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奈娶了小夫郎后(376)

作者: 不曾阿 阅读记录

而且,新买的田地不仅到手了,还租出去了。

除了四亩四分的上等田,他还买了五十亩中等田。

距秦小响秦小鱼分地还有八年,谁知道八年后分到他们兄弟俩手里的田在何处,既然现在能随意挑,秦劲就多买了些。

而且,据周康宁说,收租其实很挣钱。

一亩上等田若是打三百斤麦子,按照三十税一的律法,要向朝廷交十斤麦子。

余下的二百九十斤,按照行情,佃户需得向地主交五成的租子。

若是遇见黑心地主,那就要交六成甚至是七成。

若是遇见良善的,则是交四成。

郭员外记着自家的发家史,比一般良善的地主更良善,因此只收三成的租子。

二百九十斤的三成,那就是八十七斤。

一亩地得八十七斤,千亩能得八万七千斤。

若是不考虑粮价的浮动,一斤按五文算,那这八万七千斤麦子能换四百三十五两的银子。

当然了,这只是理想数字,也只有上等田才能打三百斤麦子,中等田、下等田打不了这么多。

若是遇见灾年,庄稼歉收,郭员外还会减免租子。

但是,种麦子只需半年时间。

余下的半年,这千亩田地还能种玉米、小米、红薯等粮食。

郭家还种了些西瓜、花生,这都算经济作物,价格比得上麦子了。

所以,这个四百两,还能翻一番。

接近千两。

这是纯利润,是从佃户的手里收来的,没有种子、人力等成本。

而且佃户已经交过赋税了,郭家无需再交。

郭家每年只需要收租、再转手卖给粮商,近千两银子就到手了。

这怎么不算暴利呢?

秦劲听得心动,就多买了些田地。

自家的存银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换成田地,好让钱生钱。

一亩上等田是十五两银子,四亩四分共六十六两。

一亩中等田是十两银子,五十亩共五百两。

这一下子,家中的存银少了一多半。

但换来了好几张田契。

今年秋他们就能收租子了。

这五十多亩田地,根据就近原则,租给了鲁家村和王家屯、石家村的农人,他不当黑心老财主,学着郭员外,只收三成的租子。

鲁家村的那个老地主,收的是六成的租子。

现在他只收三成,抢手的很。

他找上鲁家村的村长,拜托鲁村长将全村人召集起来宣布他招租的事。

鲁村长的话音刚落,就有村人喊着要租种。

不到一刻钟,靠近鲁家村的二十多亩就全租出去了。

他要求不高,这五十多亩地,一亩地能挣五百文,一年挣个二十多两,那他就知足了。

不过,家中存银一下子只剩一百多两,这令人焦虑。

毕竟开□□么大。

反正还没到麦收时,秦劲以构思剧情为由,下午不再下地干活,而是专心搞《郭记茶馆笔记叁》的大纲。

如此一来,他也能帮着带娃。

虽说隔壁老院的思哥儿已经能独当一面,但李娇是侄媳妇,不是儿媳,哪能从凌晨开始就一直待在自家。

因此午饭后就让李娇回隔壁,晚饭由叶妙掌勺。

叶妙会叫吕夫郎打下手、学习,秦芸也不时的跑来帮忙。

当他在灶房忙活时,秦劲就得帮忙带娃。

转眼就到了麦收前夕,这日,秦劲正站在大遮阳伞下切试吃品,一抬头,只见一辆马车在摊子前停下。

郭信恳正坐在车辕上对着他笑。

周康宁则是坐在马车门口对他招手。

他不由站起身来,笑着道:“小恳你今个儿没去县学吗?”

这对小夫夫隔四五天就回五里沟一次。

而且,上一次回来是前天。

“嗯!”周康宁点头。

郭信恳解释道:“刚才村里送来二十多斤田螺,家里吃不完,我和宁哥儿就送过来一些。”

秦劲闻言,眼睛亮了亮:“好。走走走,我这就收摊。”

竟然是田螺,好东西!

第120章 赵丰生子

秦劲、周康宁郭信恳三人到家时,院子里,叶妙、王秀芹正在陪秦小响、秦小鱼玩套圈圈游戏。

秦劲找何木匠定制了几十块木砖。

又拿柳条编了些圈圈,然后哄着秦小响、秦小鱼拿圈圈套木砖。

这些木砖作用极大。

除了玩套圈圈,还能放在地上组成“独木桥”,让秦小响秦小鱼走“独木桥”锻炼平衡力。

也能竖着放在地上,让秦小响秦小鱼玩保龄球和多米诺游戏。

总之,玩法多样。

造价低廉。

就是有些费大人。

得一次又一次的将这些木砖摆好。

秦小响、秦小鱼听到秦劲的声音,扭头看向院门口,瞧见秦劲,立马扔了手中的柳条圈,口里喊着爹爹朝秦劲跑去。

等见到周康宁、郭信恳,小嘴巴不忘打招呼:“宁叔、恳叔!”

周康宁、郭信恳脸上显出大大的笑,等秦劲亲过他们俩,就一人抱住一个,搂在怀里使劲揉了揉,揉得两人笑声响亮。

当他们热情互动时,郭家车夫拎着十斤田螺和三斤猪肉进了院子。

秦劲将这两样东西接了过来,猪肉拎进灶房。

田螺拎去水井旁。

得用清水养一养田螺,让它们吐吐沙子。

跟在秦小响秦小鱼后边的叶妙见状,不由道:“怎么又买肉啦?宁哥儿,你们想回来就回来,不用买东西,家里什么都有。”

周康宁搂着秦小鱼,闻言道:“花、花不完。”

郭信恳解释这句话:“宁哥儿一个月能挣五两银子,就算日日都买三斤猪肉,一个月下来也只花一两多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