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如梦同人)宁安如梦我把CP磕乱了(33)
或是他不了解京城贵妇为子女定亲的情况,他以为姜家姐妹年纪尚小,会需要相看好几年才会考虑。
更没想到姜家夫妇一眼就将张遮视为东床快婿,全然不顾女儿的年幼。
他看穿了姜家夫妇的心思,若方才姜雪蕙点头,怕这事就要当他面定下了。恐怕他们邀请见证人还会想起他。
可换成姜雪宁,他们会顾忌她长于乡野,怕是要重新教导再论其他。
这么一来,日后等两姐妹长大,很多事情发展就难以预计。
谢危盘算完,才发觉背后出了一身冷汗。碍于同辈身份,他不能开口。怕招来姜家夫妇的忌惮,甚至是厌恶。
幸好姜雪蕙刚才避开了。他的猜测是真的,她又一次退让给了姜雪宁。
谢危不懂姜雪蕙为何退让,既然她拒绝了。那他就会设法随了姜家人的心意,让张遮变成她的妹夫。
他听姜家夫妇再聊一会,确定他们已经转向了姜雪宁和张遮。便见缝插针,上前同他们攀谈。
谢危见识广博,什么话题都能接上。寥寥数句就博得姜家夫妇的好感。
姜父还邀请他得空来姜府下棋,谢危欣然同意。
他同张家父子约好多多往来,再留个下回再会的钩子,然后告辞离开。
他现在形容狼狈,哪怕昨日在张家沐浴过,今早换回新的衣裳,他仍是觉得不够得体。
若非害怕姜家夫妇会给女儿定亲,身负重任的他早在门口就会告辞离开。
如今正值帝位更替之时,当今圣上病的糊涂,禁足有望登帝位的三皇子沈琅。
圣上要送沈琅去封地,又杀了一批劝谏的老臣。
等谢危回去府中,开始搅动朝堂风云。他先密见沈琅门下之臣,稳住京城势力。
再请名医医治圣上,使其病情缓解。临终圣上立下遗诏,传位于沈琅。
新帝上朝,立即封谢危为太子少师。由于新帝尚无子女,朝堂的老臣因宫变被清理一波,谢危的地位又等同太师。
朝中后起之秀纷纷冒头。年轻而位高权重的谢少师,自然会被大批想出头的新人官员追随。
然而谢危不喜结党营私,温言婉拒了他们。由于他言辞得当,又深得帝心。
被拒绝的官员非但毫无怨言,还纷纷说起谢危好话。
自诩清流和出身世家,靠科考上来的官员,在朝中也是事事以谢危为先。无形中又演变成一股新的势力。
下次再来姜府,谢危以新帝宠臣,天子少师的身份来访,着实吓到了姜家。
这天,姜家仍沉浸在发现一枚潜力女婿股的喜悦中。
两姐妹梳洗好,已近晌午。
姜雪宁不喜欢丫鬟扎的双头女童发髻。就跑到姜雪蕙屋里,要与她同吃午饭。吃完饭,还要姐妹一块午睡。
姜雪宁睡醒后,才说想让姐姐给她梳之前的发式。
本来该由孟氏来带姜雪宁熟悉家里,顺带增进母女感情。现在她的心都用在张遮身上,顾不得女儿。
姜家夫妇心里属意张遮,便想留张家父子住一晚,多观察一二。征得他们的同意。就派人去接蒋氏过来。
孟氏要安排好张家人休息的房间,吩咐厨房精心备好午饭,晚饭,明早的早饭。
等姜伯游同张家父子用完午饭,安排他们去休息。两夫妻在房间嘀咕了好久,才同去午休片刻。
他们要备足精神,下午好迎接蒋氏,到时还要观察他们一家情况。
第7章 润物细无声
孟氏派杨嬷嬷同她们说了今日的安排。还特意请姜雪宁见谅,孟氏要接待客人而抽不开身来关照她。
姜雪宁却巴不得如此。孟氏的得力让她对生母的好感是蹭蹭上涨。
她心知这门亲事成不成,全赖孟氏的安排。因而她回话亦是得体,赢得杨嬷嬷的好感。
姜雪蕙给她梳头打扮时,姜雪宁还趁机问起孟氏喜好,让姐姐教她如何讨孟氏欢心。
姜雪蕙很高兴,同她说了几点。尤其提醒她在孟氏生气的时候,保持沉默。
等她气消了,若是觉得自已委屈,可曲线救国,找爹爹帮忙说情。不要直言顶撞就好。
在自已房间梳妆,发饰首饰自然多了不少。
姜雪蕙让便宜妹妹坐在镜子前,让丫鬟拿来孟氏给姜雪宁准备的头饰和孝服。
她挑白玉发钗银色梳篦给姜雪宁戴上。让她带着孝亦不失美感。
在姜雪蕙的巧手下,姜雪宁穿着布料精致的孝服,发髻俏丽,发饰不多,但恰到好处。
镜子中的少女素雅中带着官家小姐的贵气,姜雪宁都快认不出自已了。
姜雪蕙趁机同她演示了用餐的礼仪,同长辈见面,行走坐卧的礼仪。
尽管她们不会同张遮坐一桌吃饭,这些还是得注意。至少在张家父子在时,力求将细节处做好。
姜雪宁有张遮这根胡萝卜吊着,真是用心听讲,还一学就会,一点就通。全然没有第一世的愚笨逆反。
学完几遍还同姐姐约好,要每日过来温习一回。还会主动让姐姐安排书给她学习。
孟氏安排好所有事务,就抽空到姜雪蕙的房间,看到姐妹感情融洽,姜雪宁认真听教,心里十分满意。
姜雪宁打扮后就急着去找张遮玩。还是姜雪蕙拉住她,先带她去了姜家的藏书阁。
这下可把姜雪宁震住了。她以为张家就够多书了。没想到姜家的藏书阁居然有两层楼。
姜雪蕙同她解释道:“姜家本就是诗书传家。因为在京城居大不易,父亲官位不高,不能太招摇。
父亲就只置下四进的宅院。而费心最多的就是这藏书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