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奈娶了小夫郎后(344)

作者: 不曾阿 阅读记录

只靠着此法子,就卖出去了一千多本。

今年还未结束,待等到冬季,数量肯定能冲上两千本!

嘿嘿,最终的销量,应该能有个四千本。

这还是精装版未出来。

等精装版也上市,那又是一笔小钱钱。

基础打的这么牢固,待同等水平的续作出来,那销量肯定不会差。

如此一来,润笔费就颇为可观。

他万万不能独占!

郭厚跑的勤,秦劲只能当起了编辑,在看娃、摆摊、农活的间隙,认真琢磨剧情。

如此操劳,哪怕大鱼大肉补着,整个夏季,他也没长什么肉。

唉。

带娃苦哇。

虽说从前的日子也操劳,但好歹晚间能睡个囫囵觉。

可自打有了娃,不是晚睡,就是睡着之后被吵醒。

夜间睡不好,白日里也有农活,他一个大男人,总不能肆无忌惮的酣睡一下午吧?

于是瘦下来的肉,始终长不回去。

再抱着叶妙时,叶妙会喊硌得慌。

喊完之后就是心疼,心疼到经常捏着俩娃娃的脸蛋,小声唠叨为他们付出了太多。

可待唠叨完了,瞧着俩娃娃的胖脸蛋,他一颗心又软的厉害。

这是他和他劲哥的崽,长得又好看,每日都会咧着小嘴巴朝他笑。

多可爱啊。

三四个月的崽,小小的,肉肉的,侧躺着睡时,还是俩一起并排躺,那场景,每一次都萌得他心肝乱颤。

这么可爱的娃,多付出一些,也是应当的。

夏天一走,田地里的庄稼就成熟了。

春玉米、豆子,都该收割了。

郭信恳又遣了护院过来。

自打上次在秦家吃了粢饭团,整个夏季,他都专心读书,再没跟着郭厚来秦家。

秋收一开始,他也踏上了前往府城的路。

竟是连个当面告别都没有,他只让郭厚替他送了一封短信。

他怕见着宁哥儿之后,宁哥儿会占据他的全部心神,因此只能不告而别。

他交代宁哥儿保重身子。

而他,也会尽力而为。

这一封信很短,内容也平淡,没什么暧昧的内容。

周康宁看完信,小心折好,然后将其与和田玉平安扣、云锦放到了一处。

有了郭家护院相助,秦劲家的玉米、豆子、红薯很快就收了回来。

一场秋雨之后,天气凉了。

郭厚喜滋滋的拎上大肘子来了秦家。

大抽奖时,那个一口气买了五百本《郭记茶馆笔记》的丝绸货商,已经从京城返乡了。

但他特意又来了东阳县,而且,进城之后,他没有先寻客栈,而是直接赶着车子去了青云书坊,要再购买一千本《郭记茶馆笔记》,好带回江南售卖。

之前买的那五百本,到了京城之后,这商人直接去书铺推销,他找的第一家书铺,那掌柜也是个识货的,直接将五百本全部买下。

他从青云书坊购书时,因为量大,每本便宜了二十文,也就是一千零八十文。

到了京城后,每本他售价一千三百文,也就是说,每本可挣二百二十文。

就这么一倒手,轻轻松松,他挣了一百一十两银子。

谈不上暴利,可挣得轻松。

倒是他贩卖的布料,不温不火,在京城耽搁了小半年,这才全部售完。

如今要回江南,他特意留出一部分银子购买《郭记茶馆笔记》,而不是跟从前那般,将银钱全换成京城的特产。

江南富庶,有钱人也多,这一千本带回去,定然也好卖。

其实,他想多买一些的。

可他在京城耽搁了太久,而这期间,外地客商已经买了快两千本,谁知道这两千本会流向何处。

万一江南已经有了,那他这批可就抬不上价钱了。

而且,书籍这个东西,只要有纸笔,那就能手抄。

手抄版价格还低廉些。

如此一来,他就不敢冒险了,因此只买了一千本。

这一千本,青云书坊得忙活几日才能交货。

但此等喜事,赵掌柜一拿到订金,就立马去给郭厚报喜了。

郭厚得到消息,也来秦家报喜了。

他决定,这一千本的润笔费,要分给秦劲一半!

一本二十五文,一千本就是二十五两银子。

按照之前定的协议,秦劲拿的润笔费是续作的。

现在郭厚送来的二十五两银子与续作无关,因此秦劲便不肯收。

但郭厚觉得,若是他不收,那以后就不好意思再来叨扰。

总之,好一番推让,秦劲还是收下了这二十五两银子。

这一笔银钱不算小,待郭厚走了,秦劲将这些银钱放入了钱箱。

秋天来了,冬天就不会远了。

冬季不好摆摊,月收入要下降,现在多了二十五两银子,倒是可以……嗯,先不吃大喝了。

这笔银钱,还是办正事吧。

放好银钱,秦劲洗了手,坐在窗下的桌子旁,拎着毛笔写写画画。

他准备打个大炉子。

冬季太阳没威力,而俩娃娃的尿布又多,只靠着火炕,根本无法烘干那么多尿布。

再者,即便有火炕,屋子里的温度也不高。

俩娃娃总不能一直躺在炕上。

因此,炉子必不可少。

他要打的炉子,像是一个圆形桌子,带有可拆卸的烟道筒。

可以烧干柴,也可以烧煤,烟会顺着管道排到室外,屋子里不会有烟气。

一旦炉子烧了起来,整个炉体都是热的,人们可以坐在旁边烤火、烧热水什么的。

这种炉子通体都是铁,还带一个能通向室外的烟道,所耗费的银钱,必定不是小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