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她委身陛下后(101)
刘姑姑还记得那日见到妍儿时,桌案上摆着的满满当当的精致点心。她一时又是宽慰,又是心酸。
“妍儿及笄那一年,雅和苑中传进消息,有位贵人将驾临金平府。”
及笄那年……谢明霁粗粗
推算,像是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猛然抬首望向主位上的帝王。
“赵大人平日甚少到雅和苑中,此番亲自前来掌眼,说是要择选最出挑的女郎。”
不止赵府,她听管事说起其他府邸都是用足了心思,比之赵大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姑娘们也都猜到这一次前程不凡,个个卯足了劲。
花一般的姑娘们中央,她怎么也找不见妍儿身影。
赵大人已安坐堂上,时机稍纵即逝。
刘姑姑无可奈何,四处去寻。最后在僻静的湖畔寻到了人,妍儿手中抱着一卷书,还是前些时日生辰时自己赠予她的。
瞧妍儿毫不在意的模样,她实在是恨铁不成钢。她又何尝愿意逼她,只是妍儿已及笄,总得趁着年华最盛时寻一个依靠。
如若不然她一个姑娘家,难道还能凭自身立于世间?
可妍儿自己主意大的很,她一路将她养大,也拗不过她的脾性。
赵大人统共选了三五人,最终又单独点出妍儿。
妍儿既不擅琴,又不擅舞。只是嬷嬷们心里都明白,就算她什么都不会,单就凭这幅样貌轻轻巧巧立着,旁人立刻就黯然失色。
赵大人还有更深的考量。妍儿好读书,有书卷气息的女郎,说不定恰能讨了贵客欢心。
他喜欢雅和苑中百花齐放,女孩们各有千秋。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从未阻了妍儿读书。
妍儿最后还是入选,她怕妍儿想不开,私下里好生劝慰着。
“都是天定的命数,认了也就罢了。”
妍儿却比她想象得镇定许多:“赵大人好生养了我这么些年,我自然要为他派些用场。”
她稍稍安了心,直以为妍儿是想通了。她和别苑中外出采买的管事相熟,努力为妍儿打听着贵客的消息。
零零碎碎拼凑起来,有一日赵大人吃多了酒,将她叫去,叮嘱她要好生调教妍儿:“若是能得了太子殿下青眼,姑娘的前程不可限量。”
她心如擂鼓,忍不住为妍儿欢喜。太子殿下未及弱冠,乃是中宫嫡出,更是未来的天下之主。妍儿要是能跟了他,总好过旁人。
她将自己打听到的一股脑儿都说给妍儿,妍儿也只是默默听着。
日子越来越近,姑娘们演曲练舞也愈加勤勉。
“雅和苑忙着为姑娘们置办衣衫首饰,乱作一团的当口,妍儿却自己跑了。”
刘姑姑不能不为她忧心。妍儿从到了金平府,几乎就没有出过别苑,天知道她是怎么跑出去的。
给妍儿裁衣裳的嬷嬷很快就发现她不见了,立刻报上去,护卫赶忙去追。
赵大人听闻此事后大怒,又遣了不少人去寻。
妍儿在金平府人生地不熟,要想脱身哪有那么容易。
雅和苑中还是头一回出这样的事,为着妍儿闹得天翻地覆。
她忐忑不安地为妍儿求神拜佛。这孩子胆大包天,走都走了,她也只能盼着她能平安。
那一日别苑中吵得沸反盈天,后来却倏尔平静下来,再无人提起妍儿。
连赵大人都止了怒火,全当没了这个人,勒令压下此事。
她记挂着妍儿的下落,费尽心思四处打问。直到好几日后,她才从那日追出去的一位护卫口中得知了当日情形。
刘姑姑望上首未曾察觉的帝王,声音愈来愈低:“妍儿逃脱时,在街头不慎……不慎冲撞了太子殿下车驾。”
……
层云密布,今夜已没了月光。
春和殿中早早沉入宁静,帝王在殿门外默然立了许久,终是不曾推开门。
她这般傲气的一个人,怎么会愿意知道,他已然知晓。
他坐去回廊下。
往事悠悠,那段早已模糊的记忆渐渐从脑海深处重新拼凑。
夜风轻拂,车驾突兀地停下时,好似是在一座茶楼前。
他还记得那座茶楼招牌,很有几分特色。
暗卫很快来禀了消息,是某家府上养着的女郎出逃,护卫正在追捕,并非有心冒犯殿下。
他略挑起马车侧帘,蒙蒙细雨中只见女郎单薄的身影。她墨发散了一半,着一袭天青色的衣裙。
他知道这一带官宦富贵人家多有豢养年轻女孩的习惯,并不违国法。甚至于有他们做买主,许多贫苦人家的女儿才不至于一出生就被溺死。
“殿下。”
暗卫来问他的命令,追逐的护卫被隔在二十步外,不敢擅动。
他忘却了当时自己所想,只记得风吹动马车侧帷时,他撞见了一双漂亮的、倔强的眼眸。
他动了恻隐之心:“将人护下,带回去吧。”
“是,殿下。”
他尚有要务在身,五月汛期在即,不知河上堤坝修筑几何。
车驾继续启程,沿岸巡查数处堤堰。一路望行,岸边河工忙于加固堤坝,也不乏见到地方官员身影。
待得他回到行宫时,已是月挂中天,星光落了满身。
他又想起白日里带回的那位姑娘。
侍从禀道:“回殿下,姑娘已经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