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秦]陛下何故水仙?(147)
秦政若有所思。
嬴珞处理事一般会细致非常。
比如他下令调查一个可疑的房间,那么嬴珞连角落掉落的一根发丝都不会放过。
即便这样较真,他行事效率也从来不低。
因为只要得了命令,他就会丝毫不顾自己的时间,不调查完决计不休整。
这样拼命,也不知是不是为了那句定要他后悔。
既然查了彻底,秦政也没什么可忧心。
成蟜空有封号没有封地,就算去往上党,也绝无可能去培养自己的势力。
何况,让他远离王城也没什么不妥。
最终是应允了他的请求。
又是几日后。
朝会散后,秦政回去殿中处理今日政务。
方才坐下,却听了消息。
是崇苏请见。
这倒是稀奇,秦政挑眉,令人将他召进来。
嬴政踏入殿中,面前秦政还是埋头在一堆竹简中。
秦政这些日子没怎么烦他,反倒是今日他主动来寻。
不过如若不是正事,他也是断然不会来找他。
在他面前站定,秦政向他招招手,示意他坐到身旁来。
嬴政没有推拒,在他身边坐下。
秦政也没对他做什么,而是将手头的事宜处理完,这才来与他说话。
“寻寡人什么事?”秦政一手环去了他腰间,将他揽到了近前。
不知为何,经了上一回,秦政比起亲吻,好似更喜欢抱他。
嬴政并未回抱他,开口打算说事。
秦政却比他先说话。
“你用了什么熏香?”
他贴在嬴政脖颈边肆意呼吸着 。
唇在他脖颈边若即若离,秦政轻声道。
“你很好闻。”
第77章 决定
此种香浅淡宜人,若在室内熏久了,还有些安神的效果。
从前很长一段时间睡不好时,他便喜欢用此种熏香。
他喜欢的东西,秦政喜欢也正常。
虽说他觉得秦政这对香的喜欢并不单纯。
他把怀里的秦政稍稍推远了些:“若大王喜欢,下回差人送进宫来。”
秦政的意思可不在于香:“不必了,香在你身上才好闻。”
嬴政冷漠道:“说笑了。”
说着把话题拉回了正事。
“此一战后,大王如何打算?”
秦政收起方才不正经的模样,转而道:“自然要准备攻六国。”
嬴政问他:“其先灭哪国?”
他为秦政展开了地图。
秦政却没有马上在地图上点出。
此前他意欲先攻韩。
但韩国近来接连献地,是全然没有抵抗之势。
加之面积过小,也全然不能提供许多战时存储。
此国无甚威胁,先攻后攻未有太大区别。
此次攻秦,楚赵倒是出头最大。
秦楚接壤线过长,楚国经了那番警告,为防秦决意攻楚,迁都寿春。
这也算是在表明态度。
赵国除去献城并无动作,甚至还出征齐国。
其先攻赵其实也不错。
赵国南面接壤魏齐,北境接壤燕国,如若加上这块土地,秦国与剩余五国全然接壤。
再者其国土比之韩魏相加更要辽阔,以战养战,也不会一时粮草兵马紧缺。
他思量一会,道:“赵韩皆可。”
嬴政却道:“赵国体量太大。”
从前方好借了燕赵之争的时机,秦其先攻赵,结果是久攻不下,两度受挫。
一气之下他转而先灭了邻近的韩国。
如今重来,还是得谨慎作此抉择。
秦政不说话了。
方才看着地图的视线转到了他身上。
这神色分明带了些怀疑。
就在嬴政以为他敏锐到只是这般程度都要觉得是预知时,秦政的视线移开:“继续说。”
“若要攻打,必当要有足够的粮草存储,还有完善的兵线。”
他道出其间问题:“现今秦国没有百里沃野。”
秦政不免赞同:“是啊。”
这个问题他也头疼。
用于农作的百里土地有,关中就是。
问题是沃野。
渭河以北有许多不宜农作的荒地,秦国虽有奖励开垦荒地的政策,但还是难以拓土。
现今秦国粮产与当年气象如何息息相关,但凡遭天灾,粮食便会大大减收。
若是平常年,还可借着存储度过此荒年。
可这对于战时的国家来说是致命的,一旦粮食供应不上,此战必败。
粮草定战局,此事重大,如若不完善,秦国或会在此事上吃大亏。
也就是说,秦国要想远征,必须得有较为稳定的粮产。
提及此事,秦政不免回想起他初即位时,韩国惧秦,献上郑国修渠。
水利师为他呈上修渠之蓝图,当时尚且年少的他一眼看出此为长远获利之计,欣然接受,与辅国大臣商议后,予其权柄修渠。
已然几尽七年过去,渠还未修好。
其中投注的人力物力极大,若是修好后的成果不如当年郑国所说,对于秦国来说是一大噩耗。
粮产确实是问题,他东出的心思再迫切,也不能不顾了这些。
这样看来,先全力攻赵确实不妥。
秦政问他:“有何看法?”
嬴政只道:“还是要先修水利。”
“就这一条?”秦政有些狐疑。
说多了他更会起疑,嬴政选择沉默。
看他一会,秦政没有多问,转而一下下敲着桌案,缓声道:“投注的人力已然够多。”
他并不是不重视水利:“倘若再投注,许是要从更远的地方征调杂役。”
“让一个韩国献上的水利师占去这样多人力,朝中一些人已然颇有微词,再征调必然有阻力。”