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功德正神(291)

作者: 提笔再战 阅读记录

他们几人十分惹眼,不少人频频看过来。

易水寒白胡垂落,身上是藏蓝色的大袖大袍,脸上挂着儒雅慈祥的笑容,文豪大家之气尽显。

姜云台和安从郡虽年纪未及易水寒,但是也同样气度不凡。武诏先步伐稳健,气势如虹,也无人敢小觑他。

倒是陆风的年龄在他们四人中显得尤为突出。而且他手持竹杖,仅仅是那双眼睛就足以让人多看他两眼,何况一袭青衫在梅花之间更显潇洒随和。

四人都不在意他人目光,安从郡自然地跟在陆风的身边问:“先生觉得先前听见的诗如何?”

安从郡说的是方才他们路过游学队伍时,从队伍中传来的新作的诗。

想起那诗,陆风思虑良久,淡淡道:“挺好。”

听见这两个字,安从郡捋捋胡子,“嗯,对那作诗的学子来说可能还不错。”

但是要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差强人意。只是大家素不相识,他们也不好跳出来说人家的诗太差,所以陆风说挺好两字还挺合适。

“前方有个三重凉亭,听说只有文采出众之人才能进入亭中,先生可有把握?”

安从郡笑着问陆风,其他三人也看了过来。

相处半日,他们对陆风的观感不错,在棋艺方面已经明白了对方的厉害,就是书法之上,有安从郡的话在前,他们也不会质疑。

不过作诗写文上却是丝毫不知,所以他们都很好奇陆风在这方面有没有建树。

面对安从郡的问话,陆风只是笑笑,“陆某是同几位老先生一道来的,自然是几位老先生在何处,陆某就在何处。”

他怕这几人印堂发黑,一不小心倒了大霉,所以要跟着他们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能让他们身上的黑气如此厚重。

闻言,易水寒几人爽朗大笑,“那先生可要用心了,我也听说此凉亭顺山而上有三层,一层一诗,这可不容易。”

要在短时间内连作三诗登顶是不容易的,有人能拿出一首就已经是绞尽脑汁,文气耗尽了。

面对几人的笑声,陆风知道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身为读书人的傲气,让他们都认为没有年轻人能跟上他们的步伐。

只有安从郡若有所思,然后看着自己的几位老友,又看着陆风,“那我便尽量跟上先生吧。”

易水寒他们对安从郡的话感到有些意外,几人都若有所思,但是都没有说话,而是向着前面的亭子走去。

一路上有不少读书人看见他们后,都拱手行礼,这是对长者的尊敬。

来到凉亭前面时,这个地方已经围聚了不少的人,男女都有。只是女子多以轻纱覆面,叫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容。

陆风听见身旁有人议论。

“今年登亭有些难了,三亭之中,到现在只有两亭有人登上去。”

第一亭还好,上面已经坐下了十多人,看来是在苦思冥想第二亭的诗词。

而第二亭上却只有三人,同样也是在想诗词之事,只有第三亭上空无一人。

陆风他们到来之后,周围的人都不自觉地为他们让路,依旧是不少人对他们的身份感到好奇。

“这几位老先生不知是什么来路,样子看着十分厉害。”

“他们身后跟着的年轻人眼睛似乎……”

“那年轻人应该是跟着家中长辈来长眼的吧,就是不知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这里虽然是濠州地界,但是因为此处山坳中的梅花十分有名,所以也有不是濠州之人来到此处,这里出现新面孔也不足为奇。

陆风好似没有听见旁边人的议论声。他往手中青竹竿上附着功德,朝地上一震,当初教宫巡缮的手段再现,整个山坳的情况被他尽收眼底。

他的动作很轻,无人察觉。

陆风最先四处环顾,在确定山坳之中没有什么问题之后,才向那所谓的三重亭看去。

确实如安从郡他们说的那样,三座亭子顺山而上,每个亭子相隔有二十个台阶,第三个亭子与地面有几丈的落差。

与寻常亭子不同的是,这三个亭子中央都有一个石碑,碑上都贴在一首诗。

“登亭细则为何?”

安从郡来到濠州有些日子了,所以对这个山坳中的文会比较了解。

给几人解释道:“这梅花能开几日,但是这人却不是天天都来的,所以前人来之时会聚在一起作诗,然后选出最好的三首诗,依次贴在三个亭子的石碑之上。”

“后来的人若是能作出比这三首还要好的诗词,自然就能登上亭子。”

“而且今日文会结束之后,明日还会从今日登亭人的诗中,选出更好的诗词贴在石碑之上,再等人前来挑战,如此循环,直到梅花凋谢。”

“最后一日留下的诗,就是今年最佳。”

所以现在凉亭之上贴着的,正是昨日作出来的、最好的三首诗。

但易水寒几人对那三首诗的评价,是勉强。

这终究只是一个小文会,所以来的人并没有什么特别厉害角色,所作的诗在易水寒他们眼中自然也算不上太好。

只有第三亭上的诗让人觉得尚可。

几人并不着急登亭,而是观望了一阵。安从郡则是将那亭上贴着的三首诗依次念给陆风听。

在陆风听来,这三诗其实也挺不错了,只是它们运气不好,遇上了易水寒这些人。

许久不见有人登亭后,姜云台才道:“咱们开始吧,赌赌看谁的诗会留到最后,成为今年最佳。”

第136章 见微知著

易水寒抚须笑道:“可惜了,今日之后,无人能再登上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