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毒妃(1739)+番外
唐诗意的一举一动,都很有大家闺秀的感觉,礼数周到,而且不会让人有疏离感。
他们又给许侧妃敬了茶,许侧妃在府里的日子也不错,没有了烦恼。
看到莫佳容可以自由的生活,而且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又跟莫君夜和尹素婳走那么近,自然不需要担心。
轮到莫君夜和尹素婳的时候,他们自然是不敢喝茶,只行个礼就行了。
“哥哥,嫂子,以后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到位,或者是有什么考虑不周的地方,还请两位一定要及时提醒我。”
唐诗意的谦逊,完全不会让人觉得假。
因为她的态度,是实实在在的俯首,而且眼神清澈。
尹素婳说道:“大家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吧……”
她说完之后,宁王和魏妃都在笑。
皇上那边特地说过了,不用去宫里折腾了,以后好好过日子就是。
这门婚事,各方面都很满意。
大臣们都有了各自的心思,自从刘家倒台,他们都在想着,大概在这两对新人的婚事之后,朝廷就应该着手去收拾一下之前那些残留的大臣了。
这些年,谁贪了多少,他们自己心里都有数。
可是莫君夜并没有提这个事,鉴察院那个地方,都是一帮硬骨头,谁也没有办法打听消息出来。
所以大家只能忐忑,又不好做什么。
还没等鉴察院那边说什么,尹素婳已经提出了另外一件事,就是开设一些技术学院。
其中,以医学院为主。
这样很多技艺高超,各行业的能人,都有了更多的从业机会,在学院里当老师。
而百姓们的孩子,如果不是读书那块料,也可以通过学技术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个想法在朝堂上被提出之后,皇上当时就想拍掌叫好了。
尹素婳这么多次,每次提出来的建议,都很中肯,而且能够切实的改变百姓们的生活。
百姓们生活好了,整个大雍才会更加富强。
“这个想法很好,可是我们大雍未必有那么多需求啊……”有些大臣对此有些担心。
“我们大雍并不是没有这个需求,而是这些机会,都垄断在那些有手艺又不肯收徒的人手里,坐地起价,扰乱市场,但是我们培养人才,并不是为了让别人没有饭吃,而是规范市场,让更多的人能够自力更生,而且我娘子已经跟托娅公主谈过了,到时候我们这里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去他们那里帮忙建设,工钱会更加丰厚。”
大臣们都蒙了,尹素婳把技术改变命运,和出国劳务都用上了,这些古人的脑子,自然是不够用。
这里面,医学院和厨师学院,是最被大家看好的。
毕竟民以食为天,另外人吃五谷杂粮,总会生病。
百姓们的生活慢慢好起来了,自然就会想吃点好的另外生病了就没有必要拖着了。
尹素婳建议开设的技术门类,当然不仅限于此,还有刺绣和木匠等等,都是一些实用,而且能够用来在这个时代创造财富的。
这些事情很快又传到了百姓们耳朵里,他们更是交口称赞。
这种模式,将会让百姓们的孩子,多了很多选择,就不用死读书,也不用想办法托爷爷告奶奶的找个生计了。
现在尹素婳提出的医保政策,已经在帝都全面展开了,百姓们都非常认可,只要今年不出现问题,明年开始就可以在整个大雍的重点城镇开始推行了。
这些地方都没有问题,那就可以全国推广。
百姓们都觉得楚王妃简直就是上天派来改变他们的生活的,简直就是个神人。
一方面让百姓们都能赚到钱,能看得起病,还能把坏人铲除,这样的世子妃,谁能不爱?
不管多少人提前,皇上有意让楚王接皇位,百姓们都是一口一个同意,不但因为楚王本来就是正统,还因为楚王妃就可以当皇后了。
不过这些还不是尹素婳想要实行的全部,如果真的要建立这些学院,选址的问题倒是简单,毕竟有那么多现成的地方,或者另外盖一些也可以。
但是师资力量必须要保证,这些教授知识的人,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而朝廷对他们也应该有稳定的生活保障。
第1541章 这些新鲜的东西
这些建议的细则,都提交给好朝廷了,皇上也在朝廷上,让大臣们传阅了一下。
这么详尽的计划,还有充实的理论基础,让大臣们不得不服。
现在很多身怀手艺的人,都在想办法争取当老师甚至只是助教的机会,因为这个将会代表稳定的收入。
将来他们走在街上,也会有人称呼他们为老师,而不是那个干什么的师傅……
这个计划,九尘大师也看了,当时就摸着自己的胡子,拍腿大声称赞。
“不错,真是不错,不但可以让大家学会自力更生,还能给更多人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都有了一技之长,不过这么多人学了技术,就要有足够的就业空间,不然他们学了技术出来之后,等于浪费了时间……”
这一点,尹素婳已经想好了。
这两年大雍的发展,大家也是看在眼里的。
现在大雍就可以多做一些基础建设,然后再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改造。
现在公园太少了,提供人们娱乐的地方也不多。
而且她之前提出的在边关植树造林,其实不光是将士们,也可以派遣一些工人过去,都是有报酬的。
不光是边关,就是大雍境内,也应该提高绿化,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好,另外还可以修建一些水车,还有堤坝,加固之前的防水工程,这些都是需要人去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