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与质子(165)
“又没有肉,我才不吃这玩意儿,你留着卖给别人吧。”
伏虎摆手拒绝,立即上马,追着段曦宁到了官署处。
看到她在和出征蜀地的将领及云京来的文官们议事,他这才安心去外面觅食。
天底下像他这么尽职尽责的护卫,真是不多了啊!
在官署后厨喝了碗热腾腾的馄饨,伏虎不由地在心中感慨。
刚放下碗,觉着无比熨帖,抬头就见门外有个熟悉的身影闪过,他当即冲了出去。
也不管对方在做什么,他冲上去一掌拍在了对方肩膀上,爽朗的声音中满是兴奋:“小沈!哈哈哈,你咋也来啦!太好了!”
沈渊被这一掌拍得踉跄,惊了一跳,手上提的水也洒了大半,不用猜就知道是谁,无奈叹气:“伏虎,你做什么?”
伏虎咧着嘴笑得灿烂,蒲扇似的大掌又在他肩上拍了拍,好奇地问:“你这是干啥去?”
沈渊有些可惜地看了看洒落一地的水,道:“清扫屋舍。”
官署里分给他公干的屋子实在脏得不像样,他便打算自行洒扫一番,谁知刚打了一桶水回来就这么给洒了。
“我帮你。”伏虎拍拍胸脯,一把夺过了他手里的木桶,仅剩的小半桶水也洒了出来。
得,他一大早打的一桶水,就这么回馈皇天后土了。
伏虎自从跟着段曦宁平定西南夷回来,整个人都闲得发慌了,做文吏的活儿他又没耐心又不想干,蜀都业已平定下来,也没用得着他的地方。
现下终于能找到他能干的活儿了,可把他忙活坏了,手脚麻利地将分给云京来的人的官舍都洒扫干净了,让一众文吏赞不绝口。
本以为沈渊来了,又有人能给他讲史书上那些有趣的故事解闷儿了。
谁知他高兴早了。
沈渊一来就开始成日埋首账册文书,根本没这闲工夫。
倒是段曦宁见伏虎实在闲得慌,干脆叫他去整顿蜀宫。
如今有一批太学生过来,她打算仿照云京学宫,将此处也改成学宫,作为蜀地官学,吸纳蜀地学子。
既是作为官学,自是得好生改建整顿。
这下可够伏虎忙一阵的了。
别看伏虎读书不成样,还贪好酒,干起别的活儿来倒不含糊。
不过月余,他便将蜀宫整修得差不多了,还贴心地洒扫了尘土。
云京来的人,尤其是这些太学生,极大缓解了蜀地眼下用人之急。
非常时候行非常之事。
原本这些太学生就有功名在身,段曦宁干脆大方地给他们都赐了官。
云京毕竟不能长久无主,在安排妥当蜀地大小诸事,各地官署渐渐都有人支应起来后,仲夏时分,段曦宁终于准备班师回朝。
因留了大批兵马驻守蜀地,回朝的兵马较之来时少了许多。
后续驻军事宜还需顾安之主持,段曦宁就先行带了少量兵马踏上了归途,留顾家父子暂且善后,随后再归朝。
沈渊本就只是过来打打下手,他身份特殊,自不会留在蜀地,便跟着段曦宁一起回去了。
可算是能回去了,把伏虎高兴坏了,恨不得能一日千里,转瞬而至。
大军行至长安时,恰入了七月,城中已十分热闹,来往踏青的少年人络绎不绝,一派升平景象,丝毫未曾受战事波及。
大军接连行军,段曦宁终于住腻了军帐,便命人去找了别苑歇脚,顺便也好在此休整。
春光明媚,风景正好,趁着他们拾掇别苑时,段曦宁心情大好,独自出去跑马。
沈渊和伏虎担心她的安危,与几名护卫骑了快马跟着她。
几人并立于高山之上远眺,不免生出无限诗意与豪迈。
在微微拂过面庞的山风中,沈渊扭头见段曦宁似乎在怀念着什么,问:“陛下在想什么?”
“想到些许往事罢了。”段曦宁意味不明地勾唇,“此时此刻,与当年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不知,今时今日今人,还有没有当年胆量?”
“啥呀?”伏虎听得云里雾里,一头雾水地问。
段曦宁笑意愈深:“你还小,不懂。”
伏虎自是不满她这般说,立即道:“陛下说明白些我不就懂了。”
沈渊想到了什么,含蓄道:“我记得《大桓实录》所述,当年先帝西征回师之后不幸因病驾崩,陛下便在此时即位。”
“这我也知道!”伏虎兴奋道,旋即又是疑惑,“跟这有啥关系?”
段曦宁眸中满是戏谑:“所以说你脑子太小,装不下事,这才想不通。”
伏虎错愕地瞪大双眼,明白过来她这是在说他头脑简单,当即面上浮现恼怒:“陛下,明明是你话没说清,我脑子好使着呢!”
说完就气鼓鼓地策马跑到了远处,还从马上侧身伸手捡地上石子当暗器,打天上的飞鸟玩儿。
段曦宁看着他的背影,命令其余护卫:“都退下,不必再跟着朕”
众护卫自知是来保护圣驾的,可圣命同样不可违,犹豫片刻才领命离去。
一旁的沈渊看着他们远去,忽然道:“陛下,先帝应当,不是在云京驾崩的吧?”
段曦宁原本带着笑意的面容倏然转冷,眸底闪过杀意:“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天子于京师之外山陵崩,非同小可。”沈渊迎着她的神色,继续猜测,“更何况,还有皇子在京师。一如今时,陛下在外,皇子在京。”
段曦宁眸色森冷地警告:“沈渊,胡乱臆测,小心项上人头不保。”
沈渊淡然道:“既是胡乱猜测,自是出得我口,入得陛下之耳,再有旁人非议,皆为妖言惑众之悖逆。拿着多年前旧事挑唆皇家,扰先帝身后清净者,皆为逆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