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旧事(234)
林之珩亲自送医生团队离开,等医生一走,林之珩跟江逢关在一个房间里讨论了快两个小时才出来。
剧组其他人多多少少都听到了一点风声,陈夏的反应最大,她挽住汤倩的手,忍不住嘀咕:“小汤姐,不是吧……怎么这么巧,我们拍拐卖题材的电影,结果真碰到了拐卖事件。”
“我第一天来的时候就觉得那姐姐不对劲,现在看,真有可能是被拐卖啊。这要是传出去,电影未播先火啊。不过真要是拐卖,咱们也算做了一件好事。”
村里人得知这事后突然集中起来,嚷嚷着要赶走剧组所有人,说他们破坏别人夫妻关系,影响村里形象。
汤倩见事儿闹大了,一时间有点踌躇。
江逢和林之珩这两天经常待一起商量什么,汤倩并不知情,有点担心再这么闹下去,别说解决女人的问题,恐怕这戏也拍不下去了。
村民平日看着特别和谐,一旦到了
利益纠纷的时候个个都凶神恶煞的。
拍戏进度受阻,大家都不敢回去睡觉,全都集中在片场,同吃同住,避免落单。
是在事态发展到白热化的第三天,一个刚满十四岁的小女孩突然站出来,勇敢地朝全剧组的人表露心声:“这个婶婶是被叔叔花三千块买回来的,她不是本地人。听我奶奶说这个婶婶当时还是个大学生呢。”
“婶婶刚来的时候也想跑,不过被叔叔打怕了,慢慢就不跑了。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婶婶突然疯了。”
“她经常拿着镜子在田野里逛,我小时候跟她玩,奶奶都骂我,让我离远点,说婶婶是个疯子。”
“……”
女孩的话被完整地录下来。
江逢将这段视频和女人的照片发布在了网上寻亲,在林之珩的推波助澜下,这件事很快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不到一天就有一对夫妇拔山涉海地过来认人,确认女人就是自己的女儿后,满头白发的夫妇抱着女儿一起痛哭流泪,嘴上不停地骂拐卖犯害了他们全家人。
不少家媒体接连过来报道这事儿,还安排了采访。
由于女人精神有问题,无法指认男人。甚至有村民在一旁作证,说男人也是做好事才收留了女人。
女人的父母气得半死,却又知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只能表示不追究。
女人父母不追究,林之珩和江逢却不想这事儿就这么过了。
他们轮番跟闹事的村民和女方父母谈论了一番,又给村民了一点好处,最终说服村民做证,女方父母起诉男人,男人最终被判刑十五年。
这事一出,电影《失踪》的讨论热度突然飙升,真是陈夏说的未播先火。
汤倩也连上了好几次热搜,热度比之前更深,网友纷纷表示期待这部剧。
拐卖新闻后,电影还得继续拍。
林之珩离开时,汤倩依旧不舍。分别之际,她看着林之珩,突然说:“林之珩,我们再试试,好吗?”
林之珩愣了下,下一秒,他勾唇回答:“好啊。”
汤倩紧张地搓着手指,忐忑地问他:“那我们这次算什么关系呢?”
林之珩目光直勾勾地盯住汤倩,直白又坚定地回复:“男女朋友关系。”
第92章
有了林之珩这句话, 汤倩仿佛吃了颗定心丸,突然安定下来,不再像之前那样患得患失。
林之珩回上海工作, 汤倩依旧留在乌里村拍戏, 两人大多时间都是短信联系,偶尔抽空打一两个电话。
林之珩最近很忙, 集团有新的动作,又接了几个国家级的重点项目,很多东西都得他亲自盯着。
因着「女人被拐十五年后被《失踪》剧组发现」的新闻上了热搜后, 最近拍戏总是受到不少人的干扰, 老是有人借着采访的名义过来骚扰。
江逢那两天脸色特别臭, 谁见了谁愁,大家都不敢惹他生气。
有回,一家知名媒体的记者不管死活地翻过剧组搭的围栏网跑进片场,举着话筒对准正在导戏的江逢大胆开麦:“请问江导是怎么发现那位女士是被拐卖的?这也是你们电影宣传设计的一环吗?”
记者的问题太过犀利,惹得在场的人都安静下来, 默契地看向被提问的江逢。
汤倩那时正在跟江逢讲戏, 她就站在江逢对面,清楚地看见他刚还温和平静的神情突然变得阴鸷、冷漠。
他放下剧本,抬眼冷冷地看向记者, 在对方的咄咄逼人下, 言语辛辣、讽刺地反问:“你的戏可以像你的钱一样少吗?”
记者懵了一下, 下意识问:“什么?”
江逢扯了扯嘴角, 面无表情回复:“你看起来像个傻子,趁早改行吧, 别误导观众。”
“还有,我江逢的电影不需要这些噱头。我的名字就是最好的宣传。”
记者被江逢骂得面红耳赤, 却又不敢再说什么,只能铩羽而归。
不过这次的事件倒是让汤倩更加认同网上对江逢的评价——毒舌、刻薄、没有同理心。
晚上收工后,汤倩将这件事讲给林之珩听,对方沉默了两秒,毫不吝啬地吐槽:“他就这德行,从小就不是个好东西。”
汤倩:“……”
看来他俩真是好朋友,骂人的话术一模一样啊。
林之珩还在加班,他扭头看了眼对面那栋写字楼已经黑了大半的灯,忍不住问:“为什么我俩聊天要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