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61)
贾士兵的脑子当真灵,立刻就反应过来:“你是说,让我办一个配载点?”
“对,就在你们沙平县,先从沙平县做起。这也不需要多少成本……”
“屁的成本。”贾士兵欢乐起来,“我家屋子离县大街不远,就拿我家当仓库。回头我先想办法把蒋队长的车塞满,让他回回不落空,他自然会给我介绍别的司机。实在不行,我去供销社门口蹲,见一个司机就跟他介绍我的配载点。”
“货哪来呢?”
“我一家一家厂子去跑啊,专找没有运输队的小厂子,只要我配载点给的价比运输公司便宜,人家肯定从我这儿走。”
真是一点就通的天生生意人啊。
他就是需要一些点子。
二人越说越开心,已经开始畅想不久的将来,还会来晋陵也开配载店,把晋陵的市场也拿下来。
当然林思危也有一点小小的罪恶感,问这算不算挖企业墙角啊?贾士兵说,挖啥墙角咧,又没叫人家多跑路,这是企业本来就在一路洒米,他不过是把洒出来的米扫回家,物尽其用。
林思危其实只是把话说在前头。因为类似的配载点以后会出现很多,而企业货车配载也会成为常见现象,等各企业慢慢走向市场,需要自负盈亏时,就会想起运输队这个香饽饽,就会出现货车承包体制。
这是后话,也是林思危给贾士兵提一个醒。
任何的决定,能往后看十年,就可谓成功,至于十年后的情形,则需要一边干一边摸索。
不可落后,却也不可太超前。太超前了很多想法不能落地,也是白费的心思。
一直到二人坐上公交车,贾士兵还在感叹林思危的睿智。
“思危啊,以前在家里看着你不声不响的,到了城里变这么能干,看来我得让芳芳和亚明也来城里念书才行。就念你们粮校。”
林思危笑了:“县中很好的,芳芳要争取考上县中,不要像我这样读技校。”
“技校不好?我看你十分好啊。”
林思危心想,我是上辈子已经受过了高等教育,这辈子就是落个脚,有个文凭而已。可是贾芳和贾亚明不一样,他们必须有更好的起点。
于是她道:“技校是很好的,但要是能读高中考大学肯定更好,亚明的成绩还不显眼,芳芳成绩那么好,她应该做大学生。”
贾士兵被她鼓舞得有点劲劲地,连声道:“回头你给芳芳写信,鼓励鼓励她,她还想考个中专可以早点脱离农村户口早点工作呢。”
这也是时代特色。这年头的中专分数很高,考上了一样是国家干部身份,还能早点参加工作,也是很多一心想跳出农门的学子的优先选择。
林思危道:“中专当然也是好的,但我们如果有能力,就应该多给自己一点选择的机会。回头我跟芳芳写信,我来跟她说。”
她想起肖慧玉曾经拿林家欢跟贾芳比,贾芳的确是在农村读书,县中的教学质量的确比不上晋陵最好的高中,但她相信,这是寒门可以出贵子的年代。
贾芳不会比林家欢差。
第045章 故事
到了百货公司, 贾士兵倒是一点都没有乡下人进城的怯懦,给苏红霞买了一斤细毛线,大红色的, 花了五块五, 又给贾芳买了一对大红蝴蝶结,花了五毛。
然后在那儿算账。
两只母鸡卖了十块二, 两碗面吃了五毛,一共花了六块五,加上回去的路费, 其实这一趟没存下什么钱。
林思危道:“小姨和芳芳都有了,亚明没有礼物的吗?”
贾士兵道:“女孩子爱漂亮,男孩子要什么紧, 回头我给他做个木头枪就能高兴半天。”
他满不在乎的模样, 林思危却心里一动。
“姨夫你等一下, 我去去就来。”
林思危蹭蹭跑了, 转进了百货商店的人堆里, 一会儿又蹭蹭跑过来, 手里多了一把黑色的塑料玩具枪。
“这个是我买给亚明的。”她把玩具枪塞给贾士兵。
贾士兵吓一跳, 烫手一般:“这怎么行,你又没赚钱,怎么能让你买东西。哪儿买的, 快去退掉。”
“退不掉的。你拿着吧。”
林思危倒是说的实话。这年头的国营商店, 哪像后世那样把顾客当上帝,就是玻璃门上的“宾至如归”,也是装装样子的, 能不给顾客脸色看就谢天谢地了,还想退货……梦还没醒呢。
“那多少钱, 我给你钱。”贾士兵往口袋掏钱。
林思危笑道:“姨夫你别跟我客气,我虽然还没工作,技校每月也有补贴的。再说我们下个月就要进厂实习,实习就有工资了。”
“真的?”贾士兵半信半疑。
虽然林思危信里也说现在不缺钱,但苏红霞实在不大相信。苏红霞的想法是,就林正清当年抛下母女俩的那份狠心,实在不像个幡然悔悟的样子。
林思危为啥突然没去高中,也没找工作,突然去了一个要住宿的技校,苏红霞就觉得有问题。
这不是存心把孩子支开么。
所以林思危说自己手头不紧,贾士兵也不敢全信。
林思危道:“我就跟姨夫你说实话吧,我不光有学校的补贴,我还给同学补课挣钱,我奶奶每个月还给我生活费。”
“补……补课还能挣钱?”贾士兵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