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娶了小夫郎后(260)
“这么点东西,撑不着你,快吃。”秦劲催促。
上学第一日,先吃个一百分,讨个好寓意。
秦锦不懂他的想法,但乖乖照做,真的一边往城里走一边将那根油条和两个鸡蛋吃了。
秦力等天色大亮才回来,这时,方老板到了,方老板将凉粉取走,秦力就回了家。
但他一走一回头的,心中颇为牵挂。
待到下午,他还套上牛车,提前等在城门口。
冬日天短,下学时天都黑了,秦锦年纪小,秦力不放心他一个人回去。
而且,秦力还将早上送凉粉的活儿彻底揽了过来,不再和秦兵秦文轮换,这样他每日早上都能将秦锦送到私塾门口。
秦锦也没辜负自家父亲的一片苦心,在私塾里认真学了之后,回到家里,还会再找周立请教。
周立的水平自是比不得私塾的老夫子,可他算是初学者,因此周立目前还能教导他。
如此坚持了十日,他每日这么早出晚归,却没喊过一次苦,没喊过一次累,秦劲不由暗生敬佩。
的确是个学习的好料子。
比他当年要刻苦。
与此同时,五里沟的五日私塾也开课了。
之前严祥和秦书礼讲了条件,要他每个月都要教导村中孩子五日。
可那两个学生家长是交了银子的,且人家家长还每日都去秦书礼家盯着,严祥不好同人家付过钱的争,就一直没提这事儿。
但上元节后,田地里有了活计,那两个学生家长不能日日过来盯梢,于是严祥就和那两户人家商议了一番。
今后这两户人家不必日日来盯着,严祥会安排人盯着秦书礼,省得秦书礼犯下更大的错。
严祥当初保下秦书礼,打的是废物利用的主意。
他不希望秦书礼真走到卖妻卖儿的地步。
那两户人家得了严祥的保证,就放了心。
说实话,日日都过来,他们自家也吃不消。
于是,村中的五日私塾就开课了。
地点在村口。
严祥让人在大石磨旁搭了个大棚子,还按照秦劲所言,搞了大木板、炭笔、教鞭这教学三件套。
村中人凡是有兴趣的,皆可以去村口听课。
不过,担心人多影响教学效果,严祥特意强调应先把机会让给孩子们。
反正秦书礼就在五里沟,跑不掉,也死不了,今后机会多的是。
于是,第一日授课时,村中的孩子基本都去了。
秦圆也领着秦家的孩子跑去看热闹。
不过,今日没有热闹看。
因为严祥在一旁盯着,秦书礼不敢不出力,孩子们也不敢捣乱,课堂氛围有些严肃。
秦圆失望而归。
但秦劲却觉得严祥做得好。
严祥若是不亲自盯着,万一有调皮的开口嘲讽秦书礼,以秦书礼的心胸,定然会糊弄。
这么一来,孩子们根本学不到什么。
严祥一番苦心也就白费了。
这年头,能在自己的村子里认字,这是天大的好事,应该珍惜。
叶妙出于好奇,也和周康宁一道去听了一会儿课。
因为周立关于《三字经》的教学在村中知名度很高,所以严祥特意要求秦书礼如同周立那般先教《三字经》。
而且,还要几句几句的教,不能一上来就搞什么全文背诵、读百遍其义自现。
秦书礼虽不情不愿,可比起被朱二红逼着去县城找活儿,他更喜欢待在村子里。
因此,严祥让他怎么教,他就怎么教。
不过,朱二红给的压力太大,让他心情很差,他日日都拉着一张脸,声音也有气无力的。
严祥看在他还算尽心的份上,懒得多管闲事。
其实,朱二红的态度大变,严祥也是有些意外的。
从前朱二红张口闭口都是她家书礼,现在秦书礼虽然真废了,但也没废彻底,好好管教一下,还是有用的。
但朱二红再没给过秦书礼好脸色。
他听那两个学生家长说,朱二红甚至克扣起了秦书礼的饭食,日日吃野菜不说,还不给吃饱。
气得秦书礼和秦思学秦克己抢吃的。
看朱二红这架势,是要放弃秦书礼了。
嗯……但愿秦书达能震得住朱二红。
毕竟朱二红如今只剩下这两个儿子。
读书是大事,秦劲颇为关注。
但他更关注自己的小夫郎。
为了让叶妙对攒私房钱一事重视起来,他这个摆了一年半的小摊子,终于有正式名字了。
他找何木匠定制了两个木牌。
木牌不大,一个写着秦家食摊。
一个写着叶氏发饰。
每日出摊时,就将两个木牌挂在小推车上。
叶妙第一次见着两个木牌,笑了好一会儿。
不过,这么些天过去,他已经明白秦劲的良苦用心。
这不是他们夫夫间的情趣,这是他劲哥的真心。
他一定要将叶氏发饰做大做强,等以后他们在城中开铺子时,两个匾额依旧能挂一起。
第86章 郭信恳落榜
秦劲是真心想帮叶妙将叶氏发饰搞起来,因此,再售卖发饰时,他都会特意强调一句,这是出自叶氏的发饰。
整个东阳县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就如同他的秦家食摊一般。
他的摊子已经小有名气,如今小推车上挂了个木牌牌,一些不识字的熟客便问木牌上写着什么。
听到他的回答后,就笑着祝他以后将摊子摆的更大。
就好比那些卖包子、羊汤的摊子,在城门口扎根,搞个棚子,夜间不将家伙什带回家,而是留在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