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她委身陛下后(166)
侍从牵过绯珩,这匹漂亮骄纵的宝驹乖乖在容璇面前低下头,很是亲昵的模样。
平县与怀县相隔有一段距离,白景与绯珩并驾在前,行于官道间。
穿过几处村镇,总共遇上了三所乡塾。
萧索的秋风中读书声朗朗,不知日后金榜题名的进士是否会从这里走出。只可惜乡墅内目之所及,没有一位女童进学。
午后天气回暖,容璇与祁涵并肩行于乡间小径。
“虽是允女子科举,但第一要务只怕还是应该兴办女学。”
容璇有时想起,都得庆幸有道士的断言,自己能被当作男孩养大。
虽囿于乡野,但书中自能带人窥得一番天地,明白相夫教子之外,还有经天纬地的大事业。
祁涵颔首,礼部三年前便着手预备此事,收效暂不明朗。
京城中还好些,零零星星已有平民女子入学,但尚未能惠及乡里。
容璇沿着田埂走:“此事急也急不来。”
国库能拨付于此的银两有限,但她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田地间堆着麦杆,今秋的粮食已经收罢,偶尔可见背粮去缴秋税的百姓。
粮食沉重,若以白银代之当然轻便。
银税在江南施行既然有成效,朝廷想要继续推广也有据可查。
前处无路,容璇搭了祁涵的手跃下小土坡:“不过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江南地区商业繁盛,白银流通广,此法自然有机会可行。”
但即便富庶如常州府,要用白银取代粮食仍是艰难。
苍穹之下,女郎目光望于田地间。
这些日子依她所见,单说怀县、平县的白银流量量,若让百姓全部缴上银两实在艰难。
她道:“届时银贵粮贱,只恐要伤民。”
帝王沉吟,专心听她所言。
左侍郎的奏疏容璇读过三遍,她接着道:“依侍郎大人高见,其实有一条我觉得很好。将田赋与其他杂税总征为一条,如此可以遏止地方官署巧立名目,苛捐杂税,欺压百姓。”
但全盘以银代粮,会有失妥当。
……
差事都已办结,二人回城的路途自然轻松许多。
秋景如画,容璇还特意往天水村的方向绕了一段路途,想顺道去天齐庙中拜一拜。
主殿前的古榕树参天,枝头缀满黄叶。
容璇与祁涵踏过满地的落叶,她道:“我记得我们上回来时,好像还是春日里吧?”
算算日子,一晃六七年已过去。
天齐庙中许下的愿望都很灵验,容璇点了三炷清香,虔诚地跪于佛前。
她闭了眼眸,一愿自己官运亨通,仕途飞黄腾达。
二愿身边人皆无病无灾,平安喜乐。
三愿……她唇畔弯起一抹弧度,愿与心上人琴瑟和鸣,岁月静好。
她用心地拜了三拜,将清香供于佛前。
回身之际,一袭月白锦袍的郎君依旧立于原处。
容璇眸中倒映出他的模样,将手交到了他的掌心。
秋日的晴阳洒于枝叶间,迎面吹来的风微凉,但彼此十指交握的手心却透着暖意。
容璇笑了笑:“你好像从未有所求。”
上次到天齐庙时,他也只是单单等着她,不曾许愿。
祁涵与她跨出庙宇,答曰:“非也。”
阳光照亮古朴小道,郎君唇畔漾了一抹浅笑。
只不过是因求而不得的人,已在身畔。
第82章 俸禄
九月有几节宫务需要处置, 为方便行事,近来容璇傍晚散值后都回明琬宫中住下。
向萍在旁为宸妃娘娘研墨,向菱一一收整娘娘批阅好的账目。
殿内安然有序,向菱抱了一叠账本出殿门时, 行礼道:“陛下万福。”
容璇手中事项几已安排完毕, 向萍也赶忙迎出去行礼:“陛下。”
她与向菱相视一眼,默契退下去传膳, 容璇搁了手中笔。
案上摆了几碟精致点心, 容璇方在等祁涵回来一同用晚膳。
她估算着时辰差不多, 二人此刻都有闲暇。
祁涵将人抱在身畔,只问道:“累不累?”
户部与后宫事务两头忙碌, 容璇神色轻松。
她挑眉一笑:“无妨,我那两份俸禄可不是白拿的。”
既都进了容府的账,她当然收得稳稳的。
两处事务她都驾轻就熟,况且后宫中有太后娘娘坐镇。又无其余妃嫔, 万事清静得很。她至多在每月的账目上多花一两日工夫, 不算费神。
容璇完全能够应付, 听向菱回禀晚膳已经备好,她笑着道:“走吧。”
祁涵颔首,又牵了人的手。
今日的晚膳准备了暖锅,在萧索的深秋时节格外温暖惬意。
殿中静谧安宁,锅中“咕嘟嘟”冒着热气。
月儿皎洁高挂夜空,沐浴的香汤早已备下。
虽说公事不累, 但晚间有的是私事让女郎疲乏。
明日是休沐日,加上容璇前些时日出城补上的两日休沐, 还有剿匪有功朝廷恩赏的三日休沐,一共是六日。
绰绰有余的闲暇时光, 按理来说是好事。
然接连两夜芙蓉帐暖,红烛良宵。眼见着今夜还没有偃旗息鼓的架势,容璇怒道:“祁守昭,你别太不知节制。”
乍一听是颇有气势的话语,奈何女郎此时墨发散乱,脸颊绯红,星眸中还蒙了层水雾,愈发夺魂摄魄。
她被郎君扣在怀中翻来
覆去摆弄,声音早便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