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189)
“不像。”魏淑芬看着庞建萍,明明也是很干练的姑娘啊,怎么会胆小呢。
“小林老师教我的,每天都要告诉自己,我可以的,我能学会的,我能做好的。”
“我可以的,我能学会的,我能做好的!”魏淑芬说了两遍,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嗓门好像不知不觉间变大了。
…
鱼骨巷,顾洽挎上黄挎包,喜气洋洋就要出门。
自从胡家老先生回国探亲,林思危两边忙,好几天没和他见面,顾洽决定今天去学校接她下课,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
刚走到门口,他突然觉得,光去一个人,好像也没那么惊喜。
罪恶的魔爪伸向顾明德在院子里种的花。
五月的天气,春光明媚,正是月季花开得最美最盛的季节。顾洽剪了几朵,一边小心翼翼地摘刺,一边出了门。
突然一阵自行车铃声,急促地从他身后过来。
“林叔叔你好,出门啊。”顾洽礼貌地向林正清打招呼。
却见林正清春风满面,比自己手里的月季花还要多几分春色。
“是啊,出门看望亲戚去。”
林正清的自行车把上挂着两袋水果,还真是去看亲戚的样子。所以,林叔叔有亲戚了?
第130章 对象
远远地, 肖慧玉就看到校门口的顾洽。
“你说她有什么本事,就把战斗英雄迷成这样?”肖慧玉啐一口,恨恨地, 又在口水上踩踏, 以示忿恨。
徐逸抿抿嘴:“人家把校办厂都弄起来了,应该是真有本事吧。”
“哈?都成她的功劳了?明明是学校办的厂子, 她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也好意思抢功劳,太不要脸了吧。”
“我没这么说啊。”徐逸有点头大。
她越来越受不了肖慧玉整天怨天尤人。明明肖慧玉在女生中是家境和出路都很好的,还有谁能有当过市领导的外公呢?可肖慧玉总是看别人不顺眼, 以前视陈雅芬为眼中钉,现在视林思危为肉中刺。
“我只是听老师说,林思危在省里市里都有关系, 是省里点名的培养对象, 实践中心生产出来的东西也是她去找的销路……”
肖慧玉不由翻个白眼, 打断她:“你信吗?”
“我信不信也不妨碍人家现在就是实际上的厂长啊。”徐逸看看门外那个男人,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男人, 叹道, “人家战斗英雄就是喜欢她啊, 喜欢又需要什么本事呢。”
“哼,我看你是叛变了!”肖慧玉气呼呼的,扔下徐逸一个人向宿舍走去。
走着走着, 她慢下来, 想到徐逸刚刚说的话:实践中心生产出来的东西,是林思危去找的销路。
她能找什么销路呢?
林思危也是没想到,除了校办厂的人之外, 居然还有人这么关心产品的销路。眼下的林思危正盯着吴山海出品鉴报告。
一箱子高级啤酒都要喝完了,之前吴山海的品鉴报告也都送到了顾念申那里。
林思危不欺瞒, 说这是校办厂的吴总工写的,谢谢顾叔叔送的那些啤酒,我也喝了,吴总工也喝了,吴总工写出了我心中的想法,甚至比我的想法更细腻、更全面。
吴山海又从市场上购买了一些平价啤酒来比较,其中也包括晋陵啤酒,他对酒品饮品的味觉嗅觉十分灵敏,他发现,晋陵啤酒虽然评上了优质产品,但其实今年的晋陵啤酒口味略有些变化,不如库存货。
于是他去酿酒总厂买二手设备时,特意旁敲侧击打听了一下原委,果然有了新的发现。
啤酒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是大麦、酒花、水和大米。
晋陵地处鱼米之乡,本地大米质量优等,货源充足,大米供应不成问题。
酒花相对复杂,一开始是自主种植,由厂区在市郊购地,从国外引进品种,指导农民进行种植,从而供应酿酒总厂。但现在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价格上去了,农民从自身利益考虑,当然更愿意种植粮食,所以酒花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小,已经跟不上酿酒总厂的啤酒生产需求。
至于大麦,就更加离谱。原本邻省一直将品质最好的大麦供应给酿酒总厂,但不知为何,北方大城市前两年开始抢购啤酒原料,造成大麦也供需紧张起来,价格上去了,质量下来了。
所以,现在的晋陵啤酒在原材料上就不及以前,自然口感也就有了微妙的变化。
也正是因为原材料市场的这些变化,加之白酒旺销,酿酒总厂才下定决心减产啤酒。
吴山海说,高级啤酒好就好在原材料上,比如大麦都是用的北美进口大麦,酒花也是大西北最优质的酒花。
如果咱们校办厂能弄到这些原料,我们也可以生产出非常优质的啤酒啊。
这话林思危非常同意。
但酒花可以派人去大西北定购,进口大麦却不是自己可以办到的,要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申请,那可是要用外汇买的。
你良效食品加工厂有外汇吗?
没有。
所以林思危火烧眉毛得很。虽然学校这边不着急,人家成立个校办工厂也没指望你立刻赚大钱,反正能解决教学任务,校办工厂的存在就有了意义,其余的,也不过是锦上添花。但林思危可是夸下海口今年就要营利的。
这边谭向梅介绍的退休工程师和老工人很快就会到位,林思危打算带上小本本去跟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