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美食店(51)
莫梧杉凑近了看,一下子幻想出装修后的家是怎么样的。
获得户主和户主女儿的同意,邢晨也正式开工了。
前面来家里补修过腻子天台的师傅带着她的团队来了。
师傅姓孟,做这行许多年,她做事很活络,去哪里都会加上联系方式,微信朋友五千个,电话更是存了快上万个。
这次工人团队,也是让她凑了几天。
“干活的人不少,但是她们手头上都有活,空不出来时间,有几个人是刚出来干的,价格就低点。”孟师傅说。
莫桐倒是无所谓,经验不都是干出来的,更何况抹水泥拆墙,不都是体力活,认真做没什么做不好的。
房子问题很多,拆了之后水电走水等等都要弄。
家具也清空了,没有回收价值的都扔了。
李秋双说:“搬我这里呗。”
只是房子都是楼梯,搬起来很费劲。
莫桐最后从小区保安那边打听到,小区库房也能出租,价格也不贵,她便将家具放过去了。
本来也想着去找个一房一厅先住着。
阿香婆骂她:“钱多得没处烧啊?我这里有房间。”
莫桐没办法,住进去了,小孩有时候在李燕家留宿。
装修的进展,从解决掉问题之后,就变得速度多了。
第39章 彩虹街打卡
莫桐每天都去看装修进展,看着一楼一点点的有了样子。
时间也已经来到了月中了,手头上的钱也跟着一点点的变少了。
不过动的只有那五十万,别的还一直存着。
一楼装修好,莫桐也应该去买新的机器了。
但是看到价钱怎么看都怎么肉痛。
邢晨立马找了二手货。
“现在很多人开餐饮店,没几个月就倒闭了,这种二手商业电器最多的。”
虽然是二手,但是东西是蛮新的,重点是价格比原价便宜不少。
小的肠粉机器就换成了大的肠粉机器,三分钟就做好一份了,皮薄透亮。
邢晨会花钱也会省钱,可能这就是厂二代的特点吧,抠在关键。
而且她的门路多,有些定制家具找到工厂做更适合。
二楼打上奶白的腻子,一秒就清爽温馨许多,再铺上木纹砖,家的模样就出来了。
工人做工速度又仔细,即使莫桐来这里看装修,也不见有人抽烟、乱拉乱尿的,她省心不少。
九月底中秋到,莫桐还给她们放了两天假期。
工人们有人回去也有人选择待在工地里。
小袁是工人里最年轻的一个,她初中就出来了,本来是在一个工厂打工,后来辗转,做起了建筑行业。
她全国各地都做,如果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找工作。
莫桐:“我知道,这是现在流行的旅居对吗?”
小袁摸了摸鼻子,笑着说:“旅居这个词也太文艺了,我这叫做流浪式生活。”
不过她待在这里最久,因为这里生活成本相对比来说比较低,可以出去逛的地方也比较多。
只是这里热得久,她时不时要吐槽一下天气。
“非洲也没有这么热的。”
莫桐看着她黝黑的脸,被她的话逗笑。
阿香婆收了不少月饼,她都给了莫桐,让她再送出去。
莫桐还想着买点月饼,没想到就有了现成的,便又买了点水果,送到工地去。
小袁和几个工友正好在吃饭。
“老板真大方。”
莫桐笑了笑:“过节嘛,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不过莫桐也没想到第二次中秋节竟然是在阿香婆家过的。
小区里的房顶不能随便去,她们就搬了个小圆桌在房子走廊赏月。
阿香婆往柚子上插香,放在顶上,开始拜月亮。
她嘴里念叨念叨着:“梧杉考上好大学,桐桐赚大钱。”
莫桐已然不会做这些了,但是老人家做,她也不去阻止了,也听话跟着去拜。
至少中秋是拜嫦娥。
莫梧杉也跟着念:“希望妈妈赚一百万!婆婆能身体健康,活到两百岁!”
阿香婆转头,“你这小家伙……两百岁,你要我成神仙吗?”
莫桐捂嘴笑。
十五的月亮还模模糊糊,走廊上是一盏小灯,看得人也是模模糊糊。
中秋节过完,房子的装修速度便加快了,赶在学生开学前,装修结束了。
之后就是家具进场了。
硬装就花了三十万,但是相比较原先的破烂小屋,现在的房子一眼过去就感觉到舒服漂亮。
邢晨跟着莫桐跑家具市场,便宜又好的家具,挑选起来也是有门道的。
对比莫桐只看到价格联想品质,邢晨更能知道这个东西到底适不适合莫桐的房子。
不过店铺电器把钱花了不少,还有人工费没结算,二楼住宅的家具的预算,莫桐也只剩下不到五万了。
书柜、置物柜、空调、马桶、沙发等等,都要买。
淘了一个星期,莫桐和邢晨才全部购买完。
最后一步是招牌,以前那个已经发黄的塑料招牌,有邢晨的设计,莫桐也想要更换一个了。
阿香婆说:“别叫莫阿嫲了吧,你换个名字。”
莫桐对此有些纠结,莫阿嫲小吃店这个店铺名是她从小看到大的,是回忆也是一个念想。
要换她还真的有点舍不得。
但是大家都说,都装修了,新风格新气象。
日子很近,不容得莫桐考虑多长时间。
邢晨收到莫桐的信息,“还是莫阿嫲小吃店吧。”
招牌挂上那一刻,莫桐看着花式字样的绚丽招牌,脸上也挂上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