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帝师林黛玉[红楼](139)
林涵睨她一眼,“你这丫头满口的胡言,好生吃你的年夜饭,一会子带你去放烟花爆竹。”
“谁要放那个东西,硫磺味道怪熏人的。你尝尝这熏肉,是外头买的,别有一番风味。”林黛玉又给他夹菜,没多大功夫林涵的碗里已经堆得高高的了。
“罢了罢了,本想清清静静吃顿饭的,我便先告诉你吧,今上有意给我授官,大抵也是员外郎之类的,你做好心理准备,一旦旨意再下来,必有人认为林家投靠了皇帝。”林涵挑了一筷子豆腐,细嫩易碎的豆腐在他筷下没有半点损伤,完好无缺地落在林黛玉碗里。
林黛玉摸摸自己的眉心,觉得最近蹙眉的次数多了许多,不知道是否会长皱纹出来。
林涵吃过年夜饭,照旧窝回他的庄子里,只正月十五又回来了一趟,叔侄两个同吃了元宵。
正月十六,皇帝重新临朝,果然下了旨意授了林涵礼部员外郎的职位,林涵本是举人之身,也不算很离谱。
泼向林家的脏水也一盆又一盆,陈首辅总算找回了场子,当众将“首鼠两端”四个字赠回给了林涵。
林涵官小,连上朝都不用,但也自有人替陈家出手教训他,上峰冷脸,同僚排挤,能想到恶心人的招数林涵都经历了一遍。
他却毫不在意,只管每日照常点卯,默不作声发一天呆后再披挂一身礼部侍郎十年俸禄都买不起的裘衣配饰走人。
林黛玉知晓后,便借着送补品的机会,给金瑶碧递了信,第二日礼部侍郎就堕马断了腿,其余人有的被套了麻袋,有的脚滑落了水,没几日礼部就少了一小半人,都去休病假了。
林涵嫌她多事,“大人的事你不要管。”
“我也是个大人,待到春来我殿试结束,还能是林大人呢。”林黛玉扁扁嘴,“这些时日倒安宁得让我觉得不安心了。”
“这世上许多事都会不了了之,并不是大风大浪才是结局,那个是话本子才写的。”
林黛玉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直到她春闱入场,都不曾再出现什么波折,太子静静地半死不活,江湛静静地继续捞钱,今上也静静地继续做着他的皇帝。
可惜世事有时候比话本子还要精彩得多。
殿试当日,变故陡生。
林黛玉瞧着金殿上熟悉的女子,在满殿慌张尖叫声中显得格外的稳重。
昭平公主朝着稳重的林解元笑了笑。
第103章
林黛玉此时已在春闱中夺魁,正式从林解元改成林会元,这殿试便是她科举的最后一道关卡。
二月春闱亦称会试,三月殿试由皇帝亲临选拔人才定下排名。
谁能想到皇帝没来,来的竟然是公主。
林黛玉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先前并未听到一丝风声,除去江湛瞒她死紧的这个可能之外,便是出了意外,以至于昭平公主要提前动手。
她本来是想在今上在位之时考中的,否则以她与昭平公主的关系,难免为人诟病昭平公主护短。
只是她心气极高,转念一想在场诸人又有谁能胜过她,三甲试卷亦会张贴国子监与各地贡院之外,更兼古时早早便有“举贤不避亲”的说法,实在无需杞人忧天。
立在中和殿龙椅之前的昭平公主一身肃穆冠服,端的是大气平和,“今日由本宫替陛下主持殿试,诸位安静,若有失仪者,即刻逐出去。”
原皇帝亲临殿试是要进行鸣鞭奏乐仪式的,昭平公主却有她自己的仪式感。
兵戈声四起,两列身着黑甲的侍卫迅速控制整个大殿,直到有个仍旧尖叫不止的考生被真的丢出去,殿内才逐渐平静下来。
众人不知到底是什么情形,只猜想着莫不是遇到造反谋逆了?都是能上殿试的举子,这点反应速度还是有的,没过多久,又有几个已经吓得晕过去了。
林黛玉心想她此刻真是有名士之风,刀斧面前也能镇定自若。她今日打扮并素净庄重,并无甚出彩,寻常女学生的天青圆袄石青无纹马面,长发也只紫檀木簪挽起。
她眉眼低垂,神情安详,似是传世的美人玉雕。
昭平公主示意将晕倒也拖出去,淡淡道,“不过试一试尔等的胆量,竟真有如此胆怯之辈。”
礼部官员上前宣读了殿试的诸多规矩之后,吴老尚书双紧接着手捧一卷黄绸圣旨,朗声道,“请殿下宣读本次殿试的考题,以示君恩。”
本朝几乎没有殿试落榜的情况,除去刚才那几个倒霉蛋,昭平公主好似真的就是应个差事,念完考题便坐在龙椅一侧再无任何动作。
比起严格至极的会试,殿试宽松许多,晨间入殿,日暮收卷,中途可以休息,也可以申请出殿喝水进食,只是为了给皇帝留好印象,绝大部分人会尽力避免出去。
频繁出入也会是一个很大的扣分点,更不要想凭着这个作弊了,就算能手眼通天到宫里,御前作答却是骗不了的人。
林黛玉对待正经事皆是谨慎稳妥的态度,并不会走特殊,她自己带了干粮,烘烤得干干脆脆的麦饼配上寻常绿茶即可。
麦饼是全然没有调味的,入口只有朴实的粮食味道,茶是大街茶摊上的炒青,没有丁点的茶香,喝起来苦涩但爽口。
这样的无味既不会让林黛玉分心,也不会打扰到旁人。
其余考生也是差不多的干粮,并没发生林黛玉小时候的疑问——为什么姑姑不带香喷喷的酱肉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