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犹存:一树桃花春带雨(162)

作者: 老历 阅读记录

还有个亲说文雪太作。这俺是罪魁祸首。第一部 和第二部的更新相隔一年,所以第一部在处理上的确有失策的地方,所以把她写得太过任性了。但第二部俺刻意对文雪同志冷处理来着,而关于她知道丈夫过去的事,也是经别人之口说的。可说的那人添油加醋了多少,是不得而知的,以至于她对丈夫的印象严重歪曲了,俺曾经说过,她素个理想主义的淫~

好啦,劈里啪啦写这么多,俺知道有点像诡辩。所以俺就不说了,看到有人这么写,俺还是很……很感动的,毕竟看了文哪,是发自肺腑地呀~泪,谢谢你们~

第114章 嘱托

北京盛夏下午四点的阳光虽然没有正午时的势头,但仍然很耀眼。忆美站在院子里,拿手挡住了太阳的光芒,黑影投在脸上,心绪渺茫。

远处传来的是一声声人情绪失控时才有的怒吼声,她不知道这两个人到底是来探病的,还是来给病人施加压力的。

是,文雪仍在生病,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上。

如果是在医院,面对这样大呼小叫的家属,她满可以叫人把他们轰出去。

可是现在不行。

他们是文雪的至亲。

而她又知道文雪是多么盼望他们的到来。

太阳被云层遮住,刚才还刺眼的阳光瞬间暗淡下来。

忆美四下一望,竟然发现刘疏宝端着送给客人茶水,正鬼鬼祟祟缩头缩脑地侧立于门口,站了多时也不进去。

显然,他是在偷听。

文雪曾经跟她讲过一件堪称隐私中的隐私。

她说她第一次和溥铦在紫禁城的寝宫里“在一起”的时候,她竟然听到有人在笑。

忆美当时听了以后的反应很不厚道,她偷笑来着,笑得文雪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红一阵白一

阵的。她已经很后悔把这事儿说出来了。

“不要笑了嘛。”

忆美打趣道:“是哦——那时候你还听得到别人在笑。”

“真的!”

忆美看她急了,更不正经了。她凑到文雪耳边叽咕道:“你那时候不是意乱神迷了么?”

“去你的,”文雪又羞又臊地推她一把:“你不信就算了,当我没说。”

“没说不信,我信。”

然而今天看到刘疏宝趴门缝时鬼头鬼脑的样子,她真觉得那些话是不信不行的。

杨忆美轻手蹑脚地走到姓刘的身后,当肩一拍,把那姓刘的太监吓得腿都软了,手也跟着

一抖,震得托盘里瓷器茶碗“哐”的一声响,里面的茶水都洒出来不少。幸亏他眼疾手快,这才

没让茶碗滚下去,摔在地上。

刘疏宝喘着大气转过脸看忆美,那样子就好像在白天里看到鬼一样。

“杨大夫,”刘疏宝颤着嗓子说:“你吓死我了你。您要叫我好歹出点儿动静啊……”

忆美审视着他,小声问:“站在这里干什么?干嘛不进去?”

“里面吵得厉害,奴才哪敢啊……”刘疏宝指了指们说。

忆美垂下眼睑,停了一下,不知道该说什么。而姓刘的还以为她是在谛听里面的动静。正

巧傅大爷的大嗓门又从里面飙出来,小刘略带得意地看了忆美一眼,那意思好像在说:“你看,

我没说错吧。”

看杨大夫一副木然的表情,他也觉得没趣,于是颤颤巍巍扶着茶杯,小心翼翼地去换茶了。走到半道上,竟然意外发现杨大夫也把耳朵贴在门上,不禁洋洋自得地叹口气,自言自语道:“……看来谁都免不了俗啊。”

不过同样是偷听,这两个人的性质不一样。刘疏宝那是多管闲事,而忆美是隐隐约约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她很想知道她们这家人在背后是怎么议论她的。

“你要人陪,行,那让你嫂子来陪你。反正是一家人,照映起来也方便。”这是那位大哥的声音。

“我觉得杨姐挺好的,她是一声,很多该注意的事,嫂子未必懂。”文雪的声音听起来很沙哑:“何况,小姑子和嫂子从来都隔着一层,她也未必肯来。”

“那你送得让那个杨大夫避避嫌吧?”还是她大哥:“就算我们知道那些话都是空穴来风,但这没有用啊,得让外面知道吧。”

“你哥话说得在理,你要是不同意你嫂子来,那额娘留下来陪你也行啊。”

“妈……”

文雪喊了一声,就没再说什么了。

接着就是一阵沉默。

过了一会儿,那个大哥又讲话了:“你说你让一个外人老掺和你的家事干什么?这不就是惹闲话么?而且,你想想,她在颐和园里常进常出的,现在她没那心意,保不齐以后两个人日久

生情啊!”

“难道她走了就万事大吉么?难道你能阻止他们藕断丝连?他又不是不知道她在哪儿——你

干吗非要说他们一定得有事儿呢?”

“你这是一辈子的事,不是看眼下。”

“我现在就觉得够了,被伤得够了……”

这句话文雪说得声音不大,却再次让房间陷入沉默。

“有些事,你还是得学会忘记。你们,毕竟还有一辈子嘛……”

还是他哥说话。

“好了好了,”文雪深吸一口气:“你们走吧,我想休息了。”

“妈,走吧。”她哥也说话了,声音跟刚才的相比,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从慷慨激昂到异常

沉郁。

接着就是两个人衣服的窸窸窣窣声。忆美听到来听听正在对女儿婆婆妈妈的叮嘱什么,以

为他们还会在里面多耽搁些时候。没想到“刷”的一声,门被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