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灿烂人生(45)

作者: 秋十八 阅读记录

技校的课程安排比较宽松,实践中心又是整个粮校课程安排最少的部门,如果老师散漫的话,一周来上三天班就足够了。

但吴山海不是这样的人。

他喜欢泡在实践中心,因为这里不仅有钳工车工这些基础实践场地,也有发酵等设备。

虽然不当工程师好多年,吴山海爱琢磨的性格还是没变。

正在晃试管呢,门被推开了,林思危的小脑袋伸了进来:“吴老师,我来啦。”

这孩子还真来了。

“架子上去找块钢,我这里还有几分钟,马上就来。”

“好的。吴老师我不着急啊,你安心搞。”

林思危关上试验室的门,走到外边钳工区的货架前,这里堆着一大摞小钢坨,都是准备用来做小锤子的。

拿一块放手里掂掂,份量非常扎实。

林思危没接触过钢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好钢。想来给学生做做作业的,应该不会太好。否则做砸了,岂不是浪费嘛。

所有钢坨看上去都是一个模样,也没什么可挑,林思危随便拿了一块,学着记忆里的样子,往钳工台上夹。

还没夹好,吴山海出来了,一看林思危已经开始动手,赶紧喊:“不能就这么夹。”

然后赶紧过来,松开钳工台。

钢坨坨上已经出现了钳工台斧口的花纹。

“要垫上纸或者布,不然你看,钳工台力量很大,会把钢材表面夹出纹路来。咱这个可都是好钢。”

“好钢?”林思危吐了吐舌头。

第033章 政策

吴山海正色道:“以前都是用的次品碳钢,学生又不是老师傅,万一钢材里有空隙或夹杂,有可能受伤的。所以后来都是我亲自去采购,不是一等品我不要的。”

这的确符合吴山海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林思危大概知道八十年代的工业生产水平,整个发展速度很快,八零初和八零末,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就眼下这个时间点,大规模基础建设还没有启动,钢材尚未奇货可居,加上粮校实践中心用量少,也没人会在这件事情上卡脖子,吴山海的确能采购到好钢。

吴山海亲身示范,教林思危怎么用锯子在钢坨坨上切出锤子的斜面。

这就是钳工,用最简单、也是最原始的方式,靠人力和简易的工具去打磨一件物品。

说实话,对于瘦小的林思危来说比较艰难。

可接下来的几天,每天中午林思危都按时出现在实践中心,埋头捣鼓那块钢坨坨。连实践中心另一位吊儿郎当不太来上班的老师都好奇。

他问吴山海,这女生是缺锤子,想自己做一个用吗?

吴山海说她是插班生,来补实践课。语气里颇带着骄傲,好像林思危是他的学生一样。

钳工活是又脏又累,林思危却从来不抱怨,离开时还会把工作台收拾得干干净净,吴山海知道她文化成绩也好,就觉得这姑娘能成事。

锤子终于成型了,还缺个装锤柄的孔。

这回吴山海坚决不让林思危自己来,钻孔得上电钻,万一铁屑飞到林思危眼睛里,那可不是开玩笑。

林思危一直在留意吴山海。

他有技术,有想法,有韧劲,在粮校的实践中心真是屈才了。哪怕现在是个什么主任,也就管了一个人。

吴山海哪知道眼前这小丫头脑子里在打他的主意,打完两个孔,跟林思危道:“用那个圆锉将两个孔的弧面挫平,细致活儿,你戴上手套,别磨出水泡。”

“好的。”林思危戴上手套,将锤子换了个角度重新夹紧,一边耐心地挫,一边道:“吴老师,我每天中午来,耽误你休息时间,挺过意不去的。”

吴山海是真不在意:“我没午睡的习惯,你看你每天来,我不也有事忙嘛。忙点好,心里踏实。”

“吴老师,我看库房里好多锤子,有些都生锈了,都是学生的作业吗?”

“嗯。咱们一个年级也有两三百人呢,好几年的作业,都堆那儿。”

“真可惜。”

林思危观察着吴山海的反应。要换一个有私心的老师,早就当废品卖了。这年头企业都是大锅饭,挖墙角的事都是心照不宣。

吴山海却道:“我也觉得怪可惜的。以前的老师都直接卖了废品,可我觉得咱们学生的手艺也不错,虽说不能和外头厂里批量生产的比,当废品卖倒也可惜。”

林思危道:“当然可惜啊。虽说同学们做工粗糙了些,但吴老师你不说,咱们的钢材用得好吗?市面上卖的锤子,还不一定是好钢材呢。”

“那肯定啊,咱们实践中心都用自己的锤子,外头买的,一锤子下去,崩掉一个角也常有。”

林思危实践了几天已经懂了,崩掉一个角,就是钢材浇铸时夹杂了杂物。

“既然质量有保障,学校就没想过直接卖给五金店?”

吴山海听笑了,学生就是天真,实践中心是学校的课堂,又不是工厂,怎么可以卖商品呢?

不过他不忍心笑话林思危,因为林思危问得很认真,也很有想法。

“卖东西是要有资格的,咱们学校没有资格。偷偷出去卖东西是会被抓起来的。”

这就是投机倒把,林思危懂。

不过她另有想法:“咱们可以申请校办工厂啊,有了工厂资质,不就可以卖了吗?”

吴山海有点惊讶。

他不是没想过这个念头。但校办工厂的红火期在十多年前,那时候提倡学校勤工俭学,根据自身条件开办校办工厂的如雨后春笋。后来因为政策原因,或关停,或移交给相关行业部门,好多老师也集体转制,成为企业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