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美地(163)
赵导说的前三条有一定道理,但这也是行业内潜移默化的规则。既然赵导指出了问题,刘导以后会在拍摄中注意。
关于第四条,刘导早期确实看过赵导的大纲,但《黑月亮》的剧情跟《杀夫》并不一样,经得起对比和探究,不存在抄袭或挪用。
双方目前已经就此达成和解,希望大家也不要作无端的猜测,谣言止于智者,支持电影就好。
几分钟后,赵峥嵘点赞转发了该条微博,说“已经跟片方达成和解,希望刘导信守承诺,起好行业带头作用,以后在拍摄中多关注演员——尤其是女演员的身心健康”。
这一来二去的,把网友们都看傻了:
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
敢情这几个人是串通好了来炒作电影吗??
许颂苔也看不懂了,干脆给赵导发了条信息,问是怎么回事。
赵导很快打了个语音过来,先是感谢许颂苔裴东鹤的支持,然后才说刘导找人联系了她,说愿意赔偿一笔稿费,并在电影上线影视平台时加上”鸣谢 赵峥嵘”的字幕。
她也是从现实层面考量,觉得该见好就收,才同意就此了结。
许颂苔沉默几秒,说:“明白了,可以理解。”
赵峥嵘在那头笑了笑,问:“你是不是觉得我不该同意啊。”
许颂苔说:“不是。我只是以为按你的性格,会跟他们刚到底。”
“我也没那么伟大啦。”赵峥嵘像是在开玩笑,语气又透着无奈,“干这行不能太理想主义,不然迟早被吃得骨头渣都不剩。”
“别这么说。您已经在最大程度上争取理想主义了。”
许颂苔忍不住反过来安慰她。
“至少让大家看到了行业内的不公,让刘导这种大人物率先作出了保证。”
“大人物的话都不能作数的。”赵峥嵘轻叹一声,“大家看到之后也会很快忘记。”
这些话太过赤裸和现实,许颂苔也明白确实如此,所以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好在赵峥嵘的低落只持续了几秒,就立刻打起精神,中气十足地说:
“没关系,我只要按自己的方式继续努力就好。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和看到,然后跟我站在一起。”
许颂苔仿佛也受到鼓舞似的:“学姐放心,一定会的。”
围绕《黑月亮》的争议就这样猛然出现,又迅速消失。
虽说影片口碑受了点影响,但对它产生好奇的人也多了。
更多人走进影院观看,票房因此反倒涨了一波。
但后续计划在两个城市举办的路演临时取消了。因为片方不希望在这种时候冒险,也怕现场有观众作出难以预测的举动。
整件事来得快去得快,刘导和赵导作为事件双方很快隐身幕后,倒是许颂苔这个站队的,事后遭到围观群众的猛烈抨击。
很多人嘲笑他是跳梁小丑,想彰显自己的正义感,不料两边私下把事情解决了,留他在中间尴尬可笑。
还有人顺便拉踩裴东鹤,说这件事没捶死刘导抄袭,也没捶死赵导蹭热度,只锤死了一件事,就是裴东鹤跟许颂苔关系好——
至于是哪种好法,就不得而知了。
整个事件中,各方有得有失,刘长在、男女主演、许颂苔、裴东鹤的粉丝们也都悬着一颗心。
多方势力中,唯有东山女孩普天同庆,扬眉吐气,来了场轰轰烈烈的团建。
截图的、写/画同人的纷纷出动,表面嫌弃裴东鹤“恋爱脑”,实则夸他“把唯老婆是从刻进骨子里”。
裴东鹤在拍杂志的休息时间刷到这些调侃,不怒反笑,还得意地发给许颂苔看。
许颂苔看完却发来一句对不起,说:“我最近联系不上刘导,说不定已经被拉黑了。你帮我转发,可能也会被记仇。”
“这有什么。”裴东鹤说,“我又不混电影圈。而且你忘了我什么身份吗?爹妈都是资本,自给自足,不怕封杀。”
许颂苔知道他跟家里关系不好,这么说只是想减轻自己的负担,默默感动片刻,才继续发信息问:
“赵导的事我其实还有个疑问。”
裴东鹤问:“什么?”
“你说,她既然能写出那样的剧本,为什么不自己来拍呢?”
裴东鹤想了会儿才回:“不知道。她跟你聊过?”
“没有。”许颂苔回,“但结合她,还有刘导之前说过的话,我突然有了个大胆的猜测。”
“嗯?”
“她有可能动过自己改剧本拍摄的念头,但被刘导以某种原因劝止了。”
许颂苔没来由地把赵峥嵘那句“干这行不能太理想主义”跟刘导说她“偏好的题材都不大符合主流价值观”放在一起,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也许是在那之后,她才写了相对商业化的《镜子》,改用男性为主角。”
“你的意思是——”裴东鹤无不吃惊,“刘导早就看出这个题材会火,故意阻止赵导,自己搞了个同类型来拍,并且因此跟有关部门磨了几年?”
“呃。好像是不太现实……”许颂苔立刻补充,“我都是瞎猜的,你别当真。赵导什么也没说。”
“好吧。”
裴东鹤本来也对这事兴趣不大,换了个更关心话题。
“那你之后打算怎么办?最近还有戏拍吗?”
许颂苔捏着手机苦笑,但回复的内容还是蛮积极的:
“还行。之前签了个小短剧,过两天就进组。”
“那就好。”
裴东鹤听到导演叫他了,快速打了句“我要回去工作了”,就把手机递给小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