又没有积蓄打底,哪里能熬得住头几年的持续花销呢?
文卿也感觉到了茫然。
文卿问:“妈妈,你问问爸爸,那些借来的钱,打算怎么用……还是别跟着大姑他们投资了,你说呢?”
陈洁瞥了文卿一样,她自然是知道那天女儿、儿子在幼儿园门口发生了什么事情。当天晚上,就有好几个工友在上工的时候过去找她把这事儿添油加醋的说了,那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样子,真比说书的人说的还要精彩,几个人直说她的小姑子不是什么好东西,完全没有看出文胜珺是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