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带雨(70)
“……”
但说到底,把对方每个字都认真看完的沈墨卿,觉得自己也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点荒谬了。
而且令沈墨卿自己难以置信的是,她不仅看完了黎黎关于她和司徒厌之间的恋爱分析,她还缓缓打开了那份在她看起来毫无意义且极其浪费时间的mbti测试。
很多题目。
但是她并没有去以自己的行为模式去答题。
她想象着自己是司徒厌,然后去测了这份题目。
最后人格测试的答案是——【estp】
一种诡异的想法突然像深海鱼吐出的泡泡那样,无可遏制的冒出了思维的海面——
所以。
这份人格分析里会藏着司徒厌非要和她分手的理由吗。
所以。
她明明让自己忙得连吃口饭的时间也没有,就好像这样,她就可以逃避什么,也无所谓伤心与否了。
可是——
为什么?
不管她在忙什么,做什么,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声音在问:为什么?
为什么司徒厌突然的,要对她说那样的话?为什么她不可以冷静的听她继续往下讲?为什么她那样关注她却要说不喜欢她?为什么要哭?为什么要用那样破碎的眼神看她?
为什么沈墨卿的存在,对她来说,不是爱,反而是……伤害?
沈墨卿回过神来,才发现她在聊天框里问了黎黎很多话。
……
“因为她肯定是有过什么童年创伤……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是儿童自我状态……还有父母自我状态……”
黎黎特别高兴地开始滔滔不绝,她的话也许有很多信息,但没有太多逻辑。
沈墨卿打开电脑,很快整理了一份表格。
等她反应过来她在干什么的时候,立刻对这份表格里的mbti、还有心理学名词,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mac屏幕上,excel表纵横交错的竖线,以及密密麻麻的文字,已经把有关司徒厌这个人,从想法,到行为的细枝末节,分门别类,被井井有条地归于各种复杂的心理学名词之后。
就好像她可以透过这个表格,彻底理解一个人。
理解这个人的行为模式,理解这个人要这样做的理由,理解这颗跳动的心。
接着在理解的基础上,为她种种难以回答的“为什么”,找到一个合情合理且合宜答案。
然后呢?
这些答案会让这次分手,重新变得体面吗。
或者让未来也许会发生的重逢,变得非常从容?
亦或者它算一份并不宝贵但确实有用的,关于亲密关系的一些经验,能让下次亲密关系变得简单?
沈墨卿不知道。她只是打开了电脑,然后听了黎黎说了一些话,然后这些东西——就摆在眼前了。
可是这些问题,这些答案的意义,到底又在哪呢?
黎黎在帮她,她知道。
可是她不关心工作,也不关心公司,反而在这里帮沈墨卿逐字逐句的分析——分析司徒厌为什么不爱她。
她打断了还在滔滔不绝输入的黎黎。
【ink:……算了。】
【ink:我不关心。】
明明司徒厌从来不会想这些。
司徒厌关心沈墨卿生活的所有细枝末节、关心沈墨卿养的小狗,关心沈tຊ墨卿的工作习惯,关注沈墨卿的阅读与运动,关心沈墨卿的爱好与计划,但唯独不关心沈墨卿对她的一腔心意。
她才不管别人是不是为她难过、心碎,她这样想了,就这样做了。
无关mbti,回避焦虑,童年创伤,儿童、成人自我状态……
事实就是——这样简单而已。
那沈墨卿在这里,列个表,绞尽脑汁地思考,思考司徒厌为什么不爱她。
这件事本身……不是非常可笑吗。
……
沈墨卿用力合上了电脑,指骨泛白,她缓缓地,颤抖地呼吸。
她瞳孔放空,视线散在落地窗外昏昧的夜色里。
——你试图评判,分析,做很多抽象的表格,理解复杂的心理学代称,你寻找着她心里那些不可言说的沟壑,调整着内心层叠而复杂的预期,你设想她如同一只兔子,又如一头桀骜的小狮,你对她有着各种层层叠叠的幻想和期许——你想她无论怎样变化,自己都会一如初见那般爱她。
可是如何用数字、mbti、回避型,焦虑型,安全型,笼统的概括一个人,一颗变幻莫测的心?
如何用“爱”或“不爱”来衡量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受?
在情绪迸发的时候,如何继续像个机器人那样保持冷静?
如何在深夜一人的时候,不被孤独反复击溃?
沈墨卿不知道。
因为她不曾像爱着司徒厌这样爱过谁。
她对爱情。
一无所知。
第36章 穷鬼
司徒厌其实晚上有点失眠了。
她没睡着,看着了手腕上的手链,她坐起来,忽然想起来,沈墨卿的生日快到了。
她曾经想过把这个很贵的手链卖掉,给沈墨卿买一个很贵的生日礼物来着。
但现在好像没有这个必要了。
她还是没忍住,用小号去看沈墨卿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