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89)
还有这事?林思危来兴趣了。
第068章 发难
谭向梅和丁光耀一家关系好, 林思危是略有耳闻。就冲丁韶武能跑谭向梅那儿咬耳朵,就知道两家必定多年交情,她很有可能知道不少内情。
林思危好奇地问:“这人到底是谁啊?”
“他叫孟朝阳, D省轻工厅的……”
“那还是个省里的干部啊。”林思危假装没见过世面。
谭向梅撇嘴, 一脸的瞧不上:“倒也不是省里来的都叫干部。算是个工程师吧,大家都叫他孟工, 而且隔壁省的,也管不上咱们。”
林思危却知道厉害:“虽说平常管不上咱们,但这回他是评审组的, 倒也有点不能怠慢。”
这话说中谭向梅的心坎。
“可不是,要不是考虑这层,丁厂长才不会有啥顾虑。长得那个样子……也不知道当年哪来的胆……”谭向梅嘀咕。
孟朝阳的确其貌不扬。但林思危不喜欢孟朝阳, 却不是以貌取人。
从评审团下车, 林思危就将所有人都扫遍, 阅人无数的林总仅凭丁光耀和他们握手的顺序, 就已经将每个人在评审团里的地位了解得清清楚楚。
这位孟朝阳是排第十二个, 实在不算什么重要人后。
后来雷振声在会议室介绍评审团成员时, 林思危正好去其他办公室拿东西, 错过了这一段,但从众人的座次上,她再一次巩固了对这些人的认识。谁有话语权, 谁只是普通团员, 她心里明镜似的。
只可惜这年头还不流行席卡,这才不知道这位仁兄姓甚名谁,谭向梅这一说, 她可就立刻对上号了。毕竟她已经把名单背得滚瓜烂熟。
就这么一位排名倒数的成员,在考察刚刚开始的第一天上午, 就急吼吼地发言,而且张嘴就是要人好看,这样的人多半就是有旧怨。
只是没想到这个“旧怨”竟然还是一串瓜啊。
林思危道:“反正这人我也不喜欢,当面呛我,就是呛咱们厂子。丁厂长有顾虑,我可没有。”
谭向梅嘿嘿笑:“我看今天你一通反击,那叫一个绵里藏针,丁厂长不知道多高兴呢。而且部里省里的领导都对你印象很好,刚刚郁厅长还说起你呢。”
林思危心中一动。
这位郁厅长对粮校很熟悉的样子,林思危可不觉得一家厅属行业学校能让人这么留心。
…
下午评审团又参观了其他车间,之后回到会议室,开始正式的评审会议。
此时绛红色的丝绒上已经整整齐齐放了好几排酒,晋陵白酒有两种,低度的和高度的,晋陵啤酒只有一种,最原始的绿色瓶子。
林思危做过功课,知道听装技术目前还没有十分发达,像晋陵酿酒总厂这样的地级市厂子,还没有引进听装生产线。
评审组的专家们每人一个文件夹板,上面有几张表格,写着每一项评审指标
大伙儿交头接耳一番,然后雷振声宣读评优硬性指标,两位副组长率先表示厂区硬性指标全部达标,大家鼓掌通过。
不过林思危注意到,孟朝阳的小短手挥在半空中,只懒洋洋地拍了几下,很是心不甘情不愿。
接下来要对三种产品进行评审,这个指标就更细致了。有评审观形,有评审闻香,有评审品味……林思危也暗中品过三种酒,当然更后世那些名酒是不好比,但放在现如今的市面上,也绝对当得起优质产品的称号。
尤其晋陵白酒的高度酒,一开瓶就是浓烈的酒香,非常诱人,口感也是绵长细腻,很有回甘,绝非市场上常见的劣质酒可比,能畅销苏省也是有底气的。
而且要林思危私心来说,晋陵白酒甚至很有些五酿液的气质,无论是酒香还是回味,都堪称五酿液平替。
果然评审们频频点头,对每一款酒都予以肯定。在旁边忐忑不安的丁光耀,看着评审们在表格上画下一个又一个勾,心里的石头也慢慢落底。
但是丁光耀的视线扫到孟朝阳,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孟朝阳的表格上,好几格都画着大大的叉。
要知道硬件指标是鼓掌通过,但商品指标可是需要看综合分的,尤其一些关键性的指标,评审甚至有一票否决权。不然孟朝阳拼了老命也要挤进评审团呢。
有权啊。能拿捏人啊。
丁光耀的脸都绿了。可是隔着远,又看不清哪几项打的叉,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家将表格交了上去。
雷振声笑吟吟拿过表格,随意地翻看着,道:“大家对三款酒的评价都很高啊,大部分都很优质,有些小细节还有待改进,这个也正常,百尺竿头……”
突然他停住,皱起了眉头,连“更进一步”也忘了说。
“这张是哪位同志的?”他挥了挥其中一张表格,上面好多叉叉。不用问,正是孟朝阳的。
孟朝阳倒也不回避,道:“雷司长,这是我打的分。”
雷振声认真又严肃,从眼镜片上望着孟朝阳:“孟工啊,你是食品行业专家,说说你的理由呢?”
他说这话不是刁难,是认真的讨教。
谁都不敢说自己就一定是某行业唯一的权威,既然孟朝阳对晋陵白酒评价如此之低,或许也有他自己的道理。
孟朝阳道:“香味虽浓,但冲头。万事最怕过头,若不能做到刚刚好,也就不能算是优质。而且你们看,这酒……是不是不够清爽啊,白度也不够啊,是不是加工过程偷工减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