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115)
谢宝生道:“国家现在很重视教育,也包括咱们的职业教育。省里给咱们实践中心拨了一笔发展专款,十万!”
谢宝生伸出一只手,张着五指,兴奋地晃着:“十万啊!专门给咱们实践中心的。要把咱们学校的实践中心打造成省级示范实践基地。”
林思危扬眉,看来郁建秀的心很大啊。
这的确是干大事的领导。她并不能保证上头一定能审批校办工厂,就以省级示范实践基地的名头申请专款,这是双管齐下,双重保障。
到时候校办工厂真出政策了,实践中心立刻就可以挂牌;校办工厂没出政策,实践中心也能创出自己的成绩。
的确十分稳妥。而且不会引起其他行业职校的警觉和跟风。
只要这个实践基地的牌子打响,以后来粮校参观考察的、学习交流的,就必然络驿不绝,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宿舍楼……这些硬件设施都会慢慢得到改善。
郁建秀对母校的回馈,真正是厚重又不张扬。
紧接着谢宝生叫来了林思危的班主任张翠,让她带着林思危去实践中心报到。毕竟原则上讲,现在的林思危还是张翠的学生,就算确定了留校任教,也要等六月份毕业之后才能正实办理手续。林思危现在去实践中心,也是个实习的意思。
但吴山海显然不是这么想。
看到林思危被张翠带进来,他就已经很意外,等张翠说校长安排林思危在实践中心实习,以后要留校任教,吴山海已经是喜出望外。
等张翠一走,吴山海已经迫不及待:“我还以为十万元的拨款就已经是省厅的大礼,原来还有一份大礼在这里。”
林思危笑道:“吴老师不怕我来捣乱?”
吴山海哈哈大笑:“小林老师只会添柴,不会添乱。”
瞧瞧,等实习的同学们再次返校,林同志就变成了“小林老师”。
…
对于实践中心,林思危早已了如指掌。
粮校还没正式开学,老师们也只有部分提前返校做开学筹备工作,实践中心的另一位老师照例没来上班。
用吴山海的话说,那位老师年纪大、身体不好,在实践中心属于养老,再养一年也就退休了。
言下之意,可以当没他这个人。
所以来新人的确十分必要啊,吴山海一个人,别说以后的新中心,就是现在混日子的老中心,其实也是应付不过来的。
前面售卖产品的小金库也有了上万元,一直在吴山海那里放着。
所以从吴山海的角度,他也十分期望新来的人能理解这个小金库。上次郁建秀来参观之后,吴山海去找过林思危,林思危对于实践中心未来向校办工厂的发展设想,比吴山海本人更有信心。
吴山海心中当然想过,要是林思危能留校就好了。
但粮校老师收入实在一般。不说别的,就他吴山海,也是犯了错误“下放”到这里来的。酿酒总厂什么福利,粮校什么福利,过年连只鸡都没的发,怎么好意思开口让林思危留校啊。
而且就算林思危愿意,领导也未必答应。留校的名额也是极其有限的。
现在好了,上头竟然直接指名让林思危来实践中心,而且林思危看起来非常有干劲,半天功夫,不仅把几片场地收拾得干干净净,器材也都编了号,一个个贴上了小标签。
有章法,会管理。
吴山海倒不担心林思危后台太硬,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说实话,他身上背着巨大的历史问题,翻不过身的那种。他早就设想过自己的下半辈子,发展空间是没有的,安逸到老是有可能的。
这也是他后来醉心研究各种奇怪配方的原因。
因为除此之外,吴山海看不到自己的人生还会有什么新的突破。
他也想过如果哪天粮校突然入了上级领导的法眼,要来发展这个实践中心了,那一定会派个精干的领导过来,他这个名义上的“主任”就会让位给真正的“主任”,从此更加低调度日。
现在果然入了上级领导的法眼,来的却是林思危。
多么完美啊。
林思危虽然张扬,但懂得尊重人。就售卖产品这件事,吴山海就看得出来,林思危一心赚钱,无心搞事,更不会搞人。
这么一个能力强、后台硬、资历浅的林思危,不仅是实践中心的希望,也是他吴山海的希望。
只有实践中心——或者说校办工厂搞成功了,他吴山海的人生才有可能真正翻身。
所以就在林思危忙前忙后收拾场地时,吴山海不动声色给她收拾了一个小房间。等林思危满头大汗地过来,吴山海指着那小房间道:“小林老师,这个办公室如何?”
办公室的确很小,小到只能摆下一张旧书桌和一顶旧书柜,但朝南。
此时日头已经西斜,透过窗户将一道金黄色的光芒切入屋内,投在那旧书柜玻璃上,又映出一个太阳来。
“好棒!我喜欢!”林思危雀跃。十分真心的雀跃。
吴山海也很喜欢。他也看到了那个太阳。
…
林思危满心欢喜,要赶回家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奶奶。
回到家,却在家门口看到了林正清的自行车。
林思危心一沉。这个王八羔子过年都没来给奶奶拜年,现在突然到访,肯定又是打听到了什么新消息,来出新花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