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124)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的确让林正清心中一惊。
贾芳。他想起来,自己刚到城里那会儿,跟苏红梅还有通信,苏红梅曾经提起过,她妹妹苏红霞的对象姓贾。
如此说来,这就是苏红霞的孩子。
而孩子既然还只是个初中生,就没有独自一人来晋陵的道理,必定是苏红霞一家都来了。
不好!
林正清心中警铃大作,想起阳川路那半条街……
更吃不下饭了,他满脑子都开始浮现出苏红霞一家蚕食阳川路的场景。
…
晚上,夫妻二人躺到床上,刘玉秀埋怨:“你官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差。把乐乐说哭几次了?”
林正清不耐烦:“她那性子,你再不好好管管,以后就是一张吃亏的脸。”
刘玉秀不以为然:“乐乐性子是爽直些,没有欢欢沉稳,但她比欢欢贴心啊。你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林正清似乎没听进去,沉默半晌,突然道:“玉秀,咱们离婚吧。”
“什么?”刘玉秀惊得尖叫,一个弹跃从枕头上惊起,“咚”一声,脑袋撞在床头上,疼得流下眼泪。
“林正清你没良心!”她呜呜地哭起来。
林正清心烦意乱,随意地抚抚她的头,其实也没抚到撞击之处:“不是真离婚,是假离婚。”
刘玉秀哭道:“离婚还有什么真假,离了就是离了。”
林正清道:“我怀疑林思危把她小姨一家弄到城里来,是冲着阳川路的房子去的。”
“不会吧?”刘玉秀惊得忘记了头上的疼痛,“她才多大年纪,这么多心思?”
“这可不好说,她能把顾家上下都哄得团团转,比欢欢乐乐都强太多了。”
刘玉秀觉得有理:“也是啊,顾家为了她,跟我们都有些生份了,我看顾市长现在和你有些距离了。对了,她表妹进三初中,不会就是顾家安排的吧?”
“当然不会,顾家不会安排去三初中的。她肯定还有其他路子。”林正清脸色阴沉,“我现在很担心我妈,林思危哄老人非常有一套,我妈现在对她言听计从,万一把苏红霞一家的户口全落在阳川路,那就惨了。”
“那怎么办?”刘玉秀也急了。
她听林正清说过,要是胡家能落实政策,半条街都是胡家的房产。阳川路的地段,可不比鱼骨巷差。
鱼骨巷早年住诗书世家,阳川路则是富商云集,从房子来说,阳川路更大更优越。
半条街啊,怎么能落到别人手里。
林正清比她更急:“所以咱们假离婚。现在这房子是你爸的名字,离婚了你就可以把我赶出去,我无处可去,当然就得住回阳川路。我得过去看住她们,不能让苏红霞一家为所欲为。”
刘玉秀却还是犹豫:“用得着这么复杂吗?就说咱俩吵架了,我把你赶出去不就行了?”
她比苏红梅多个心眼。
当年林正清就是这么哄着苏红梅离婚,然后一走了之。
林正清却道:“我妈什么事没见识过?不把事情办绝了,她根本不会信。”
刘玉秀头顶又开始隐隐作痛。
觉得哪里不太妥,却又觉得要是半条街姓了苏或贾,那更不妥。
第093章 奶粉
顾念申也是万万没想到, 胡巧英的信转到相关部门,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当晚他就接到某位重要领导的电话,告诉他胡巧英有重大历史问题, 别说落实政策不可能, 就是他想回来探亲,也不可能踏上华国的土地。
顾念申当时就出了一身冷汗。
怪不得所有人都对胡家讳莫如深。顾念申记得数年前讨论到晋陵市几位著名实业家后代的安置时, 也提起过胡家。因他和胡巧月有过那一段往事,便留心了一下材料,当时的批示意见就是“暂时搁置, 以后再议”。
后来胡家一直无人提出申请,这一搁置就搁置了好几年。
现在看来,这个批示不完全是因为腾退难度大, 其实还另有隐情。
若是以前的顾念申, 或许就不会再坚持。就如当初他那个悔恨终身的退缩。但现在的顾念申不仅有了深厚的政治资历, 也对国家的政策更有信心。
更对胡巧月增添了信任。
他的胡老师, 即便当初遭遇那样的不公平, 也坚强地、挺直腰杆活着。
她纵然不原谅他, 却也从来没在林思危面前说顾家半句坏话。
这样的胡老师不会坑害他的。
有同仁好心提醒他, 胡巧英的事最好不要碰,明哲保身最重要,别把好不容易奋斗来的前途搞没了。
顾念申微笑感谢, 却义无反顾地将另一封信送达省里一位刚刚退居二线的老领导。
这位老领导是顾明德当年参加革命时的上司, 也是整个江南情报网的总负责人。
重要的是,老领导因为当年的特殊身份,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蒙冤, 直到前几年才真正走出阴霾,重新回到极有份量的位置。
如果胡巧英的身份果然如他信中所说, 那么,这位老领导将至关重要。
顾明德和顾念申一起去了省城,老领导看完信,热泪纵横,连声喊着“没想到他还活着”,转身就摇了个电话给中央。
…
而在晋陵,林正清的“大棋”正布局呢。
他通过三初中的熟人打听到贾芳是一个老师介绍来的借读生,心中的石头落了地。看来林思危找的也不是啥大人物,可能就是恰好认识个熟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