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153)
“快去吧。吃过中饭我来玩。”王婆婆意犹未尽。
屋里,贾士兵已经将胡巧月住院的家当都搬上楼,急急忙忙要回家。林思危也没留他,这个点配载点正忙,小姨一个人的确不好应付。
倒是胡巧月怪不好意思,送走贾士兵,她说:“你小姨和小姨夫都是热心肠,帮我们这么多忙,等奶奶好利索了,请他们来吃个饭。”
林思危笑道:“都是一家人。我的奶奶,小姨就当自己长辈看待,你别放心上。”
“就是一家人嘛,才应该经常走动。不能有事时候想到人家,无事时候就一声不吭。”胡巧月摇摇手里的拐杖,“就这拐杖,你小姨夫就做得好。医院里那些人,都来试,说比外头买的好用。”
“那可不。我小姨夫在乡下就是远近闻名的木匠手艺,不然就凭他长那模样,我小姨怎么会嫁他。”
胡巧月想起贾士兵的模样,有些忍俊不禁。其实贾士兵也不丑,就是黑了些,矮了些,只是苏红霞的确好看,就显得外貌上略有些不般配了。
如此一想,胡巧月不由就想到林正清,笑容隐去,嘴角一撇,道:“男人啊,还是人品最重要。关键时候有没有肩膀,能不能担事。那种自私自利的,长得再好也不能要。”
有理由怀疑她在说林正清。
林思危脑子急速运转,正要想怎么接这话,胡巧月自己话锋一转:“目前看着,顾家那孩子还行。但也只是目前看,是不是真行,得等你们遇着事的时候。”
“奶奶……”
林思危哭笑不得。她倒不是羞涩,她是猝不及防,奶奶这话锋转得有点过于快了。
“不过嘛,现在奶奶也放心了。有你小姨一家在,你就有了娘家人撑腰,不怕顾家那小子掀什么风浪。”
胡巧月挥挥拐杖,圆满完成逻辑自洽,动手收拾家当去了。
趁着这功夫,林思危赶紧去了趟王婆婆家,关照她不要跟奶奶提林正清来住过的事,说奶奶刚动过手术,别让她不高兴。
王婆婆一听,兹事体大。虽然高不高兴的并不会影响到胡巧月的腿,但让病人高兴总是没错的。
况且她帮人保管钥匙,却被人一骗就走,说出去多少也有点不好意思。
于是王婆婆当场保证,自己已经忘了这事,她只管喂鸡和收鸡蛋,其他情况一概没有发现。
胡巧月浑然不知在自己住院的那段时间,林思危和林正清又狠狠地斗了一次。她开始满怀期待地准备与大哥胡巧英的重逢。
她收到了胡巧英的信,说自己受到了苏省和晋陵两级政府的邀请,将在五月上旬回国探亲。
胡巧英在国外经营纺织成衣起家,膝下有一子一女,儿子从事金融行业,女儿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贸易公司。这次回国,除了他和太太之外,还有女儿和外孙同行。
他和太太早年都是从国内出去,心心念念想的是故土。女儿和外孙却是土生土长于国外,对传说中的祖国满是好奇。
另外胡巧英也知道她现在和大孙女同住,在信中转达了对林思危的问候,感谢她照顾奶奶。
这一段,胡巧月大概向林思危念了有十遍吧。
念一遍,她就开心一次。
林思危却心念转动。以她的江湖经验,那位表姑和表哥跟着一起回国,既是随行照应两位老人,也有考察国内市场的意思。
任何一个有头脑的生意人,都会嗅到来自东方巨大市场的商机。
不仅庞大,而且饥渴。
谁先落地于此,谁就能率先抓牢土地、长出大树。
…
全市作文比赛颁奖在教育局大会议室举行。
刘玉秀一早看到林家欢出门,将她拽了回来:“今天你领奖呀,别穿这旧衣服。那个红外套怎么不穿?”
林家欢差点没绷住,心想妈妈啊,你总算还记得今年我要领奖。
昨天晚上打好响的雷,林家乐尖叫一声,光着脚跳下床,跑到父母卧室。林家欢听到刘玉秀柔声安慰妹妹,却没有过来问一声,家欢你害怕吗?
家欢是不会害怕的。
家欢是永远沉着的、镇定的,成绩优秀的。
可事实上,家欢也是会害怕的。她也怕打雷,她也怕深夜骤然划破夜空的闪电的狰狞。
林家乐跑去了父母卧室,她清醒地听着一阵又一阵的滚雷,心中烦躁不安,索性起身做题,仿佛只有这样,她才能战胜恐惧,度过这漫漫长夜。
所以现在的她其实一夜未睡、疲惫不堪。
她多想妈妈能问一句,昨晚睡得好吗?可是妈妈没有问,吃早饭时甚至妈妈还笑着骂妹妹:你这个胆小鬼,在我被窝躲了一夜。
她差点眼泪就掉在了白粥里。
旧衣服是她故意穿的,还有妈妈让她去换红外套,她好开心,觉得自己被妈妈看到了,巴巴地回屋换上,期待妈妈能有片言只语的赞美。
没想到妈妈满意地说:“这才好看嘛。你爸爸要去颁奖的,不能丢你爸的脸。”
哦,原来红外套是我爸的脸面。
林家欢的心沉沉的,眼皮也沉沉的。下午老师带她们参赛的十几位同学去教育局,公交车上同学们叽叽喳喳,她却还是昏昏沉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