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六零极品炮灰,我绝不洗白(217)+番外
她呢?完全是把交际当成工作,全程假笑营业而已。
“你也别谦虚,要不是信任你的能力,书记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三组。”
因为这事,不少人在背地里说他以权谋私,明目张胆给自己闺女镀金。
听到这些话,韩馥箐心里就憋着一口气,燃起雄雄斗志。
她不想让父亲为此背上骂名,就必须要用后续大批量,持续不断的供应订单狠狠地打他们的脸。
虽然这些人到时候仍然有话说,“不就仗着底下人的功劳吗”,“换我去也一样”。
但至少比她枉费心力却得不到好的成效,导致他们父女俩受人暗地里的耻笑来得强。
见到对面人神色严肃起来,韩馥箐呼出一口气,压力给到位了,好处自然也不能落下。
“又要辛苦你跑一趟,等你回来,我给你放两天假。
对了,你先前不找我打听照相机的事吗,我有个朋友是文化部的干事,有台用了一年的海鸥照相机,挺新的没有坏。
他买的时候托了关系才买到,光是买照相机的钱就花了160,他出价150,再送你一卷胶卷,你看行不行?”
“行啊,谢谢韩姐,我等会就把钱给你,还要麻烦你帮我安排。”
她说的相机,应该是沪市4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相当经典的一款国产相机,远销海外,为了方便出口,才改名为海鸥牌。
后来又有不同型号的相机陆续投产,但都没有这款受欢迎,凡是摄影爱好者几乎都会拿来收藏,拍出的片子自带复古风。
何瑞雪不爱拍照,但出去团建旅游的时候有同事爱拍她,笑嘻嘻地说她的长相和身段不出大片可惜了。
她们成为朋友之后被分享了不少摄影小技巧,自己家还挂着许多印刷出来的风景照,构图和氛围都很美。
穿越一回,她最想得到的便是照相机,记录下所经历的一切,小到商店卖的陶瓷人偶和糖果罐,大到钟楼和火车站。
后世留下关于这时代的可参考照片并不多,何尝不是一种遗憾呢?
等她老了可以开一个图像馆,把她拍摄的相片全都免费展览出来,让人们能沉浸式体验六七十年代的风土人情。
或许她更该多搜集一些即将被毁掉的古董文物和字画,利用空间保存起来,往后在图像馆旁边开个私人博物馆,还能靠卖文创周边赚钱。
咳咳,想远了,等她能活过四十岁再说吧。
韩馥箐没注意她在走神,说,“这事不难,不过他不在市里,我哥过年的时候会回来一趟,我让他帮着带回来吧?”
何瑞雪算算日子觉得有点久,“韩姐,你这位朋友住在哪?或许我出差的时候能和他见一面?”
“他在首都,经常给外国访客和报社拍照,对相机可挑剔了,这台相机他说用的不顺手,换了那什么单反,前年刚生产,专供出口,也不知道他从哪寻摸到的。”
何瑞雪眼神一亮,“首都啊,正好,我年前要去趟首都,你把他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给我,我当面和他交易。”
巧了不是,她结婚照不愁请不到人来拍了。
有了相机就能自己动手,总能拍出满意的片子来。
“行,他叫施有德,就住在南锣鼓巷那一带的胡同里,我给你写封信,看到信他就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你们自己私下商量。”
“谢谢韩姐。”
“小事一桩,就当是提前给你的奖励。”
韩馥箐低头看了眼手上的全钢手表,整理了一下衣服才起身,“走吧,正好到饭点,先去吃饭,剩下的工作下午再处理。”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办公室,韩馥箐去找他爸蹭饭。
何瑞雪照旧和夏凌青作为午饭搭子,挽着手一起去食堂。
今天的菜式是肉沫豆腐和韭菜炒豆芽,然后是上个月就腌制的萝卜皮。
主食何瑞雪要了份米饭,本来米里就掺了一大半的高粱和玉米,里头还搁了不少红薯块。
夏凌青看了直撇嘴,“我说今天的饭打得怎么这么大方,都是压实了的,原来都是虚的,吃到肚子里恐怕还没大馒头实惠,你能吃饱不,要不我给你分点?”
“不用,我不太饿。”
系统上次的奖励太丰盛,她回家吃的都是精米细面,还时不时开个荤。
她坐办公室不太运动,真不需要吃太多来补充体力。
肉沫豆腐虽说是荤菜,放的肉还真是只有丁点,用筷子都险些夹不起来。
她俩都算好的,朱大厨打过招呼,打菜的帮厨都是从下面舀,肉沫是给足了的。
旁边那几桌就只能看见白花花的豆腐,说是小荤都白瞎了,说破天去它都是个素菜。
豆腐的味道还行,只放了盐和大酱,吃起来有些豆浆的涩味。
何瑞雪更喜欢另一道菜,豆芽脆爽,韭菜鲜亮,一看就是朱大厨亲手上灶炒的。
第183章 乐山大佛
见她吃得欢,夏凌青跟着夹了两筷子,自然也尝出来了。
“嗯,是他的手艺,姓朱的三天没上灶,单位咋不把他给开了。”
她嘴上骂骂咧咧,语气却是在开玩笑。
又吃了几口菜,夏凌青忽然招了招手,示意她凑近些,一看就是有八卦听。
“朱大厨请假了,你知道不?”
何瑞雪摇头,“没听说啊,我以为他去小灶那边了呢,怎么,他家里出事了?”
“嗯,他媳妇喝了你找人开的药,确实好转不少,偶尔能帮着洗衣做饭。
他老娘又闹腾上了,整天说他娶了媳妇忘了娘,花大钱买老贵的药材给媳妇吃,却对生病的老娘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