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读心后,我成了夫家的团宠(185)
他真正该帮的乃是想办法,怎么赚银子,好让国库充盈起来。
这一次,是诸寻桃的出现解了皇帝和赵尚书的燃眉之急。
可下一次,下下一次呢?
赵尚书是准备捡着玻璃的生意,吃一辈子的功劳,让玻璃一直养着国库,
还是说,赵尚书依旧指着诸寻桃。
万一玻璃的生意不行了,他再找诸寻桃讨个主意?
要真是如此的话,那赵尚书还有何脸色继续当这个尚书。
不如他下一道圣旨,直接点诸寻桃为户部尚书算了。
这当然是皇上的负气想法。
可赵尚书真要把皇上逼急了,哪怕他不会真得让诸寻桃顶了赵尚书的位置,
但他把赵尚书撸下去,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皇帝一直忍着没有收拾赵尚书,一来,赵尚书还没有犯他不能容忍且还被抓到把柄的大错。
二来,皇帝的心里没有一个合适的可以取代赵尚书的人。
皇帝已经对赵尚书不满,他不找赵尚书的麻烦,觉得自己的这个皇帝当得够可以的了。
现在赵尚书跑到自己的面前叽叽歪歪,皇帝心底的气自然是越来越多。
在皇上的面前做了那么多年的事,皇帝是真生气还是假生气,赵尚书怎么能感觉不出来的。
赵尚书哪里想到,今天自己这一反对,竟招了皇上的嫌。
像今天这样的事情,他以前不是没有错过。
甚至以前他反对的态度,比今天激烈多了。
但那个时候,皇上不但没有与他计较,最后还把他的话给听进去了。
今天他也没有说错话啊,怎么皇上就是这个态度呢?
赵尚书是真得觉得,玻璃的生意赚得银子再多,
也没必要这么浪费,还让各地都备有夜间巡逻的人,以防雪灾。
什么雪灾?
大雍朝自建立百年,雪年年下,可没有一年闹过雪灾,反而还是瑞雪兆丰年。
所以,皇上有那样的担心,简直就是杞人忧天,还不可理喻!
赵尚书有一肚子的委屈和劝诫,奈何,皇上是一句都听不进去。
赵尚书离开的时候,端着的是一副长吁短叹的模样。
于是,赵尚书离宫没一会儿,他这模样就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
第163章 抓着打
皇上加强夜巡,一是为了给太子这个储君面子,
二来,他对明灯大师的道行还是十分信任的。
他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赵尚书非要跟自己唱反调。
让皇帝记仇的是,赵尚书替国库赚的银子,他动起来那么麻烦就算了,
现在国库里大部分的银子,都是诸寻桃的功劳,跟赵尚书可没关系。
所以,连别人赚的银子,只要进了国库,赵尚书这管得就跟他赵家的银子一样。
可以想见,皇上对赵尚书的耐心是真得差了。
偏生在皇上对赵尚书有意见的时候,赵尚书还想左了,
在宫门前做出一副他是忠臣,皇上却不是那能听进逆耳忠言的明君。
赵尚书这么抹黑皇上的形象,皇上没撸了赵尚书的面子,
真多亏了赵尚书平时行事小心,喜欢把尾巴扫干净。
但凡被皇帝抓到一根小辫子,今天的事情都不算完。
“这个赵尚书,真是胆大包天。”
太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对赵尚书也是极为无语。
真的,想办法赚银子的时候,他就没见过赵尚书这么积极的样子。
之前国库空虚得厉害,赵尚书都没急得跟今天似的上窜下跳。
所以,现在是借着诸寻桃的光,国库里的银子多了,
赵尚书觉得自己可以高枕无忧,尚书之位无人可动摇,所以开始逞尚书的威风了?
“呵。”
萧景湛冷笑了一下:“食君之?,却未担君之忧,赵尚书不配为官。”
赵尚书在萧景湛的眼里,那就是捡了诸寻桃的功夫,享了诸寻桃的福。
但凡没有玻璃的生意,赵尚书如今只会愁眉苦脸,想着国库里的银子里该怎么样才能变多。
今天,又哪儿来这么多的小心思,跟皇室唱反调。
没事找事!
太子叹气:
“景湛,赵尚书是什么样的人,你我心知肚明。”
“父皇用赵尚书,也是无奈之举。”
“他对赵尚书虽有不满,但也不能贸然对赵尚书动手。”
“这些老油条在朝中的人脉关系复杂,其中的盘根错节,不能为外人道。”
“若是父皇贸贸然收拾赵尚书,必会逼狗入穷巷,到时候,赵尚书必成卫首辅的人。”
其实,哪怕赵尚书还没有投靠卫首辅,一副中立派的样子。
可实际上,皇上和太子都并不认同赵尚书的心以为然。
赵尚书若不是卫首辅那一派的人,那为何要把诸寻桃的存在告知卫首辅?
不过是忌惮皇室,又想左右逢源,赵尚书才摆出一副富贵不能淫的假样子罢了。
“你定要让景深好好跟诸寻桃学本事。”
“像赵尚书之流的官员,孤以后不想再看到了。”
太子提到赵尚书的时候,语气是比皇上更毫无遮掩的厌恶。
餐尸素位。
要不是时机还未成熟,不论是卫首辅还是赵尚书都没那么容易铲除干净,
不然的话,像这样的人,太子是一个都不愿意留的。
别跟他说什么水至清则无鱼。
怎么的,赵尚书这样的人,都该是留不得的。
“太子放心,若是景深学得不认真,桃桃必不会放过景深。”
赵尚书的确是太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