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奈娶了小夫郎后(64)

作者: 不曾阿 阅读记录

他专门往那些富裕人家的门口跑,秋收刚过,普通人家都舍得买一份锅巴给自家孩子尝尝鲜,更别说这些家境不错的了。

上次他带走的五斤,只去了三户人家便卖完了。

估摸着现在这三户人家已经将上次买的吃完了,因此他又来进货了。

这一次除了向富户推销外,他还打算散卖。

听完叶妙的话,秦劲点了点头:“好,那下午就多做些。”

这个沈金成也是个脑子灵活的,既然沈金成不担心卖不出去,那他肯定供货。

不一会儿,赵丰从田里回来了,他瞧见大板车,也高兴极了,午饭后,他一刻都不歇息,当即就给板车绑上麻绳,然后就推着板车下了地。

秦劲也跟了去。

板车本就沉重,若是再堆上二三百斤重的玉米杆,只凭着赵丰一人,拉不动。

辛苦半日,院子里的玉米杆子堆成了小山。

院子西北角堆着未彻底晒干的红薯藤,家里没有养猪,这些红薯藤只能拿来烧火。

现如今有了玉米杆子,秦劲便将这些红薯藤装上板车送去了隔壁院子,好让秦兵拿去喂猪。

隔壁院子里的众人瞧见崭新的大板车,一个个也都为他高兴,没想到小推车还能换来一辆大板车!

翌日,秦劲和赵丰去张齐家买豆腐脑时,将那十斤小米锅巴带了过去。

把豆腐脑拎回来,他们开始做千张,天色微亮时出摊。

生意趋于平稳之后,日盈利又回到了二百多文,这个数字不算低,再有个一周,秦劲就能将余下的两千多文债给还了。

县城里,牛掌柜坐在柜台后,百无聊赖的看着门外来来往往的行人,看了好一会儿,无一人上门,他换了个坐姿,不由怀念之前宾客盈门的好日子。

糖这个东西,对乡下的农户而言还是太贵了,那些农户也就过年时会踏足他这间铺子。

县城有三家点心铺,这三家点心铺有两家都会制糖,他们会少量的出售一些麦芽糖,如同他家铺子也出售果脯一般。

不是独一份,那这生意的赚头就是有限的。

从前不觉得有什么,反正他也算家境不错,一间糖铺养活一大家子人。

但经历了果丹皮的门庭若市后——当然,这么形容有些夸张了,不过那些时日店中的确热闹,客人们接连上门,哪像是今日,开门一个多时辰了,竟无一人进店。

又坐了会儿,还是没人,他将他大儿子喊了过来看店,他自个儿背着手,慢悠悠朝城门口而去。

县城门口,秦劲正在与人谈生意。

那个爱砍价的老顾客又来了,他不仅将秦劲余下的一斤多小米锅巴给包圆了,还打算让秦劲给他做一些油炸糕。

但是,他不太能接受油炸糕的价格。

一个十五文,哈,真是好心呐,抢他钱还特意送他一个油炸糕,做生意哪能这样?

降价,必须降价,左右他要的多,就按照十二文一个来算吧!

这价格秦劲自然不能答应,一开始这人是要十个的,十个算多么?还不够折腾的。

这人见他不答应,就改了口,说买要二十个。

这个数字还凑合,反正妙哥儿下午要炸小米锅巴,顺道炸几个油炸糕也行。

但十二文一个的价格真的不行,这价格他得赔钱。

正磨嘴皮子呢,眼角的余光瞧见牛掌柜来了,他便对着牛掌柜挥挥手:“牛掌柜,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那人也瞧见了牛掌柜,不咸不淡的打了声招呼:“原来是牛掌柜啊。”

牛掌柜也是认识此人的,忙笑着道:“哎呀,这不是郭员外吗?您今个儿好兴致,竟到南门来了。”

这话一出,秦劲不由心惊,员外?

眼前这位总爱砍价还爱占小便宜的食客,竟是个员外?

在大晋,员外并不是员外郎,不属于正式的官职,不在朝廷的正式编制之内,地主、商人若是有钱,皆可以捐笔银子买一个员外的身份。

虽然不是正式编制,但也算在官府那边挂了号,毕竟银子是交给官府了,身份比普通小百姓尊贵些。

秦劲忍不住在心中直呼卧槽,果然,越有钱的人越抠门,连手指肚那么大的试吃品都要捏两块!

郭员外瞥了眼秦劲,见秦劲一脸吃惊,立马翻了个白眼,对牛掌柜道:“有人光天化日之下抢钱,我正与他理论。”

秦劲:“……”

他苦笑解释:“您说的那个价格,我的确没什么赚头。”

牛掌柜也知道眼前这位郭员外的性子,好奇问道:“秦小哥,你们说的是?”

“油炸糕,一种吃食,是拿糯米包着豆沙下锅炸。”秦劲解释。

牛掌柜闻言,眼睛一下子亮了,好家伙,不仅是新吃食,还是让郭员外惦记的新吃食啊。

今日没白来!

他笑着道:“看来这油炸糕的味道不错,秦小哥,你什么时候有货,也让我尝尝鲜。”

“这个做起来很麻烦,我不打算卖的。而且,它跟糖糕一样,刚出锅时味儿最好,放的时间久了,口感就不一样了。”

秦劲明白牛掌柜的意思。

但这个还真不适合给牛掌柜供货。

之前的果丹皮,每次做好之后,都是拿干净的麻布包着放到背篓里送去糖铺。

油炸糕出锅之后若是搁陶罐里捂着,那热气儿就会变成水汽,外皮很快就不酥脆了。可若是不捂着,天气凉了,从五里沟一路走到糖铺,肯定凉透了。

油腻腻的,还是凉的,口感大打折扣。

况且,其做法也简单,就是一层糯米包着豆沙下锅炸,县城那三家点心铺子一见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