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绝宠小娇夫(80)

作者:骷雾 阅读记录

听他这么说,袁铭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

他紧紧抱着季清月的脑袋,嘴唇轻吻他的发顶。

“以后有我在。”

“嗯。”季清月闭上了眼睛,把他抱的更紧。

回到十方镇的时候,季清月已经睡着了,看到他眼角的泪痕,袁铭的心抽痛。

他没有叫醒季清月,轻柔的抱着他回到了房间。

第二天袁铭又去了山上,带着他已经写到一半的书稿,交给庸王过目。

庸王看完之后,啧啧感叹道:“不愧是只用一本话本就火遍全国的金哥,仅仅是一份稿子,就让本王心里痒痒的,想一口气全部看完。”

袁铭说道:“王爷谬赞了。”

说着,他又从袖笼里拿出来另外一沓书页,呈到庸王面前。

“这是我要写在十日易读上面的版本。”

庸王对他投向了疑惑的目光,但还是接了过来。

这两版所写的故事内容大差不差,但是视角不同。前一份的视角是钦差,后一份的视角是危险守卫这本书的主角。

一个是身居高位者,一个是普通市井小民。

他们看问题的方式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件事,所思所想亦是截然相反。

庸王抬起头,神色复杂的看着他:“有时候本王真想敲开你的脑袋看看里面都装了什么。”

“王爷不要吓唬草民,草民胆子很小的。”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他的表情丝毫未变,叫人完全看不出来半点害怕。

庸王笑了笑,不欲与他计较,将两份书稿都还给了他:“就照你说的写,两版就两版。”

袁铭点点头。

将书页收好之后,他没急着走。

庸王收回看向远处的视线,好整以暇的看着他:“有什么事吗?”

“草民斗胆,想知道王爷和刘老爷谈判买地的过程。”袁铭说道:“要从钦差的视角写故事,必然少不了对他的心理描写,草民不敢枉自揣测王爷的心思。”

“大胆!”小武低喝道:“王爷想什么岂是让大家都能知道的。”

庸王抬起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小武稍安勿躁。

“既然是本王叫袁铭来写这个简报,有些事情确实不该瞒着他。”

“你想知道什么?尽管问。”庸王道。

袁铭不卑不亢的拱手:“多谢王爷。”

一个多时辰后,庸王去后面的房间里休息了,袁铭依旧坐在凉亭里,整理零零散散的笔记。

看到纸叶上自己写上去的那些字,他的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刚才庸王说这些话时候的画面。

第54章 离开

庸王说,一开始韩怀英选了刘家准备用作祖坟的地,他是极度反对的。

刘家的地也许是最优解,但并不是唯一解,不到迫不得已之时,他不想让别人为此付出牺牲。

但是下石村的人比想象中更固执一些,他们的村长显然不是个目光短浅之辈,为了荫及子孙后代,他一步也不肯退让,在高额补偿金和肥沃土地之间,他毫不犹豫的选了后者。

于是,韩怀英不得不再次找上庸王,将他的为难诉之于口。

庸王依然不答应韩怀英的提议,并且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然而就在这时,京城传来了一个重大消息,说到这里的时候,庸王顿住了。

他没告诉袁铭这个消息是什么,只是告诉他突发变故必须速战速决,所以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征用了刘家的地。

袁铭想到这里,思绪偏得更远了一些。

在翰林院当官的几年中,他看完了本朝全部的大事件史,轩宏五年,能称得上大事的事件,唯有一件。

他的眸光一厉,嘴唇翕动,前朝余党卷土重来,十二月西北打响了第一战,之后的数十年间,边境都不太平。

袁铭清楚的记得,本国国力强盛,边境兵强马壮,持续了多年的混战,前朝余党却没有讨到半点好处,甚至连西北之外的其他城市都没有受到影响。

庸王的产业遍布全国各地、富可敌国,又不问朝政,怎么看也不像是会为了打仗而忧心的人。

所以,庸王口中那个变故,和袁铭记忆中的前朝暴乱应该没有关系。

不过袁铭觉得,刘家虽然贡献了祖坟,这桩生意却明显是稳赚不赔的。

作为补偿,庸王不仅换了同等大小的一座山头给刘怀仁,而且亲自题字送了仁善之家的牌匾,这在整个文州府都是独一份,即使刘家子孙时代经商,入不了士,也能因为这块牌匾扬眉吐气,见官不跪。

庸王做得实在是太好了,不可挑剔。可是他到底为什么做这些?袁铭不知道,也没有兴趣探究,只是在脑子里转了一圈就消失无踪了。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十分平静充实,大纲已经写好,袁铭无需每日上山,继续他的学堂生活,隔几日将写好的稿子交给庸王过目。

不过半个月的时间,袁铭再上山的时候,已经快人认不出来了,山脚下设立了巨大的石碑。碑上刻着山名和由来。

居石山,庸王亲自起的名字,赋予下石村人极大地荣耀,袁铭有理由相信,只要这个国家还在,生活在这座山上的人就能安住无忧。

山路扩建了两倍不止,路面压实平整,可供一辆大型马车经过,路两旁的梯田一块块规划的整整齐齐。

到了居住的地方,才更让人大开眼界。

高大宏伟的庄园大门修建在半山腰上,数十级台阶之上,庄园里面庸王府已经快要完成,宫殿后面就是零零落落的庭院,到时候下石村的人就会住在这里。

袁铭早就知道庸王为了这里花了大价钱,但是真正看到成果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为之惊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