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读心后,我成了夫家的团宠(146)
赵尚书玩忽职守,导致国库账簿有一处对不起来,这笔银钱不翼而飞。
虽然数量不大,但对本就空虚的国库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要不是现在有玻璃给皇帝底气,不见这么一笔银子,够皇上肉疼的了。
不管怎么样,赵尚书难辞其咎,原本早该赵尚书的赏赐就此取消,罚俸三年。
罚俸三年对赵尚书不算什么。
但因着赵尚书之前立功,特意向皇上禀明,他的小女儿对太子倾心已久,想要入东宫侍奉太子。
哪怕这对君臣没有明说,却也是暗暗做了交易。
只要赵尚书做官做得好,为雍朝立下大功,
那么他这个小女儿到了年岁之后,最低也是个良娣。
假如赵尚书够争气,他女儿还有机会当太子妃。
为这,赵尚书干劲十足。
换作以往的赵尚书,在他听到皇帝这么大方又败家地给诸寻桃三成的利润,
他早开始跟皇上争议,哪怕拖,也要拖死诸寻桃,绝不让诸寻桃占那么大的便宜。
三成利润啊!
换作是他,他都不敢想,诸寻桃一个后宅女子何德何能?!
诸寻桃身为雍朝子民,本就该为雍朝出力,效忠朝廷。
分诸寻桃一成利,已是给诸寻桃天大的面子了。
至于剩下的两成,该分给其他在玻璃一事上的功臣。
赵尚书绝对有信心以自己的功劳,说服皇上。
那么被留下的两成利要怎么分,还不是赵尚书说了算?
也就是被太子妃的位置钓着,赵尚书只想用玻璃快点为朝廷赚回大量的钱财,充盈国库。
到时候,自己的这桩大功就用来给小女儿换个锦绣前程。
赵尚书也是个有野望的人,想当第二个永靖侯府,他赵家培养出个皇后来。
赵尚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被卫首辅威逼利诱一番后,
他没忍住,吐出了诸寻桃的存在。
为此,他被人揪了小辫子,小女儿快到手的太子妃飞走了,玻璃的好处,他也错过,简直就是人财两空,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
偏偏这事是赵尚书做得不对,他无处可伸冤。
赵尚书若为自己多说几句,惹皇上不高兴,皇上反过来还得追究他一个违抗皇命的罪名。
真的是……
早知道,宁可受卫首辅的威胁,都不该供出诸寻桃的。
这下子好了,他同时把永靖侯府和太子都给得罪了,偏一点好处都没讨到。
赵尚书倒霉,卫首辅也好不到哪里去。
皇上之所以不想让诸寻桃的存在透明化,为的就是避免有些人有不臣之心,闹腾个不停。
他还没死,就有人不把他的皇命放在眼里,简直就是胆大包天。
卫首辅是世家权臣的重臣,老一派的人,人脉错综复杂,是只难对付的老狐狸。
皇上对卫首辅忌惮颇深,想要削了这些世家的权。
卫首辅站在皇上的对立面,想权力更加集中于他们这些世家权贵的手里。
正是如此,卫首辅才会打玻璃的主意。
有了权,就一定会有钱。
反之,有了钱,才能更好的掌权。
钱这种好东西,谁不喜欢?
为着玻璃,卫首辅和皇上产生了一次小小的碰撞。
好在永靖侯府是保皇堂,愿意替皇上冲锋陷阵,参卫首辅家人无视朝廷律法,侵占良田,害死无辜百姓。
人证、物证,永靖侯的手里可是一样不少,全都交到皇上的面前。
就连卫首辅本人面对这些人证、物证,都反驳不了,
只能推脱说是下面的人背着他做的这些事情,是他监察不力,管教不严,
才让府里的奴才做出如此枉法之事,愿意向皇上请罪。
卫首辅自己都承认错误了,皇上立马下旨,命卫首辅闭门思过三月。
这三个月时间,卫首辅不得再插手朝中之事。
等卫首辅什么时候反省好了,再什么时候上朝。
皇上这么说,没完全削了卫首辅的权,却也给卫首辅添了极大的麻烦。
让野心勃勃的卫首辅闭门思过三个月,封闭消息三个月,卫首辅怎么受得了?
但,受不了也要受。
哪怕是偷偷摸摸的,这三个月的时间,卫首辅都别再想像以前一样大权在握。
诸定兴别的本事没有,这闻风的本事,他是有的。
昨天,他才与卫首辅相见,且,卫首辅还告诉他,
他之所以知道玻璃与诸寻桃有关是因为赵尚书送了一张契书给诸寻桃。
第129章 不肯死心
今天倒大霉的两个人,个个都跟诸寻桃有关系,诸定兴想不多想都不行。
心里已隐隐有了猜测的诸定兴惴惴不安,深怕下一个被参的人就是自己。
好在朝堂上,除了萧景湛这个女婿时不时落在自己身上凉凉的目光,
没有人参自己,皇上更没有罚自己。
下朝后,诸定兴长舒一口气,擦擦额头上细密的冷汗,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不过想想也是,他跟卫首辅和赵尚书的情况不一样,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他是诸寻桃的亲爹,诸寻桃有什么事情是连他这个爹都不能知道的?
然,诸定兴不知道,他这会儿是高兴得太早了。
等他回到诸府,才刚刚坐下,没能喘一口气,门房来报,太子差人送了一样东西给诸定兴。
诸定兴神筋紧了紧:“赶紧把太子的人请进门来。”
房门表示:
“太子的人把此物交给奴才后,都没给奴才挽留的机会,转身骑着马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