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六零极品炮灰,我绝不洗白(259)+番外
“拿着!”
潘舒玉把信封拍到他面前,“没钱的时候为了钱的事发愁,天天坐床头跟我叹气,现在有钱反而矫情起来了。”
“这……要是让别人知道了多不好听啊。”
谁能想到呢,临到中年,他还能吃上一口软饭。
“怎么不好听,村里那些人知道你在城里买房,还把爸妈带过来享福,只有羡慕的份。
他们从前骂你懒你都不往心里去,没影的闲话反而顾忌上了,依我看,只要日子能过得比原本好,你管它钱是怎么来的呢?”
她大大咧咧地继续说,“你实在过意不去,也好说,就当是我家还给你家的。
这些年我干的还没吃的多,你爸妈为了我贴补了不知多少,这笔钱从我家来,就该进到他们的口袋。”
“胡扯!”
何秋生最听不得她自我贬低的话,“你嫁进来这些年,家里家外的活没少干,比我勤快多了,我妈嘴上说你不会干活,真没了你,她哪能忙得过来?”
做得不好,不意味着她没有做。
相反,潘舒玉绝对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从无到有开始学,尽量做好媳妇的本分。
她干农活是不行,但自小熟读四书五经,偶尔会去村里的小学给孩子上课,在扫盲班里担任老师,赚了不少额外的工分,养活她自己是绰绰有余的。
“争来争去有什么意思,房子买了不是我们一起住吗?反正最后都是要留给晓华的。”
“也是。”
何秋生想了想说,“不过房本上必须写你的名儿。”
这是他最后的坚持。
“随你的便,不过这事得找个中间人,就黄家的人,见到买房的是咱们,那不得报个天价去。”
“我也是这么想的,你放心,冬宝都安排好了,用不着咱们出面。”
……
何瑞雪已经在山上玩疯了。
殡仪馆后面的小土包比不上他们去过真正的大山,树木稀疏,物种也不丰富。
但凡事要辩证地来看,林子不密代表着活动范围广,视野不会受到限制。
至于物种丰富更多是针对猛兽而言,没有大型动物意味着他们在山里格外安全。
突然,灌木丛里闪过几根亮丽的羽毛,没等何瑞雪反应过来,身边的一道黑影便如同弓箭般“嗖啪”地飞射出去。
一阵扑腾声和咯咯的鸣叫声之后,尘尘嘴里咬着一只不肥不瘦的野鸡,而在旁边,狼兄不甘示弱一般,爪子下按着一只灰兔子。
作为打猎团队中的搬运工,江衍序及时拿出麻袋,把野鸡和兔子都装了进来。
他们这次出来的收获不小,里面已经有好几只了。
何瑞雪忍不住思考起鸡兔同笼的算术题。
江衍序用手按住兴奋地吐舌头的两条狗,制止它们跃跃欲试往前窜的行为,“行了,已经差不多了。”
除了制成腊肉以外,再多的也放不住。
把麻袋放进厨房,他交代做饭的阿姨做个干锅鸡,再来个红烧兔肉,保证殡仪馆的每个员工都能加餐。
之后,两人带着狗子再次上山。
这次走的是另外一条道,通往江衍序在山上开垦的菜园子。
他先前种下去的黄豆叶子变得枯黄,总算能收获了。
但不知道是不是幼苗期被杂草抢占了大部分的营养,长出来的豆荚都很干瘪,打开一看,里面半数是空的,结的黄豆又扁又小,拿去磨豆浆都没人收。
江衍序弯着腰,拿着镰刀认真把黄豆一根根连根割掉,整齐码放在田垄边上,黄豆的茎杆能拿去当柴火烧,引燃效果不错,通常不会被浪费。
何瑞雪无奈蹲下,帮着他一起剥豆子,几分地的收获刚好够填上脸盆的一半。
放在农村是能被骂背祖忘本的程度。
第218章 叉鱼
种了半年,收获却稀少得可怜,江衍序也不觉得失望,“有就不错了,我偶尔才过来打理一次,浇水更是随缘……”
他有感而发,摇头晃脑地念了一句,“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何瑞雪摘了根狗尾巴草往他身上打去,“种个地而已,你还悟道了?都跟你似的,大家就等着饿死吧。”
“每个人都有所长嘛,我在山里住的那段时间,菜地长得也不咋样,你当我打猎的功夫从哪训练出来的?”
“所以你吃的粮食都靠你师父给你送?”
江衍序眨眼,强行转移话题,“哎呀,不会有人就因为对象种地不行就嫌弃他吧,不会吧?”
“行,我不嫌弃你,我也不咋会种地,要和西北风的话咱俩一起。”
毕竟她上辈子养死过两盆仙人掌和四盆多肉,邻居好好的绿箩让她照顾几天叶子全黄了,活脱脱的植物杀手。
她自然地牵起他的手,“我看那条小溪里好像有鱼,咱们去抓一条回去。”
感受到她手心的温度,江衍序的脸跟着热了起来,亢奋道,“行啊,我跟你说,我叉鱼钓鱼可是一把好手,上大学的时候食堂饭菜花样少,除了土豆就是火腿,我都是自己捉了鱼来做的。”
他们那里海鱼和湖鱼都不少,但都不太会吃,最常吃的是鳟鱼,没什么刺,整条直接放在锅里煎,不刮鳞,带着皮吃,我真是吃不惯。”
江衍序跟她吐槽外国人爱装模作样,因为宗教缘故,周五需要斋戒不能吃肉。
鱼在他们眼里不算肉,所以周五就成了统一吃鱼的日子,在他看来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有次我炖鱼汤,周围的人还问我里头为什么不放奶油,后来他们拿来泡面包吃,说酱料的味道不够明显,让我多放一点,我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